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大腦誤以為眼前虛擬場景是現實的VR眼鏡,長什麼樣?
紮克伯格在最新的訪談中,給出一款原型機,要讓人混淆虛擬和現實的那種:
而這款原型機背後的技術原型硬件,也全部拿出來瞭。
解決變焦的Half Dom系列:
擁有視網膜像素級別的原型頭顯:Butterscotch:
還有Starburst,驗證HDU對體驗差別的原型機:
據稱,集成上面3大法器,就能通過虛擬現實的最終測試:
視覺圖靈測試,讓你的眼睛相信看到的虛擬現實是“真實的”。
什麼樣的VR眼鏡,能讓人混淆虛擬和現實?
紮克伯格能騙過大腦的VR眼鏡,長這樣:
看起來跟其他的VR眼鏡也沒有什麼不同,但其實內有乾坤,這款原型機,解決瞭阻礙VR無限接近真實場景的4大門檻:
首先,是在VR虛擬情境下的人眼變焦問題。
通常來說,人眼會根據標的物的遠近,來調整眼球,如果觀察對象近,眼睛就可以自然聚焦於此,當這個物體遠離你,焦點會自然分離,在這個過程中,眼睛就需要重新調節,形成合適的焦點。
這種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視覺輻輳調節。
但這種人眼的自動調節能力,在遇到VR虛擬場景時,很可能就崩掉瞭。
因為虛擬現實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在你的左右眼展示稍有偏差的圖像,以制造3D效果。偏差越大,你看到的物體就近,但其實此時眼睛的焦點在一個比較遠的距離。
這種“欺騙”眼睛造成的矛盾,長期就造成瞭視覺輻輳與適應性調節失調。
我們戴上VR眼鏡後感覺頭暈易疲勞,就是視覺輻輳與適應性調節失調搞的鬼。
其次是畸變問題。
所謂的畸變,簡單理解就是圖像扭曲變形,比如正常圖像是怎樣橫平豎直的方格:
經過畸變,就出現兩種相對的形式。
桶形畸變,像這樣:
枕形畸變,像這樣:
而產生畸變的原因,跟VR眼鏡顯示系統的原理有關。一般來說,VR眼鏡的顯示系統,大概是“顯示屏-弧形透鏡-人眼”的組合,顯示屏中的圖像經過透鏡,成為眼睛看到的樣子。
但是圖像在經過透鏡時因為光線折射,就會發生枕形畸變,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顯示屏上投放正常畫面的桶形畸變畫面,也就是所謂的反畸變過程。
這裡的難點在於,反畸變的程度如何調節?
再次,是視網膜分辨率的問題。
想要虛擬現實騙過大腦,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眼睛看到的畫面足夠真實清晰。
具體來說,就是呈現給眼睛的畫面像素,眼睛成像的像素接近甚至一致。問題在於,這個視網膜分辨率,需要達到什麼標準才能以假亂真?
按照業內目前的主流說法,60 PPD(每一度視場角的像素數)是一個基本標準,但這是在一個在嚴格場景下的門檻,如果是動態畫面,30 PPD左右的畫面,就可以讓人看不到像素顆粒,也就是以假亂真的效果。
最後就是HDR(高動態范圍),即人眼在現實中可以體驗到的亮度范圍,對虛擬現實模擬真實場景至關重要。
4大門檻在這裡,解決的辦法,簡而言之,就是用技術手段,有針對性的騙過人眼。
紮克伯格和他背後的Meta團隊,用瞭什麼“騙術”?
背後有什麼技術支撐?
4大核心技術,針對上文提到的4大門檻,都隻為一件事:以假亂真。
針對變焦問題,紮克伯格團隊拿出此前已經開發出的Half Dom(半圓頂)原型,這款半圓頂技術原型,目前已經推出瞭第3代。
從技術原理上來說,Half Dome采用偏振相關透鏡,利用其焦距根據偏振態的變化,改變施加到可切換板的電壓,就可以實現不同焦距之間的靈活切換。
同時將一系列偏振相關透鏡和可切換半波片堆疊在一起,實現現實世界的平滑變焦。
模擬表現,是這樣的:
在解決畸變的問題上,Meta團隊專門開發出一個“畸變模擬器”,使用3DTV模擬VR頭顯,同時在軟件中模擬透鏡,以便快速迭代畸變校正算法,驗證合適的反畸變圖像。
為解決視覺分辨率問題,紮克伯格展示瞭一個最新的頭顯原型Butterscotch,分辨率數據,可以實現60 PPD,允許20/20視力的視網膜分辨率。
數據達到瞭VR設備視網膜像素的行業標準。
據悉,這款頭顯原型使用瞭像素極高的顯示器,同時在視場上進行改良縮小,最終能使像素集中在一個小范圍的區域裡。
這個縮小的視場,最終隻有目前Meta量產產品Quest 2的一半左右,也就是45度上下的水平。
當然,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Butterscotch與Rift 1、Quest 2的圖顯,是這樣的:
誰更清晰顯而易見瞭。
最後,就是Starburst,Meta團隊驗證HDU對VR體驗的影響而開發的原型機,這款原型機的亮度,可以實現20000nit(單位面積內可以發出的亮度)。
當然,這款原型機的目的不是在亮度上分高下,而是在如此高的亮度范圍內,模擬現實世界的各種光源,比如爆炸、煙花、玻璃反光等等。
最後一個問題,你大概也發現瞭,為解決問題開發的這麼多原型機和設備,最後怎麼集成到一個小型可穿戴的原型機Holocake 2裡?
就目前來說,影響VR頭顯尺寸的因素,主要有2個:光路長度和透鏡寬度。
減少光路長度,就是折疊光路。
具體來講,Holocake 2應用瞭折疊光學元件,通過偏振將光來回反射,從而實現路徑光折疊,縮短透鏡和顯示器之間的距離。
透鏡寬度,交給全息透鏡。
所謂全息透鏡,就是一個全息薄膜,在功能上可以實現與透鏡一樣的效果,最大的特點,就是夠“薄”。
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極大的縮減眼睛到顯示器的距離,以此達到小型化的目的。
不過這裡還要說明一下,這款原型機,距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這個距離有多大?
紮克伯格沒有說,但至少在今年實現不瞭。
根據官方說法,目前Holocake 2展示的原型技術,都還沒有成熟,今年Meta上市的高端頭顯Cambria,可能會采用折疊光學系統。
但想要完全實現眾多技術的一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