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小雷用上瞭人生中第一款數碼相機——松下FX520。這款相機對小雷來說意義重大,也正是這臺相機伴隨著小雷渡過瞭攝影路上廢片無數的新手期。但這都不是小雷今天想“考古”的原因。之所以提及這臺相機,主要是因為這臺松下FX520同時也是小雷接觸到的第一臺“徠卡”。

作為徠卡與相機品牌“合作開發”的典范,徠卡和松下自2000年就開始“共同開發”相機鏡頭,並在一年後將合作拓展到數碼相機領域。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徠卡開啟瞭自己輝煌的“貼牌史”。比如松下Lumix LC/LX/G/S系列的機型,大多數就采用瞭徠卡光學設計方案,此外部分徠卡推出的相機鏡頭采用的其實也是松下的設計。

圖片來源:松下

這種特殊的合作方式讓徠卡和松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瞭徠卡貼牌的最佳范例。如果徠卡接下來的“技術合作”也遵循松下這個合作模式,相信一定可以進一步提高徠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但很顯然,“松徠模式”隻是徠卡貼牌之路的開端。

從相機品牌到相機“貼牌”

2016年,華為與徠卡達成合作,推出瞭華為P9手機。這一合作不僅讓華為打出瞭翻身一仗,同時也標志著高端影像品牌與智能手機品牌合作的開端。直到這裡,徠卡的貼牌合作也都還局限在影像和畫質領域。

但兩年後徠卡宣佈與Supreme合作,推出瞭限量版的Leica望遠鏡。得益於Supreme的潮牌價值,這款聯名徠卡一經發售便“一搶而空”,甚至成為瞭徠卡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圖片來源:Leica

大約是從此時開始,徠卡意識到瞭聯名的魅力,開始全球“兜售”聯名授權。比如在2021年5月,徠卡就和夏普合作,推出瞭“使用徠卡技術”的夏普Aquos R6智能手機。僅僅一個月後,徠卡就推出瞭自有品牌手機Leitz Phone 1——一款貼徠卡標志的換殼Aquos R6。

除瞭日本品牌外,徠卡聯名對國產手機品牌同樣具有吸引力。除瞭之前提到過的華為外,另一傢國產手機品牌更是斥重金與徠卡“深度合作”,一度為當年的旗艦手機定制瞭專門的徠卡定制版。可惜合作項目最終沒有落地成功,品牌最後移除瞭合作產品中所有的徠卡元素,並以另一個名字推向市場。

但很顯然,這些小挫折並沒有影響到徠卡的“聯名大計”。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徠卡不斷拓展自己聯名業務的合作范圍,讓著名的“可樂標”出現在瞭越來越多產品之上。打開徠卡的主頁,除瞭徠卡自己的相機和望遠鏡、瞄準鏡業務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徠卡貼牌的激光電視、太陽眼鏡和手表。

圖片來源:Leica

甚至就在前幾天,徠卡還更新的自己的貼牌手表,推出瞭全球限量50枚的18K斤限量版,以紀念1929年徠卡發佈的第一款金制相機Leica I Model A Luxus。可以說將聯名貼牌的理念貫徹到底。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本來認真做高端相機的徠卡,為什麼會看上聯名貼牌這種觀念“掉口碑”的生意呢?

相機巨人被迫轉型?

可以肯定的是,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相機巨頭決定“轉型”,用價格相對較低的視頻專精相機或所謂“Vlog相機”來迎合消費者視頻創作的需求。但對“放不下身段”的徠卡來說,轉型做視頻從來都不是可行方案之一。而相機成像原理和核心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很難再有突破性的創新。這使得徠卡這種傳統相機品牌在技術上很難形成明顯的優勢,難以吸引消費者的關註。

其次,徠卡的高端品牌定位在某種程度上限制瞭其市場范圍。徠卡相機以其卓越的品質和昂貴的價格聞名,這使得它在廣泛的消費市場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隨著消費者對攝影設備需求的多樣化,徠卡的高價策略可能導致潛在客戶的流失。

再者,市場競爭的加劇也給徠卡帶來瞭壓力。許多其他相機品牌,如索尼、佳能、尼康等,都在不斷推出技術先進、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這些品牌在市場上的活躍表現,對徠卡構成瞭直接的挑戰。

圖片來源:Leica

為瞭應對這些挑戰,徠卡采取瞭聯名款產品的策略。通過與其他品牌或知名設計師的合作,徠卡不僅能夠借助這些合作夥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還能夠吸引那些對時尚和設計感興趣的新客戶群體。這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徠卡維持瞭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並為其品牌註入瞭新的活力。

比如前段時間徠卡用富士instax mini EV貼牌出來的Leica Sofort2相機,在小雷看來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雖然在攝影愛好者、徠卡粉絲和拍立得用戶群體中,這款所謂“混合拍立得”相機的口碑並不出色,比起相機更像是一個玩具,甚至連相紙盒中的instax字樣都原樣保留。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它的定價在2000元以下,還真有可能憑借極高的易用性和趣味性打破寶麗來和富士在拍立得相機領域的壟斷,同時以流行符號的方式贏得更大的市場關註度。

聯名貼牌不是萬金油

當然瞭,在瘋狂聯名賣授權之外,徠卡想要跟上相機的大隊伍,其實也有別的選擇。

首先,徠卡可以參照佳能,從簡化用戶界面入手,使得相機的操作對於初學者更加友好,同時保留專業攝影師所需的高級功能。改進觸控屏的響應性和易用性也是關鍵,這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流暢的操作體驗。此外,徠卡可以考慮加入更多的個性化功能,如定制的濾鏡或拍攝模式,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和需求調整相機設置。通過這些舉措,徠卡不僅能夠吸引新用戶,同時也能保持現有用戶的忠誠度。

此外,擴展產品線也是徠卡近期的另一項重要戰略。不過要註意的是,這裡的拓展產品線並不意味著簡單為更多不同種類的產品貼牌。推出不同價格的新相機,比如更親民的入門級相機,吸引預算有限但渴望高品質攝影體驗的消費者。同時,徠卡也可以考慮推出針對特定攝影領域的專用相機,如運動相機、水下相機和天文相機,以吸引特定興趣群體。

當然瞭,和手機品牌的合作徠卡也不能落下。徠卡可以通過開發與智能手機兼容的高質量外接鏡頭,以增強與移動設備的結合來拓寬其市場。又或者與手機品牌實現技術共享,將標志性的徠卡色彩,以貼牌的方式帶到更多不同的手機品牌手機中。

不過話說回來,在面臨市場和技術挑戰的當下,徠卡等傳統相機品牌不應僅僅局限於聯名合作的模式。雖然通過聯名能夠短期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新用戶群體,但長遠來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仍需依賴於產品本身的創新和質量。面對2023年多元化的相機市場,徠卡選擇以貼牌來回應消費者,這其實也沒有錯。

隻不過作為一個相機品牌,相機永遠是品牌最重要的靠山。當大傢不再對徠卡背後的相機文化感興趣時,在產品上貼徠卡的品牌又有什麼用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