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竟語
編輯:劉毓坤、楊睿琪
鳳凰網科技訊 5月28日,AI正在改變科技行業的一切。這種變化不止發生在軟件層面,比如那些可以通過網頁或者App交互的GPT們。為大模型的計算提供芯片支持的英偉達現在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僅幾年之前,這傢公司還不過隻是一個靠著遊戲發燒友們支撐才賣出去顯卡的“遊戲公司”。
硬件端也在經歷著變化,現在手機廠商們的新品被稱作“AI手機”,可以幫助你分析照片,把你堆在相冊裡亂七八糟的照片剪輯成一段Vlog。那些過去隻能定定鬧鐘的語音助手們接入大模型之後,也可以幫你編輯一段小紅書的文案,或者玩個成語接龍小遊戲。
比手機市場更落寞的個人電腦們更積極地擁抱AI硬件的到來。微軟在系統層面發力,英偉達在芯片層面加碼,和電腦制造商們一起打出“AI PC”的新時代。
硬件+AI是電子消費行業過去十年來最大的變革之一,但同時也飽受質疑,一些硬件產品僅僅是借助瞭AI的概念,並沒有產生多少創新。
“AI將完全改變整個行業。”Nothing Technology聯合創始人裴宇在參加鳳凰網科技的圓桌論壇中說,但現在最卷的也是AI,誕生瞭許多不太靠譜的項目,“很多團隊在這個領域裡沒有很多激情,隻是看到機會就進來想賺一筆錢,這種心態就不太靠譜。”
Insta 360創始人兼CEO劉靖康說,微軟此前發佈的Copilot+PC可能是他目前看到AI與硬件整體整合得最好的產品瞭。但更多的是“搞噱頭的”,比如有的寵物機器人,僅僅隻是在硬件上集成一個大語言模型,和智能音箱也沒有太大差異,“就打著一個AI的概念,並不是真正地為消費者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今年的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期間,鳳凰網科技邀請Nothing Technology聯合創始人裴宇、Insta 360創始人兼CEO劉靖康參與圓桌對話,一起探討AI時代下的硬件創新。
對話要點總結:
1. AI正在席卷整個科技行業,但當下也存在不少硬件產品蹭熱度、僅僅隻是增加AI噱頭的功能。AI與硬件的融合需要更加緊密、智能,而不是隻能幫助用戶編輯相冊、整理文檔。
2. AI時代的數據安全比任何時期都要重要。在AI時代,硬件及應用搜集到的用戶信息比過去更多、更詳細,未來人類的AI模型分析和數據,很可能會變成今天手機號碼一樣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都是不可逆的。
3. 長期來看,未來的硬件產品中,大模型或許將更多地部署在雲端,而不是在設備端。但這同時也會帶來數據隱私方面的問題。
裴宇(左二)、劉靖康(右一)
01 AI時代可能不需要新硬件
AI時代會誕生嶄新的硬件產品嗎?是現有的手機、電腦等個人電子設備的迭代,還是會誕生諸如蘋果Vision Pro等創新式交互的產品?
作為同樣是在電子消費品領域深耕多年的兩位創始人,裴宇和劉靖康都認為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第一步。
“首先你的目標人群是誰?他們可能有什麼問題?怎麼樣能幫助他們解決?”裴宇說。但目前確定的是,當下應用之間彼此是割裂的存在,“應用沒有那麼智能”,在後應用時代一定是智能化硬件的方向。
劉靖康指出,有的公司會存在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問題,一傢公司有瞭很好的技術,接著再去找應用場景。他認為,應該要先找到目前人群和目標場景,再去想如何利用技術解決這些問題。
當下的手機市場也開始利用AI來提升一些功能點的創新,比如通過算法總結手機中的文檔、智能剪裁圖片。但在裴宇看來,這些功能點的創新“其實很無聊”,是強制地創造一個大傢不需要解決方案。
劉靖康在圓桌對話中也表示,在手機裡做一些圖片的修剪編輯,很多人都會去做,確實也挺沒意思,“因為大傢都可以做,你也做不出特別大的(創新)。”這是當下很多硬件設備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會所在。
但行業中似乎不太可能誕生更新的硬件產品。裴宇說,當下手機每年大概有10億的銷量,TWS耳機大概是3億,這些都是銷量最高、離用戶最近的產品,也是真正可以瞭解用戶和消費者的產品。“消費者已經被教育瞭如何使用這些產品,為什麼要做一些新的設備?”
當下的手機設備仍然有很大的迭代空間。裴宇指出,現在的手機交互和塞班S60的交互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確實更流暢、更快、一些功能點做得更好,但基本的邏輯沒有變化,仍然是點開一個應用、回到桌面、切換應用。
02 AI時代數據安全比任何時期都要重要
裴宇認為,AI時代的安全核心在於真實,即AI能否給出最真實準確的答案、最正確的回答。目前一些大模型產品在回答問題時仍然飽受幻覺困擾,有時會給出明顯與事實不符的問題。
比如谷歌的Gemini此前推出的文生圖功能中,將美國的開國元勛刻畫為幾位黑人,甚至出現瞭“黑人版喬治·華盛頓”。“這不是一個真實的判斷,雖然現在隻是一個炫圖的功能,但如果以後AI要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都不知道真實是什麼,肯定就不安全。”裴宇說。
AI時代的數據隱私在於是否對用戶透明。裴宇稱,企業需要和用戶充分溝通,要收集用戶的哪些數據、可以基於這些數據提供哪些服務等。
劉靖康指出,在AI時代企業要更加克制,在客戶不向企業提供個人信息的情況下,也能夠給出接近此前體驗的解決方案。他對於AI時代用戶隱私的的擔憂更加強烈,劉靖康說,在AI時代,隨著硬件和應用搜集到的個人信息越來越多、智能體的能力越來越高,AI或許會比人類自己更加瞭解自己。
“當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有另外一個人在和你接受同樣的信息、和你一起產生類似的思考。它和你獲取到的信息一樣多,並且根據你的偏好思考,同時擁有著比你更強的智力、更好的記憶力、更多的公開信息的知識。”
他建議監管機構需要加強管理和立法。未來人類的AI模型分析和數據,很可能會變成今天手機號碼一樣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都是不可逆的。
03 未來的智能硬件中,大模型到底部署在端側還是雲側?
大模型進入電子消費品領域時,外界爭論的焦點之一在於模型到底應該在端側還是雲側部署?
硬件本身算力有限,無法支撐大模型龐大的計算量,一些公司傾向於在雲端部署,但這會帶來用戶隱私數據泄漏的風險。一些公司則傾向於將模型做小,僅在端側部署,但同時會帶來模型能力不高、處理速度較慢的問題。
裴宇認為,長期來看,模型的部署肯定會慢慢地全部切換到雲端。一是雲端的能力更強,且之後會越來越強;二是更加節省成本。設備端能夠勝任處理的大多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用戶其實不會在意到底是端側還是雲側。”
劉靖康稱,和過去互聯網時代不同,AI時代算力成本是固定存在的,AI提供一次服務,就會增加一次剛性成本。因此,從經濟學的原理上來看,未來計算一定會越來越多地往分佈式的方向走,即雲端會參與得更多。
唯一的問題在於數據安全。過往,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廠商都曾經發生過雲端數據泄漏情況,用戶個人隱私的安全問題無法得到確切保證。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未來模型的計算一定是會往雲端上走,但從安全角度,隻能說各自都存在風險和挑戰。”劉靖康說。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