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10 月 4 日晚,谷歌發佈新一代旗艦 Pixel 8 系列,搭載瞭「自研」SoC—— Tensor G3。

Tensor G3 是基於三星 Exynos 2300 進行改造,CPU 采用瞭 1+4+4 的三叢集架構設計,由一個 Cortex-X3 超大核、四個 Cortex-A715 大核和四個 Cortex-A510 組成。GPU 則是 Mali-G715(Immortalis),支持光線追蹤功能。

但除此之外,谷歌其實還在 Tensor G3 上設計和塞入大量自研處理器,包括一直以來的 TPU 張量計算單元、GXP 數字信號處理器和 BigOcean 視頻解碼器等。

和兩年前谷歌推出的第一代 Tensor 芯片相比,Tensor G3 多瞭更多谷歌的「元素」,三星 Exynos 的「元素」則被逐漸剔除。這是谷歌的既定路線,按照最新報道,谷歌已經計劃到 2025 年推出完全自主設計的 Tensor 芯片,並將晶圓代工廠從三星換成臺積電。

圖/谷歌

由此也能看出谷歌在手機芯片領域的決心和毅力。當然,最近幾年有這方面想法的手機廠商不隻是谷歌,OPPO、vivo、小米幾傢全球主要手機廠商也有。

今年手機行業的不可謂不激烈,從中端到高端市場,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手機廠商普遍還是明白,從長遠來看,想要構建自傢手機的核心差異化體驗,還是得要從硬件底層核心的芯片入手。

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但也是不得不幹的一件事,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怎麼幹?以谷歌、OPPO、vivo、小米四傢來看,不同手機廠商的思路都有不小的區別,而目前來看,除瞭 OPPO 宣告瞭原本造芯路線的失敗,其他造芯路線還要繼續等待真正「開花結果」的一天。

OPPO 另起爐灶,大力出奇跡

圖/OPPO

2019 年底,OPPO 創始人兼 CEO 陳明永高調宣佈,未來 3 年將投入 500 億元人民幣用於底層技術自研,最核心的項目便是由子公司哲庫推進的自研芯片。OPPO 選擇瞭一種最大膽的造芯路線,成立一傢獨立的芯片公司,投入重金挖人、研發和生產,看上去進展是最為神速,但結束的也最為突然。

今年 5 月,OPPO 宣佈停旗下芯片設計公司哲庫科技(ZEKU)所有業務,此時距離哲庫成立僅僅也隻有四年,距離陳明永重申對自研芯片的決心更僅有半年。

這四年 OPPO 的造芯之路不是沒有成績:

2021 年發佈馬裡亞納 X,同年員工人數超過 2000 人,國內僅次於華為海思。2022 年發佈馬裡亞納 Y,還有一款電源管理芯片 SUPERVOOC S。並且根據供應鏈流出的消息,OPPO 已經在今年成功實現瞭首款 AP(應用處理器),並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采用臺積電 6nm 生產。

另外按照計劃,WiFI、藍牙和 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的融合芯片也會在 8 月開始流片,更是在 2024 年嘗試整合 AP 和 BP(基帶芯片)的手機 SoC 進行投片。

OPPO 最終放棄自研芯片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毫無疑問是受到瞭作為主航道的消費電子,尤其手機市場的影響。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在評價這件事的時候就說瞭一句,「改正錯誤要盡快。」

OPPO 的問題可能並不在於芯片設計能力不足,而是自己以手機為主的消費電子業務,遠遠還不能匹配和承擔自研芯片帶來的巨大好處和成本。

谷歌「借雞下蛋」,徐徐圖之

圖/谷歌

除瞭自研的谷歌 TPU(神經網絡引擎),第一代谷歌 Tensor 基本與三星 Exynos 2100 非常相近,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款谷歌的自研手機 SoC,不如說更像是三星為谷歌打造的高度定制芯片。

而緊隨著的 Tensor G2 也不例外,同樣是在 Exynos 2200 上進行定制設計,包括即將在 Pixel 8 系列上搭載 Tensor G3 根據爆料也是基於 Exynos 2300。

