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新iOS系統會在蘋果每年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並在當年的“特別活動”——也就是蘋果秋季新品發佈會上隨iPhone新機型正式投入使用。

作為區別於安卓設備的最本質的一點,一直以來,iOS系統都被果粉作為蘋果生態的護城河。

在安卓系統容易卡頓、運行不暢的年月,iOS系統是iPhone對比安卓設備最具優勢的一點。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iOS系統是部分用戶在與安卓用戶爭論時優越感的來源。

但是最近幾年的iOS系統的口碑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好瞭,甚至每年的新系統都會帶來一系列的bug,非常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就拿最近3年的iOS系統來說,全球范圍內的用戶報告瞭花樣繁多的bug,包括並不限於應用不適配、無法控制配件功能、無法顯示SIM卡、小組件問題、閃退、觸控不靈敏等等問題。

不少想要搶先體驗新系統的用戶中招,苦不堪言。

當然還有幾乎每年必備的老機型更新之後導致的續航時間大幅下滑以及老生常談的發熱問題。

最近幾年,iOS系統“咖喱味”十足。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iOS系統是好東西,但是是在沒有bug的情況下——不過很明顯,在正式版推出的初期,沒有bug幾乎成為一種奢望。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如果沒人用自然也就不會有人發現如此之多的bug。無論是科技從業者還是果粉,亦或是開啟瞭自動更新的用戶,終歸是有一部分人在第一批品嘗瞭螃蟹。

但是從數據上看,iOS 17的使用率在當前的這個階段仍低於正常水平,這可能是由於蘋果在短時間內推出瞭多個更新補丁造成的。

為瞭盡快解決相關bug,蘋果通常會發佈初期的一段時間內快速更新多個版本。

就拿今年的iOS 17系統來說,在正式發佈後的三周時間內就發佈瞭iOS 17.0.1、0.2以及0.3三個小版本優化。

其中,在iOS 17發佈幾天後發佈的iOS 17.0.1是為瞭修復一些安全漏洞;iOS 17.0.2是為瞭解決軟件問題導致用戶從舊款iPhone機型向iPhone 15系列機型傳輸數據時引發的崩潰問題。

而最近的一次更新就在3天前(10月4日),為瞭解決iPhone 15系列以及一些舊機型在使用某些應用程序時所產生的過熱問題,iOS 17.0.3緊急上線。

除瞭使用app,這個更新還針對手機在充電時產生高溫的情況進行瞭優化,並進一步修復安全問題。

如此種種,用戶真的很難放心將手機交給新系統。

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是,蘋果向來不給用戶留後路。在更新iOS 17版本之後,用戶將無法通過官方通道進行降級。也就是說,已經更新iOS 17的用戶無法退回至iOS 16及更早的版本。

根據Mixpanel的數據,隻有約23%的符合條件的iPhone機型正在運行iOS 17的四個版本。其中,6.84%下載瞭iOS 17.0.3,運行iOS 17.0.2的占12.13%,運行iOS 17.0.1的僅有1.76%,有2%的用戶還在堅持使用iOS 17。

但這些數字均低於運行最新兩個iOS 16版本(iOS 16.6.1 和iOS 16.7)的iPhone 用戶,他們占據瞭多達45%。

更糟糕的是,iOS 17已預裝在已售出的數百萬部iPhone 15系列手機上,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瞭iOS 17的采用率,但是同時也帶來瞭或者或那的bug。用戶很可能要在未來2-6個月的時間內與各種bug進行一定的“自適應”。

除瞭bug,為什麼大傢都不太想要更新到新系統瞭?

蘋果每年會為iOS系統帶來一個大的版本更新,但是最近幾年的系統更新很難有iOS 6到iOS 7的那種翻天覆地的感覺,即便是加入瞭一些新功能,例如電話個性化設、iMessage相關、在朋友和傢人到達特定目的地時使用CheckIn功能等等,實際上對國內用戶的影響並不大;

而一些像橫屏充電待機顯示這樣的功能,則對設備有著硬件方面的要求——你需要iPhone 14 Pro系列iPhone 15 Pro系列才能使用,隻有這兩個系列才擁有支持全天候顯示的ProMotion屏幕。

更新幅度越來越小、bug繁多影響體驗、對新硬件的要求,即便是可以“自適應”,但是iPhone用戶們也並非不聰明。他們開始更多地堅持使用老系統,來讓自己的iPhone盡可能地延長使用壽命。

非常明顯的趨勢是,iPhone的用戶們對於iOS新版本的采用速度越來越慢。早在2018年,在正式更新發佈約兩個半月後,就有70%符合條件的iPhone機型更新到瞭iOS 12;與之相比,去年的iOS 16正式更新18天後采用率為29%,70%符合更新要求的iPhone用戶花瞭四個月的時間才安裝iOS 16。

不知道這次要花多久我們才能獲得一個穩定的iOS 17版本呢?

至少在明年的iOS 18到來時,我不會選擇首批更新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