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夥伴(CIRP)發佈瞭一份報告,研究瞭消費者從 Android 轉向 iOS,以及從 iOS 轉向 Android 的差距有多少。報告顯示,在過去 12 個月裡,14%的 iPhone 新買傢原來是 Android 用戶,而隻有 4%的 Android 手機新買傢是從 iPhone 切換而來。

換言之,過去一年有更多的用戶正在從 Android 轉向 iOS。

雖然這是一份美國市場的調查,但國內也在經歷類似的轉變。根據 IDC 之前發佈的兩份報告,從 2022 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結束,蘋果(iPhone)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都在穩步提升,最近已經憑借 17.6%的份額超過瞭 vivo。

圖/IDC

中美兩大智能手機市場的變化,可以說折射瞭大部分消費者的想法,但今天手機行業已經極為成熟,加上 Android 廠商都在沖擊高端市場,為什麼 iPhone 還可以繼續擴大對用戶心智的占領?

熟悉手機廠商的讀者可能都會註意到一件事,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都喜歡在系統層面宣傳各種功能和流暢體驗,卻很少會強調隱私安全上的改進。相反,蘋果從各種活動到宣傳廣告,一大核心主題就是隱私安全,尤其喜歡把 Android 拉來對比。

這當然不是將 iPhone 的吸引力簡單地歸因於對隱私安全的重視,但也很難否認的是,隱私安全對每一位現代人來說,越來越重要瞭。再試想下,如果是隱私安全方面,你最先想到的手機操作系統是什麼?

iOS 17 的小更新:不再怕“改完密碼就忘”

不久前的 WWDC 上,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裡吉(Craig Federighi)照例帶來最新的 iOS 17。坦率地說,可能是由於將更多的軟件開發資源投入到瞭 visionOS,iOS 17 的升級幅度不大,但隨著開發者預覽版的到來,還是被挖出瞭諸多改變。

其中一個細節是蘋果對 iPhone 的密碼功能進行瞭修改,默認情況下將為舊密碼提供 72 小時的寬限期。

圖/蘋果

蘋果的想法其實不難理解,我們有時候修改密碼後,在沒有刻意記憶(不管是保存在密碼管理器還是大腦)的情況下,可能下一秒就忘記。有的時候過一會兒就能想起,有的時候卻不然,但後果就是用戶需要使用 Apple ID 進行整機重置瞭,並且新密碼越復雜、越乖僻,就越可能發生想不起的情況。

小雷朋友去年就遇到瞭這樣的情況,他改瞭iPhone 14 Pro的密碼後,一直用FaceID識別,因此很長時間沒有輸入密碼。眾所周知,人們的記憶有個衰退曲線,如果不鞏固加強就會逐漸遺忘。小雷朋友很久不輸數字密碼,後來FaceID出錯瞭幾次就必須要輸入密碼,輸錯幾次後iPhone直接自鎖瞭,拿到Apple Store服務人員也沒辦法解鎖,隻能重置手機。雖然手機依然能用,但照片、微信記錄等等內容,全都歸零瞭,損失巨大。

可以說,有瞭TouchID/FaceID後,人們更可能出現“改密碼就忘”的情況。現在蘋果洞察到瞭用戶的痛點。iOS 17 上,用戶更改新密碼的 72 小時內,就算忘記瞭新密碼,也能直接使用舊密碼進行密碼重設。同時蘋果也考慮到舊密碼泄露的情況,為瞭防止他人通過舊密碼重設 iPhone 密碼,用戶可以主動點擊「立即使舊密碼過期」,進一步確保密碼安全。

除此之外,iOS 17 還帶來不少隱私安全方面的更新。有些和國內大部分用戶關系不大,比如 iMessage 上的改進,但更多還是會影響到我們日常使用體驗的,比如:在接收並填充完短信收到的驗證碼後,iPhone 會自動刪除相關短信;鏈接跟蹤保護功能,會自動刪除鏈接中的跟蹤參數,阻止點擊後的跟蹤行為。

更重要的是,我們對 iOS「更安全」的認知來源於蘋果長期以來對隱私安全的重視。

iPhone的“隱私安全”:從完全沒有到重中之重

今天很多人可能難以想象,早期的手機是沒有解鎖密碼的,也不需要。

使用過功能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過去手機上「解鎖」其實就是「開屏」,核心目的隻是為瞭防誤觸。全鍵盤用戶習慣用快捷鍵解鎖,滑蓋機和翻蓋機,直接推開或者翻開這一個動作就解鎖瞭,最麻煩的當屬直板機,需要單獨設計一個解鎖按鍵。

