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千尋位置發佈的一款新設備,可以讓每個手機甚至每個智能設備都擁有獨立的衛星通信能力。

圖片來源:千尋位置

簡單來說,千尋位置發佈瞭一款「雙向北鬥衛星通信終端」:這是一個小型充電寶大小的獨立衛星通訊終端,擁有獨立連接北鬥衛星的能力。除瞭可以連接衛星外,這個通訊終端還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智能手機,用戶隻需要在手機 App 裡編輯短信,就能通過通訊終端經衛星發送,也可以反向收信。

或者用更直白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個藍牙連接的外置衛星通訊模塊。

999元,任何手機都能擁有衛星通信

千尋位置推出的衛星終端已經在電商平臺發售,定價 999 元,內含三年資費(1500 條短信)。從性價比的角度看,獨立衛星終端的方案顯然要遠勝於「買一臺衛星通信手機」。在去年華為 Mate 60 Pro 的評測中,雷科技曾提到:

如果你有一臺正常的智能手機,那你沒必要為瞭這極少數的場景買一臺可以直連衛星的手機。就算你真的有大量戶外工作的場景,專門的衛星通話手機也會是更好的選擇。衛星通信在國內屬於「錦上添花」的功能,沒有必要為瞭這個專門買衛星通訊手機。

圖片來源:千尋位置

2023 年 8 月,華為發佈 Mate 60 Pro 智能手機,掀起瞭大眾智能手機直連衛星的浪潮。很快,小米等品牌也迅速跟進,直連衛星成為瞭當時旗艦手機必備的功能。但可能是因為國內網絡基建過於領先,本來用於應急的衛星通訊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沒派上用場。

雖然用戶不怎麼用,但衛星通訊模塊為手機帶來的成本上漲卻實實在在提高瞭旗艦手機的售價。有的手機品牌更是將衛星通信功能和產品序列的「超大杯」捆綁,讓消費者產生瞭抵觸心理。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一邊是無意義的成本上漲,另一邊是怨聲載道的消費者,品牌的選擇無需多言——2024 年不少旗艦手機都放棄瞭衛星通信方案,隻有少數品牌還在堅持。

小雷以為衛星通訊功能會就這樣從智能手機品類淡出,但現在千尋位置這款產品,給用戶提供瞭新的選擇。

無論在手機還是產品形態上,都沒有「取代智能手機」的意思。它反而更像一個「DLC」,可以為手機提供額外的拓展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它不會為手機帶來額外的負擔。但當你真的需要深入野外時,帶上它也不會影響智能手機的正常使用——很多人不知道,在使用衛星直連功能通話時,手機必須時刻對準衛星;但用千尋位置的終端發短信,體驗跟打開微信發消息其實沒什麼區別。

小雷在這裡也大膽估計,未來應該會有商傢提供這類衛星終端的租賃服務,充分提高衛星通訊這種極小眾產品的利用率。

圖片來源:千尋位置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千尋位置衛星終端的出現其實也揭示瞭過去智能手機衛星通訊功能背後的「溢價」。除掉套餐費用,千尋位置購買成本大概在 800 元。將其整合在手機裡,溢價可能有接近 500 元。500 元的成本可以用來升級電池、屏幕、存儲或攝像頭,也可以給手機加入衛星模塊。當這道選擇題放在消費者面前時,消費者又會如何選擇呢?

將選擇權給用戶,模塊化手機的精神續作?