但不一樣的是,谷歌在每一代 Tensor 裡都塞下瞭更多自己設計的芯片,去掉瞭更多三星 Exynos 的芯片,TPU、ISP、WiFi、電源管理、視頻解碼……按照規劃,谷歌預計將在 2025 年「脫離」三星 Exynos,真正采用自主設計的自研芯片,並采用臺積電工藝。

公元 1 世紀,希臘作傢提出瞭「忒修斯之船」的問題,即忒修斯所有木頭全換掉之後還是原來的忒修斯嗎?再回頭看看谷歌 Tensor,原來隻是在三星 Exynos 的基礎上做瞭比較少的改動,但隨著時間推移,對 Exynos 的改動越來越多,等到更多「零件」都換掉後,谷歌 Tensor 還會被視作三星 Exynos 的深度定制版嗎?

顯然不會,而這也正是谷歌自己的造芯之路。

vivo 小步慢跑,先聚焦在影像

圖/ vivo

相比 OPPO,vivo 則走瞭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7 月底,vivo 發佈瞭三年來的第四款自研影像芯片 V3,這也是旗下第一個采用 6nm 工藝的自研芯片。圍繞 vivo 造芯,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聚焦在影像 ISP 上,而沒有選擇手機 SoC,一方面當然是因為 SoC 很難,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巨大投入的前提下,對 vivo 來說,自研 SoC 很難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相反,自研影像 ISP 則是一種投入產出比更高的做法。手機影像本身已經成為瞭消費者選擇手機的關鍵因素,能夠切實地支撐銷量的提升,而自研影像 ISP 不僅能固化 vivo 的影像算法,積累優勢,同時也在更進一步做準備。

事實上,vivo 從來就沒有篤定以後不做 SoC,從 V2 開始就將 ISP 架構升級為瞭 ISP+AI 架構,V3 更是承擔更多的 AI 計算需求,還在研究傳感器芯片技術,嘗試用單獨的電路實現單個像素點的 ISO 可調節。

vivo 不是國內手機廠商最早自研芯片,甚至在步子上顯得非常謹慎,當然你可以說是保守,但毫無疑問,vivo 的每一小步都走得很紮實,即不脫離實際應用價值,也在徐徐接近技術的深水區。

小米放低身段,「農村包圍城市」

圖/小米

小米是做過手機 SoC 的,就是 2017 年的澎湃 S1,但結果敗得一塌糊塗,制程工藝落後瞭 4-5 年,基帶也有巨大的鴻溝,而澎湃 S2 則是遙遙無期。

2020 年,雷軍正式承認瞭之前自研手機 SoC 的失敗,同時他也提到瞭自研芯片的計劃還會繼續,於是之後我們就看到瞭自研影像芯片澎湃 C1、充電管理芯片澎湃 P1 和電池管理芯片 G1。小米明顯更務實瞭,就像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說的,明白瞭「芯片投資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坦白說,這些芯片相比 SoC 難度驟降,更何況像澎湃 P1 還是與南芯共同研發出來的。此外,小米從 2019 年開始還進行瞭大量芯片相關的投資。小米顯然是選擇瞭與 vivo 類似的穩步慢走戰略,不同的是,小米基於自己的 IoT 乃至汽車業務,希望從各種小芯片做好,既能服務到更多產品並分攤風險,其實也在為「重返 SoC」做好準備。

在 2021 年央視紀錄片《強國基石》中,小米 ISP 芯片架構師左坤隆其實就透露瞭,小米將以 ISP 作為自研芯片的起點,重新回到自研 SoC 的道路上。

寫在最後

我們都知道,自研芯片,尤其自研手機 SoC 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全球也不過僅有三傢手機大廠做成瞭,三星本身就是半導體巨頭,華為很早也開始瞭集成電路的研究,還有龐大的企業業務利潤支撐,蘋果則有高額的手機利潤支持。

這些優勢是今天手機廠商造芯新勢力都不具備的,當然無法簡單地復制。更何況時移世易,智能手機早已觸頂,幾傢主要廠商也占據瞭大部分市場份額,銷量增長談何容易。

小米、vivo 以及谷歌自然也是慎重地考慮到瞭這一點,選擇瞭更穩妥、也更適合自身的造芯之路。至於 OPPO,可能還是犯瞭小米過去犯過的錯誤,錯估瞭芯片的「長期性和復雜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