甚至初代 iPhone 發佈的時候,喬佈斯和蘋果設計團隊的天才們也沒有想著加密碼,隻是加瞭一個「滑動解鎖」。

圖/ Wikimedia Commons

說到底,在 App 或者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之前,手機上的信息並不具備太高的保密價值,大傢也都還沒意識到未來手機會儲存一個人巨量的隱私信息,成為每個人的通訊、娛樂、工作、支付等等方面的中心。

後來事情有瞭變化,以 iPhone 為代表的智能手機變得對我們越來越重要,甚至到瞭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程度,很多秘密和隱私內容或主動或被動都裝到瞭手機裡。於是乎,手機參考瞭銀行的密碼系統,用數字密碼對手機「上鎖」,或是加入更容易記住的手勢密碼。

但在計算機安全領域,有一句話叫,「人類始終是最大的安全漏洞。」時至今日,123456、12345678、password、qwerty、111111 都是人類最常用的密碼,手勢密碼也有太單一、易泄露的問題。

直到蘋果將生物識別技術帶到瞭 iPhone 上。憑借安全且使用方便這兩點,指紋識別精準地擊中瞭智能手機用戶痛點,不僅成為後來所有智能手機標配,還溢出到智能門鎖等各種領域。而在指紋識別之後,iPhone 又用 Face ID 引爆瞭人臉識別的路線。

圖/蘋果

公允地說,Face ID 今天仍然存在爭議,尤其在戴口罩、側躺等部分情況下容易識別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人臉識別更加符合使用手機的直覺——使用手機的時候會自動望向手機屏幕,實現無縫無感的解鎖。此外,人臉識別相對指紋也降低瞭使用門檻,所以在更多的場景下被廣泛采用。

與此同時,蘋果在技術和行動兩個層面都在有意識強化 iPhone 的隱私保護能力,除瞭采用更嚴格的沙箱機制,iOS 9 發佈的時候,蘋果還展示第三方 App 是如何追蹤用戶,以及 iOS 在系統層面對 App 獲取用戶數據的限制。過去幾年,蘋果更是對廣告收入模式大大出手,頂著廣告商的壓力推出瞭應用追蹤透明度(ATT)。

又比如 iOS 的丟失機制領先業界好幾年,iPhone 丟失後可以遠程嘗試查找,包括定位和強制鈴聲提醒,就算找不到也能將手機資料抹除或設置為丟失模式,避免他人窺視和利用個人隱私,甚至是正常使用手機。

很多公共事件也表明蘋果高度關註用戶隱私。2016年蒂姆·庫克就曾毫不留情地拒絕FBI要求破解美國聖貝納迪諾恐怖分子iPhone密碼的要求。辯證地看,蘋果接受相關要求將有利於破案乃至反恐,但反過來,如果蘋果打開“後臺解鎖”的口子,也就等於打開瞭侵犯用戶隱私的“潘多拉魔盒”。對蘋果來說,“用戶隱私比天大”。

圖/蘋果官網

安卓手機高端化,“用戶隱私比天大”

相對的,Android 生態由於各種角色的錯位、谷歌的顧慮以及手機廠商的競爭,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將重點放在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上,更多是亦步亦趨的跟隨。

首先是 Android 最重要的三方是彼此割裂,利益並不統一。系統核心由谷歌負責,芯片以高通為主,聯發科為輔,不同手機廠商在此基礎上再推出完整的產品。

其次是作為 Android 生態的核心,谷歌的廣告收入模式決定瞭對用戶數據的渴求,就算有心強化隱私安全,很多時候也會遇到來自自身的挑戰。

最後是在終端層面,安卓手機廠商過去普遍不太重視隱私安全尤其是國產手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更看重那些直接吸引用戶的性能、拍照、快充等,很多時候可能都沒有跟進谷歌在 Android 的新特性。前些年安手機因為隱私安全做得不好直接被監管部門點名。

MIUI 12 開始發力的小米,圖/小米

直到最近兩三年,伴隨著對高端市場的野心,國產手機廠商才開始更多地談論隱私安全方面的改進,包括像是空白權限等,因為高端化的用戶更關註自身的隱私安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普通用戶覺得 Android 手機「不安全」,很大程度源於整個 Android 生態對隱私安全的輕視。從谷歌到每一傢 Android 廠商,沒有一個是無辜的。同時高端手機用戶也普遍對隱私安全更為重視,這也為瞭國產手機沖擊高端建立瞭門檻。

畢竟說到底,品牌之所以是“品牌”,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人信任。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法規的健全,在監管部門的各項有力舉措下,個人數據保護特別是手機隱私安全正在日益被相關廠商重視。

事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