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簡單取勝的蘋果 iOS,越做越復雜瞭?
蘋果素來以極簡設計為人所稱道。用一句陳年的廣告詞說,就是簡約而不簡單。昔日蘋果設計的靈魂人物喬納森·艾維曾說,“我希望我們設計的產品,看起來會給人以本應如此的感覺。”
”本應如此“,這是蘋果“簡”的精髓所在。簡單而符合直覺。
不過隨著設備功能的豐富,極簡的操作,已經不足以承包所有的功能。不知不覺間,蘋果似乎把 iPhone,把 iOS 越做越復雜瞭。
極簡到無感的設計
蘋果極簡設計的典型的例子是 iPod。初代 iPod 領先於同期競品的幾個特性是體積小、容量大、使用簡單。艾維一手打造的滾輪界面,簡簡單單的幾個按鍵,便可承包用戶日常的所有操作。
正如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所說,“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iPhone 亦是如此。第一代 iPhone 面世之時,手機的正面隻有一個物理按鍵。這是許多手機廠商不敢想象的:手機不能能沒有撥號、掛機按鍵吧,使用各種功能得有個菜單鍵吧,有瞭菜單鍵就還得有個返回鍵......
iPhone 沒有這些,精心設計的全觸屏交互,又一次詮釋瞭“少即是多“。
iPhone 面世三年後,蘋果把這一套操作邏輯帶到瞭 iPad 上。據當時《福佈斯》的報道,一位在農場工作的、沒見過電腦的 6 歲小男孩,無需任何人指導便可操作 iPad,操作應用,玩彈球遊戲。iOS 操作之直觀,可見一斑。
蘋果的簡也有反面例子,比如 iPod Shuffle 第三代。它是簡到極致的代表,和鑰匙差不多大,隻有一個控制開關機、順序循環播放、隨機播放的按鈕。如果要使用其他操作,就得依賴線控耳機,綜合操作體驗令不少用戶抓狂。
做得簡單很容易,但要恰到好處的化繁為簡,需要設計師們大量精密的考量。
功能更豐富瞭,但代價是...
極簡理念減少瞭刻意的引導,這帶來瞭一個本質上的限制,符合用戶直覺的、下意識的行為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以極少數的交互,實現無限多的功能。
比如在剛剛發佈的 WWDC 2022 上,蘋果宣佈瞭海量的新功能,細致入微。比如傢庭成員的設備使用時間限制,針對病人的用藥提醒,面向運動達人的跑姿提醒,等等。
功能豐富自然是好的,不過可以試想,有多少用戶能真正用到這些功能呢?
在以往,這些功能一般是由第三方開發者來實現的,蘋果隻需提供接口即可。隨著手機功能體驗競爭的加劇,對隱私關註度的提高,蘋果更多地傾向於自己來做這些功能。而越是這麼做,系統就變得越為復雜,這是無可避免的,即便是常年使用 iPhone 的用戶,想必也有不少功能有待發掘。
將操作復雜化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 iPhone 6s 首發的 3D Touch 功能。它引入瞭重按的操作,為用戶呈現快捷菜單、內容預覽等操作,無需額外增加按鈕,看上去是化繁為簡。許多數碼愛好者都認為 3D Touch 好用,比如快捷菜單方便支付、玩吃雞手遊可以二指操作,等等。
然而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3D Touch 很難用:按短瞭就變成點按,按久瞭就會變成長按,與卸載應用沖突。3D Touch 看似化繁為簡,實則多瞭一層操作。發佈幾年之後,3D Touch 就被長按操作取代,取消力度感應降低門檻。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單 Home 鍵設計。全面屏時代到來之後,正面單 Home 鍵設計和高屏占比難兩全,於是“always takes you home”的 Home 鍵被替換成瞭小橫條,手勢操作的加入帶來瞭一定的學習成本。
對於熱衷數碼產品的年輕人來說,手勢操作的門檻很低,但對於年長的用戶來說就不一定瞭。你教會長輩們使用手勢操作瞭嗎?
簡單與復雜的權衡
如今的消費電子領域,以簡取勝是一個共識。抖音等短視頻應用就是一個例子,用戶的日常操作隻有一個,就是劃動屏幕,貼合直覺。隻是,當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用簡單的操作呈現復雜功能,一邊做減法一邊做加法,難度屬實不小。
或許更合理的方式,是讓對的人去做對的事。有限的開放選擇性,為大眾帶來簡單直觀的操作,向專業用戶開放選擇的能力。
最後再看一個化簡為繁的經典案例。從 iPhone X 開始,蘋果將長按電源鍵的操作從關機換成瞭語音助手,利用直覺推廣 Siri。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因為 iPhone 大多數時候不需要關機或者重啟。
結果呢,每年都會有上百萬 iPhone 用戶,發現自己不會關機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