智能穿戴在走向何方?
2023年,大環境波詭雲譎,科技圈浪潮依然奔湧不停。
大模型打開AI新世界,Vision Pro引領空間計算,智能電車超越油車,拼多多“新王”已立,智能手機狂卷創新,新硬件層出不窮,鴻蒙系統加速壯大,AI芯片驅動萬物……2023年,科技產業發生瞭太多重大事件。
“雷科技·年度”專題火熱上線,其中“2023請回答”系列將系統梳理科技產業2023年值得記錄的公司、產品、技術與人物,“2024瞭望臺”系列將前瞻“劇透”科技產業2024年值得期待的產品與技術,持續輸出精品內容,致敬創新、記錄時代,思考過去方能啟迪未來,歡迎訂閱關註。
早在上世紀末,人類就暢想過智能穿戴的未來,到今天,智能穿戴已經成為瞭所有人的現在。放眼望去,你會看到無數人佩戴者 TWS(真無線)耳機,還有很多人選擇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
回顧過去一年,智能穿戴市場幾乎是消費電子行業的「異數」,不僅是出貨量的增長,還有更多在產品上的變化。當然,智能穿戴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在 TWS 耳機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品類可以迅速在消費者之間普及。但更本質的問題其實是:
智能穿戴在走向何方?
從手表到耳機,一切「為瞭」健康
你可能時不時就會看到一類新聞:Apple Watch 摔倒檢測發現老人摔倒後自動報警救瞭他;或是 Apple Watch 監測發現瞭心率異常現象,就醫後提前發現瞭關鍵問題,免於瞭更大的疾病和風險。
很多人往往也是出於對健康監測的關心,才買瞭 Apple Watch。但事實上,關註健康的不隻是蘋果一傢,強調健康屬性的也不隻是智能手表和手環。
在今年 11 月舉辦的 OPPO 開發者大會,OPPO 就重點介紹瞭他們在健康領域的投入和成果,篇幅僅次於最新的 ColorOS 系統以及服務生態。按照 OPPO 的說法,他們正在重點發力運動健康、心血管健康、睡眠健康三大方向。
ODC 2023,圖/ OPPO
同樣看到健康領域潛力的還有華為、小米以及更多公司,大部分智能穿戴廠商也都意識到,在智能穿戴芯片難以支撐高計算性能的當下,穿戴產品的貼身屬性決定瞭,更有出路的方向是在健康監測上。
包括已經進入紅海階段的 TWS 耳機,最近一年也更加關註和強調聽力健康,紛紛推出具備聽力保護功能或主打健康功能的耳機產品,比如華為、小米、Bose 以及捷波朗都有類似定位的功能和產品。
再比如,蘋果聯動 Apple Watch、iPhone 以及 AirPods,會在噪音過高的提醒用戶,也會在耳機音量過高的時候提醒用戶。
不僅如此,根據彭博社今年早些時候的報道,蘋果下一代 AirPods 正在開發兩項新功能,一個是通過 AirPods 播放不同音調與聲音來確定聽力,檢查是否有潛在聽力受損,該功能類似測量心臟心電圖的 Apple Watch ECG 應用程序。
蘋果也在重視 AirPods 的健康功能,圖/蘋果
另一項新功能是內置溫度傳感器測量體溫,核心是利用 AirPods 的傳感器,在耳道獲取比手腕更準確的溫度讀數。
大廠看好,智能指環「起飛」在即?
