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苦熬,智能手機行業總算迎來瞭久違的春天。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2%,對比過去,可謂是嗖嗖往上竄。

春天,亦是播種的好時節,手機廠商們一個個像老農似的,卷起袖子,擼起褲腿,把AI和折疊屏這兩大寶貝給湊一塊兒,琢磨著搞搞“雜交”。

當下的AI手機和折疊屏手機,雖各自都有著不少花樣,但整體卻難成潮流——AI手機功能豐富,可用戶熱情不高;廠商耕耘折疊屏多年,卻仍普及不開。正應瞭尼爾·波茲曼那句話:“每一種技術既是包袱又是恩賜,不是非此即彼的結果,而是利弊同在的產物。”

在此背景下,趁著賽道回暖的東風,將AI與折疊屏“雜交”,興許能結出個大果子,為智能手機賽道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難兄難弟

智能手機時代,盡管行業整體被收束,遠不及功能機時代那般多點開花,但在同質化的表象背後,也不乏諸多指向垂類的產物,比如早先年的美圖手機以及遊戲手機等。而折疊屏手機與AI手機,作為手機賽道近些年傳播熱絡的新玩傢,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瞭接棒的角色。

然而,自2019年三星攜折疊屏走入廣泛的消費市場以來,其顛覆傳統智能手機的結構設計,一度被認為是智能手機的未來,可隨著時間推移,折疊屏手機的光環逐漸黯淡——銷量數據層面仍在取得增長,折痕、鉸鏈、軟件適配等方面亦在不斷改進,仍然無法掩蓋尷尬的事實:終端消費者普遍將之視作另一門類,而非智能手機的接班人。

因此,折疊屏並未創造出淘汰直板機型的換機浪潮,市場實際反饋並不如預期。

AI手機雖然更加“年輕”,但從市場反饋來看,其現階段似乎走上瞭前輩的相同道路。

最近兩年間,各品牌AI手機及大模型紛紛亮相,蘋果也加入其中,但據光子星球此前在各門店瞭解的情況來看,截至目前,消費者對於AI手機的興趣甚微,更多關註的還是手機的基本性能、影像能力和外觀設計。

而這,也直接影響瞭門店店員的態度——對AI功能的推介並不積極,售賣套路同之前別無二致。換言之,AI現階段更多是錦上添花的增值功能,而非決定性的因素,亦未能大規模撼動主流直板機市場的格局。

因此,折疊屏與AI手機兩個細分市場,背負著頗為相似的宿命。盡管技術創新與市場營銷不斷推進,但就銷量而言,卻未能完全兌現預期,市場滲透率依然有限。據TrendForce預測,2024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1780萬部,僅占智能手機整體市場約1.5%。而考慮到手機廠商在折疊屏供應鏈與大模型方面砸下的真金白銀,故事或許正在走向一個難以為繼的結局。

究其所因,手機發佈會與終端市場巨大割裂的背後,是商業世界亙古不變的真理——用戶需求才是市場的最終決定因素。手機廠商不能用自己定義的“好”去強行覆蓋用戶認為的“好”。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不要試圖教用戶做事。

一個簡單的例子,Kindle等電子閱讀器既能存儲成千上萬本書籍,亦為讀者提供瞭更加便捷的閱讀體驗,但有許多人依然鐘情於更加“落後”的紙質書的沙沙觸感與真實的翻頁聲。

而折疊屏同樣如此,部分廠商習慣性地將折疊屏與直板機做類比,自我陶醉,質疑折疊屏明明在輕薄、價格層面均已追平直板旗艦,為何用戶還是不願買單。

殊不知,直板機經過多年的演化,已經在設計、功能和用戶習慣上達到瞭一個令人滿意的平衡。而折疊屏雖在形態上突破瞭傳統,但倘若其無法打破這種平衡,那麼它註定隻能成為市場中的小眾產品。

即便是引領瞭觸屏智能手機潮流的“iPhone時刻”,成功之處亦絕非單純的滑動解鎖,而在於硬件、軟件與生態系統的無縫整合。而這,意味著智能手機市場的變革,絕非單一技術突破所能實現。

AI折疊屏,歪打正著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做生意需要一些運氣,科技創新也是。

對手機廠商而言,當手中握有一枚硬幣,還未知拋起落下後的一面是正是反的等待過程,該如何邁步?向左走,向右走?相較於二選一,將二者堆疊,既是所謂的“復合創新”,顯然也是最穩妥、避免資源浪費的選擇。

