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如今在消費電子行業中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爆料達人”,他們往往可以相當準確、而且非常超前地預知一些尚未發佈的新品詳細配置或功能。

平心而論,這種“爆料”本質上其實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爆料達人”本身真的有“內部渠道”,能夠在相關企業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提前得知相關信息。而另一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爆料”隻不過是相應新品預熱的一部分,是相關廠商故意透露信息給相關人員,以達到吸引外界關註的目的。

不過日前在我們三易生活看到一位名為“RGcloudS”的爆料者所透露的信息時,實在是非常詫異他的“本事”,甚至可以說想不通到底是怎麼拿到這些產品信息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RGcloudS”此次一口氣“曝光”瞭據稱是三星Galaxy S25 Ultra、Galaxy S26 Ultra、Galaxy S27 Ultra三款新機相關硬件配置信息。也就是說,他得到瞭相當於四年後才會發佈的新機詳細配置。

老實說,這怎麼看都有點不太靠譜,因為照說以智能手機這類產品的研發周期來說,不太可能2023年就完成瞭對2027年要發佈機型的定型。

但是如果假設這位爆料者不是在靠幻想進行“曝光”,而是多少基於那麼一點可靠的、相關技術和部件的信息進行推理,那麼從此次的所謂爆料中,其實又確實能夠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或許代表瞭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技術細節。

比如說,智能手機的CMOS尺寸或許不會再繼續增加瞭

根據RGcloudS的爆料,三星明年的旗艦機型會繼續沿用2億像素的HP3主攝CMOS,2025年和2026年會換用新的“HP5”2.08億像素CMOS,而到瞭2027年則會有新的3.24億像素“HR1”方案。

並且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新的億級像素主攝CMOS尺寸都沒有超過1英寸。比如HP5就與現在的HP3一樣,都是1/1.3英寸,而HR1在像素提高瞭超過50%後,尺寸也僅僅來到瞭1/1.12英寸、距離1英寸還差那麼“一點點”。

這意味著什麼呢?老實說,如果大傢有關註三星、索尼最新的CMOS相關技術就會知道,其實這兩傢都很明白,繼續增加手機CMOS的尺寸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方向。因為過大的CMOS尺寸會帶來鏡頭厚度、鏡組重量、手機結構設計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而且從CMOS本身來說,現有的手機圖像傳感器還遠沒到非得增加尺寸,否則就沒有其他辦法能夠提升畫質的程度。比如三星在HP3上所采用的雙重讀出設計,以及索尼在Exmor T(也就是Xperia 1 V主攝CMOS)上所使用的“雙層CMOS”結構(將感光電路和放大電路分置於兩層晶圓,從而使得感光二極管和放大二極管都可以做得面積更大、提升阱容和信噪比,可不是真的有兩層感光元件)。

這些設計都已經證明,它們可以用1/1.3英寸的面積,做到超過“1英寸”CMOS的信噪比、動態范圍和感光能力。換句話說,現有的“1英寸”CMOS反倒成為瞭技術代次落後,所以才不得不用面積換取性能的“妥協產物”。

又比如說,我們或許不需要手機上有那麼多的鏡頭

除瞭主攝CMOS的面積問題外,在Galaxy S27 Ultra的“曝料信息”中還有一個值得關註的點,那就是它取消瞭超廣角(UW)鏡頭,但同時采用瞭一個名為“超透鏡(MetaLens)”的組件。

何謂“超透鏡”?這其實是一種在2021年2月被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創造出來的新型光學器件。它本質上是一種僅為1微米厚度、由無數相變材料構成的“微透鏡群”。由於相變材料可以通過控制溫度來改變形狀,因此隻要改變這層微透鏡群(科學傢稱之為“超表面”)的溫度,就能改變它們共同的焦點位置。

在最初的實驗裡,“超透鏡”成功實現瞭兩種溫度下,分別將光線聚焦在一近一遠兩個不同焦點的工作模式。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超透鏡本身隻是一層特殊材料塗層,因此它是被塗佈在一塊傳統玻璃鏡片上來發揮作用的,而在整個焦距切換的過程中,玻璃鏡片也沒有發生任何形變。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超透鏡”技術完全可以用於制造體積超小,但同時具備多個焦距的光學鏡頭。由於它不需要鏡頭內部有任何可移動的機械結構,就能讓“主攝”兼顧長焦或者超廣角的作用,所以這樣一來,一是可以節約機身內部可貴的空間,二是還能夠讓“副攝”也用上超大底、高畫質,實屬是一舉兩得瞭。

最後,我們也得警惕可能並不“真實”的屏幕刷新率

說完瞭這次“爆料”信息中所可能包含的、可能有價值的技術革新外,我們也得給大傢提個醒,那就是關於未來手機“高刷屏”的一點小問題。

在Galaxy S26 Ultra、Galaxy S27 Ultra的爆料中,RGcloudS均提到瞭它們將會采用180Hz刷新率的屏幕。但這個180Hz的刷新率有可能並非屏幕真正的原生全屏效果,而是通過120Hz的全屏刷新、再加上60Hz的紅色像素閃爍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的180Hz而已。

這意味著什麼呢?實際上,類似的、通過子像素閃爍來“增加”刷新率的技術,在電視領域早已出現多年。比如很多年前索尼的一些高端液晶電視,就可以通過像素閃爍+插幀的方式,強行在120Hz的屏幕上“模擬”出480Hz、甚至960Hz的“高刷流暢畫面”。

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說,由於人眼具有視覺暫留效應,因此這種靠軟件或是部分像素閃爍“模擬”出的額外刷新率,看起來的確會比原本120Hz要更流暢一點。可問題在於,由於它本身必須要在120幀的畫面上做“額外處理”才能達到欺騙視覺的效果,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這種所謂的“180Hz高刷屏”實際上反而很可能無法兼容原生180FPS的畫面,而是僅能兼容最高120FPS的遊戲和應用。

其實這並不奇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部分手機(夏普、索尼)、電視采用瞭類似的,基於模糊閃爍的“刷新率倍增”技術。它們名義上雖然可以讓屏幕看起來像是240Hz的流暢度,但實際上無法播放240幀的內容,而是隻能最高兼容120幀的內容。

換句話說,站在用戶的角度,其實並不用太在意這種“不真實”的高刷屏。但如果你是軟件、遊戲開發者,那麼現階段的180Hz高刷技術,很可能就得關註一下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