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財政部長克裡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德國財政部長拒絕為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的德國芯片工廠提供額外補貼。

英特爾要求德國政府為英特爾的德國芯片工廠提供170億歐元(約合183億美元)補貼,但德國財政部長克裡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最近拒絕該要求,直呼“沒預算”,德國負擔不起,“我們現在正在努力鞏固預算,而不是擴大預算。”

英特爾計劃在歐洲投資880億美元,包括在愛爾蘭擴建一傢工廠,在意大利建立一個芯片封裝和組裝基地,在法國建立一個設計和研究機構。除此之外,去年,英特爾宣佈要在德國馬格德堡建立一個新的芯片制造基地。英特爾在德國的芯片工廠可獲得68億歐元的德國政府補貼支持,但由於能源和建築成本增加,現在需要大約100億歐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6月11日的報道,英特爾的項目是戰後德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歐盟計劃到2030年將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從目前不到10%提高到20%,而英特爾在德國的項目被視為這一計劃的關鍵。但林德納反對增加支持,“預算中沒有更多的資金可用。”對於向馬格德堡工廠提供廉價電力來幫助英特爾的建議,林德納表示“有幾個選擇正在考慮之中”,尚未形成意見,“但就預算而言,我們已經達到瞭極限。”而德國政府內部因英特爾的補貼要求產生分歧,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和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願意提供更多財政支持。對此,林德納表示,德國總理府和德國經濟部必須表明額外資金的來源。

據《金融時報》報道,英特爾拒絕對林德納的言論置評,隻表示“存在成本差距”,“我們正與政府合作,研究如何縮小這一差距。”

歐元區裡最大經濟體的一些經濟學傢則認為,補貼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還有人擔心,鑒於芯片行業供應鏈的復雜性,德國減少對亞洲供應商依賴的雄心隻是白日夢。德國經濟部長本月表示,雖然英特爾項目是政府的“重中之重”,但補貼總是由納稅人支付,所以必須仔細權衡,根據歐盟國傢援助規定,對英特爾的任何援助都需要得到歐盟批準。

為建立歐盟半導體供應鏈,並與美國和亞洲同行競爭,歐洲正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今年4月,歐盟批準涉及430億歐元補貼的“歐盟芯片法案(The EU Chips Act)”。6月上旬,歐盟宣佈已批準新的“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成員國將提供81億歐元公共資金,支持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的研究、創新和首次工業應用。歐盟的芯片補貼正吸引一批投資,據彭博社報道,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格芯(GlobalFoundries)和Wolfspeed等多傢半導體公司已宣佈新的投資計劃,臺積電也在考慮在德國建立生產基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