而折疊屏與AI,一個代表著硬件結構的創新,一個則象征著軟件智能,看似毫不相關的兩條技術路徑交織在一起,卻有如瞎貓碰上死耗子,似乎能產生相互促進的“化合反應”。

折疊屏手機為追求輕薄化設計,相較傳統直板旗艦,硬件層面往往有所取舍。比如影像方面,受限於折疊結構的空間限制,折疊屏手機通常無法搭載更大的影像傳感器與更復雜的鏡頭組。這使得折疊屏手機在C端市場中除瞭“折疊”與“辦公”等少數賣點外,顯得乏善可陳。

通常,對一款產品而言,重要的不是查錯能力,也不是改錯能力,而是容錯能力。而增加產品的容錯度則必增加其冗餘度,最後得到的往往是一個“水桶”,而不是一個精致的水杯。

而折疊屏機型,從某種意義上說亦是“水桶機”,各方面配置較為均衡,但除瞭折疊本身之外,很難在屏幕素質、影像能力、性能層面拿出超越直板旗艦的亮點。即便是折疊屏涉入較深的辦公細分市場,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僅憑大屏這一單一優勢,以及在OS中塞入一些工具化的辦公應用,亦很難滿足現階段日益復雜、細分的辦公需求。

在此背景下,AI起到瞭“放大鏡”般的作用——AI對辦公場景的改造無需贅言,而借由AI,原本“四不像“,難以找到自身定位的折疊屏,勢必將變得愈發垂直,從而更加深入商務辦公市場。

另一方面,折疊屏有著目前AI助手、應用迫切需要的“空間”。

這並非單純物理層面的擴展,亦是AI應用功能與體驗的延伸。當前階段,諸如vivo藍心小V、OPPO小佈助手等智能助手,作為激活手機AI能力的“入口”,通常以浮動窗口的形式呈現。

這樣的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瞭智能化的交互體驗,但在實際操作中,AI助手的浮動窗口常常占據屏幕一角,不僅限制瞭視野,還增加瞭操作的繁瑣度,用戶往往需要頻繁在應用、文本與助手窗口之間來回切換。

這一桎梏在更廣泛的AI應用中同樣存在。例如,當用戶試圖將文心一言生成的祝福語復制到微信對話框時,仍需經歷繁雜的操作流程,打斷瞭用戶的操作流暢性。

而在折疊屏上,此番問題迎刃而解。折疊屏為AI助手及應用提供瞭更大的空間,無需切換,亦不會幹擾其他應用的正常使用。以三星AI折疊屏新品為例,其雙屏對話模式,使對話雙方能夠分別通過主屏幕和外屏查看AI加持下的實時翻譯結果。

這既意味著,折疊屏與AI,能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補足對方的短板,並強化彼此的長板——折疊屏對屏幕空間的擴展,使AI手機則獲得瞭其亟需的“空間”;AI作為效率武器,則為折疊屏撕開瞭挺入垂直辦公市場的口子。

同樣的案例,亦發生在PC賽道。今年初,微軟宣佈在Windows PC鍵盤的右Alt鍵旁邊,增設Copilot鍵,用以直達由微軟AI驅動的Windows Copilot服務——要知道,Windows PC鍵盤上一次改變,還要追溯到1994年。

也意味著,AI時代洪流下,愈發強勢的AI應用,正在解構過去硬件與軟件的關系——硬件不再隻是被動的載體,而是將同AI耦合,成為豐富智能體驗的重要一環。

從現階段手機賽道的形勢來看,AI+折疊屏或許將成為手機廠商們共同的新故事。

盡管此番烈火烹油的產物,或許仍無法打入大眾市場,但其所能覆蓋的辦公賽道,作為垂直市場具備著巨大的潛力。縱觀消費電子行業,從蘋果的MacBook系列、iPad Pro與Vision Pro,再到Meta的Oculus與微軟的HoloLens,都曾將辦公場景視作硬件銷售的推力。

有如Windows系統早期,當空接龍用戶使用率一度高於Word和Excel,可到瞭2024年,當空接龍不在瞭,蜘蛛紙牌也不在瞭,Word和Excel卻活到瞭最後。

另一方面,AI時代,智能手機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朝花夕拾——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都在以AI能力這一新維度標榜自身芯片,蘋果更是直接汰換瞭“前朝元老”,這意味著,影響手機行業多年的“性能溢出”正在成為過去式,過往智能手機硬軟件協同進化的邏輯或將重新回歸。

而AI折疊屏,恰恰身處新邏輯下的浪潮之巔。眼下,手機賽道的嚴冬正在散去,而蛋糕就在眼前,AI折疊屏有理由分得一杯羹。

隻是,過去幾年間在折疊屏領域躊躇不前的蘋果,自從其AI藍圖逐漸鋪開後,折疊屏步伐正有所加速。或許,其他手機廠商應該感受到些許危機感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