前面我們剛剛提到瞭三星正在開發的「Galaxy Ring」智能指環,但實際上在做智能指環的廠商不隻是三星。就在不久前的魅族 21 發佈會上,魅族也發佈瞭一款 MYVU Ring 智能指環。而更早之前,蘋果、Fitbit(谷歌旗下)也被曝光正在佈局智能指環。
圖/魅族
為什麼是智能指環?要知道智能穿戴發展瞭這麼多年,除瞭智能手表/手環和 TWS 耳機,絕大部分品類都被證明沒有多少實際價值。
而智能指環能夠引起大廠和市場的關註,一個核心在於更小的體積與更沒有束縛感的全天佩戴體驗,比起智能手表/手環更適合全天佩戴使用。尤其是睡覺場景以及寒冷多衣的冬天,幾乎不會帶來智能手表常見的異物感。
同時智能指環還有另一個關鍵優勢:更準確的數據。
圖/ Oura Ring
由於手指指尖、指腹位置的皮下血管更為豐富、距離皮膚表皮更近,再加上指環在佩戴時的與皮膚的緊貼程度又往往比手環、手表更高,以及傳感器的不斷微型化,智能指環能夠獲取到比手腕上更可靠的數據,更精確、更快速地測量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標。
此外,雷鳥 Ring、魅族 MYVU Ring 也提供瞭智能指環的另一種思路——作為 XR 設備的交互關鍵。 通過基於指環的手勢和觸控交互,目前的眼鏡式 AR 設備可以在理論上獲得相比控制手柄更輕松,相比手勢技術難度和成本更低的交互體驗。
至於關於 XR 設備的年度盤點文章,我們計劃會在之後推出,歡迎大傢關註本系列。
說回智能指環,雖然有著諸多優勢,但其本身同樣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由於要將不同元器件集成到很小的體積內,目前的智能指環通常要比正常的指環厚很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佩戴體驗,包括健身等場景也會有一些影響。
Oura Ring 與 Gucci 聯手打造的一款智能指環,圖/ Oura Ring
其次,也是因為體積太小,能夠塞入的電池容量有限,可能 4 天左右就需要充電。但不同於手表,將指環取下充電,忘瞭戴回去的幾率可能更大,這在體驗上顯然也是不佳的。
最後,較小的體積、較低的功率和相關算法芯片的缺乏限制瞭各種傳感器的使用,尤其相對於已經十分成熟的智能手表,智能指環的健康追蹤能力還處於很早的階段。
從華為到蘋果,無線需要更低延遲、高品質
在 8 月 4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HDC2023)上,華為常務董事兼終端 BG CEO 餘承東宣佈華為將把星閃 NearLink 技術引入鴻蒙生態。
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項華為自研的無線技術,但事實上是背後 300 多傢頭部企業和機構的群策群力,核心是用一套標準集合藍牙和 WIFI 等傳統無線技術的優勢,為用戶打造更低時延、更低功耗、更廣覆蓋、更安全的聯接技術。
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圖/雷科技
藍牙和 WIFI 是消費者最常用到的近距離無線技術,目前幾乎所有無線耳機都依賴於藍牙連接技術,然而由於標準限制,這些技術存在諸多不足,例如藍牙鼠標、手柄等人機交互設備的時延感受、藍牙耳機的音頻質量和穩定性、全屋智能藍牙組網等方面皆不盡如人意,何況還有更多對於無線傳輸速率要求更高的設備。
意識到這點的不隻是華為和星閃聯盟。
索尼為瞭降低 PS5 主機與耳機、串流掌機之間的延遲,提升傳輸質量,也推出瞭自主開發的 PlayStationLink 技術,並率先應用在瞭配套的 TWS 耳機與掌機上。另一邊,蘋果也發佈瞭采用 Type-C 接口的 AirPods,率先支持瞭 Vision Pro 上蘋果定制的 20 位、48kHz 無線音頻協議,其具備無損壓縮與超低延遲的特性。
新款 AirPods,圖/蘋果
從華為到索尼,無疑都是探索更快的傳輸速率和更低延遲,以滿足我們對於無線體驗更高的需求和體驗。
寫在最後
回顧 2023 年智能穿戴行業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趨勢。健康監測功能成為不同穿戴廠商競相佈局的方向,這既源於硬件條件的變化,也源於用戶需求的升級。新形態的智能指環也讓我們看到瞭產品創新的可能性。而提升無線連接質量也是整個行業的共識。
可以預見,隨著 XR 空間計算時代的進一步演化,智能穿戴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不過在此之前,打鐵仍需自身硬,不管是技術的迭代改進,還是產品和戰略的探索和調整,其實都是在為未來積蓄騰飛的動能。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