盡管小雷在短期內沒有使用衛星通訊的計劃,也不會往沒有信號的深山老林裡鉆。但從手機行業的角度看,我確實很欣賞千尋位置這種將非常用功能從智能手機中剝離的做法。從某種程度上看,千尋位置這種做法,其實也算得上是模塊化手機的精神續作。

模塊化手機本質上是 PC DIY 理念在移動端的延續。對於臺式機電腦,沒有人會刻意提出模塊化的概念,因為主流臺式機始終都處於高度自定義的狀態,電源、內存、硬盤、顯卡、顯示器等一系列組件都可以極為輕松地更換。

而模塊化手機的理念和 DIY PC 有些相似,但其目的並不是為瞭打造「高性能」PC,而是在日常使用時保持手機的精簡,讓手機能以「拓展」的形式,在不同的時候應付不同的場景。

圖片來源:Moto

過去不少手機品牌都推出過模塊化手機產品,比如 LG G5、Moto Z。不同於 Google Ara 那種全盤揉碎的概念機,G5 和 Moto Z 每次隻能安裝一種拓展模塊。這種「一次一模塊」的做法不僅更符合手機技術發展規律,同時也更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隻可惜這種「硬連接」的模塊與手機設計高度捆綁,無法在其他手機上使用。

而千尋位置的「無線模塊」卻給手機品牌帶來瞭另一種模塊化思路:無線連接的設計讓模塊通用於不同的手機,而不是成為某一手機的專用配件。在我看來,這才是未來「模塊化手機」應有的特性。

模塊化手機已死,手機功能模塊化永生

回顧手機發展史,其實不少品牌都有在模塊化手機的方向留下過自己的痕跡。比如索尼在 2014 年發佈的 QX1 模塊化攝像頭,就率先提出瞭「無線模塊」這一概念:

QX1 本質上是一個沒有屏幕、沒有鏡頭的無反相機,安裝 EF 鏡頭後,用戶可以用手機無線控制 QX1 進行拍攝。同時 QX1 背後也有一個手機夾,可以夾在手機背後,讓手機「四舍五入」擁有使用專業相機鏡頭的能力。

圖片來源:Sony

受制於當時的無線傳輸技術,QX1 的體驗其實並不好。而過於超前的產品理念和 399 美元的超高售價也讓 QX1 的銷量寥寥無幾。但從模塊化行業來說,QX1 確實算得上是「行業先驅」。

當然瞭,可能有人認為「外置配件」並不能算是「模塊化」。畢竟在這一理念下,藍牙耳機、遊戲手柄、散熱背夾甚至是移動電源都能被稱作廣義的「模塊化配件」。但在我看來,藍牙耳機、移動電源等配件恰恰證明瞭「模塊化」並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想象。

日漸豐富的手機配件市場拓寬瞭手機的用法,而藍牙耳機、遊戲手柄、散熱背夾、移動電源這些配件,已經用實例證明瞭模塊化手機的可行性。如果沒有這些配件,反而要手機品牌將耳塞、手柄、散熱風扇、20000 mAh 電池集成在手機裡,我們的手機隻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板磚。

圖片來源:Razer

正因手機行業將這些「非核心」功能從手機中剝離,並將其以單獨產品的形式封裝,讓有需要的用戶在有需要時使用,手機才會有如今的發展。將非核心功能剝離,讓有需要的用戶自己選擇,這不就是我剛剛提到的「模塊化」的終極目標嗎。既然聽音樂、長續航這些功能我們可以通過「外置模塊」實現,那利用外部模塊實現衛星通訊這個理念照樣行得通。

展望未來,廣義的手機模塊化或許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技術生態。隨著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開放的模塊化平臺可能催生出新的產業鏈,鼓勵更多創新型企業參與競爭,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選擇。

從用戶角度來看,模塊化設計也賦予瞭他們更大的自主權和參與感。用戶不再被動接受廠商預設的功能配置,而是可以主動選擇和定制自己的設備。這種可以重新定義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關系,促進更加開放和互動的市場環境。

圖片來源:Moto

總的來說,廣義的模塊化手機代表著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路,強調功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它為行業的發展提供瞭新的方向,也為用戶帶來瞭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

未來,也許我們不用再討論要不要花五千塊錢買個「超大杯」的手機瞭,因為隻要你願意,連衛星通訊都能像買藍牙耳機一樣,隨時隨地買個模塊接上。到那時,誰還會為瞭一兩個功能特意去買「頂配」呢?

技術的發展總會讓選擇更多、體驗更好。當然,我們的錢包也會輕松一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