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

其實在華為“受打壓”沉寂的那段時間裡,我常常在想:“如果華為沒有受到制裁,會將手機的發展帶到一個什麼樣的次元?”

這句話並非是華為粉絲的“搖旗吶喊”,回想一下在 P40 Pro + 和Mate 40 系列發佈時,現在混的風生水起的其他幾個國產旗艦機是什麼樣子,你或許就能理解我在說什麼瞭。

其實大部分敏感的同行,都已經猜到瞭 Pura 70 系列會在本周發佈,有深圳的小夥伴甚至這周每天都在萬象城的華為旗艦店蹲守到中午1點,就為瞭不錯過首發的機會。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不僅是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旗艦店也都同步進行先鋒計劃。並且本次 Pura 70 系列的備貨量遠比 Mate 60 系列充足,下午我到北京王府井華為旗艦店裡的時候,門口的隊伍已經散去,可我還是在5分鐘之內就買到瞭一臺 Pura 70 Ultra 16G+1TB 版本,除瞭需要身份證和現場激活之外,與平日裡的購機體驗並無差別。

品玩 LU攝

紙面參數不炸裂,但令人愛不釋手瞭

在此前的 Nova 評測中,我毫不吝嗇地誇贊瞭 Nova 12 Ultra 背部的素皮手感簡直如奢侈品一般,並在文章中表示:希望華為一定要將該技術用於P系列的素皮材質上。Pura 70 Ultra 的背部素皮上采用瞭高定刺繡壓紋工藝,在拆箱 Pura 70 Ultra 上手後那種“這就是我想要的”的感覺令我非常滿意。

圖源:LU 攝

另外,華為本次在 Pura 70 Ultra 包裝盒裡附贈的手機殼,終於不是清水、硬塑料的廉價保護套瞭,而是此前華為商城價值99元的素皮半包保護套,可能是看在9999元起售的價格上,華為終於也“大方”瞭一把。

保護殼上的華為采用瞭Pura的最新視覺元素,帶上之後讓整個手機看起來年輕瞭不少。

圖源:LU 攝

需要註意的是,附贈的保護殼沒有磁吸功能,但商城單獨售賣的是有磁吸環的,真有你的阿為。

本次 Pura 70 Ultra 附贈的充電器終於來到瞭100W,配合520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續航能力有著不錯的保障。

圖源:LU 攝

屏幕部分依舊采用瞭一款四微曲面玻璃,Pro+ 和 Ultra 均升級為更加耐摔、耐刮的玄武鋼化昆侖玻璃,日常完全可以不貼膜裸機使用。視覺上 Pura 70 Ultra 的屏幕曲度是高於 Mate 60 Pro 的,玻璃——中框——素皮的過渡十分順滑,整個手機的一體性極強,將華為目前頂級工業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源:LU 攝

這塊6.8英寸的 OLED 屏幕依舊采用瞭 1-120Hz LTPO 刷新率、護眼能力上有進步,低亮度情況下支持最高1440Hz 高頻 PWM 調光(高亮度下還是低頻 PWM,希望能夠通過 OTA 支持類 DC)。

圖源:LU 攝

與此前不同的是,在 Pura 70 Ultra 上華為終於加入瞭「全天候顯示」功能,在鎖屏時屏幕不會完全熄滅,會以較低的功耗顯示出鎖屏圖片。

圖源:LU 攝

用戶此前最關心的處理器上,目前可知Pura 70 標準版采用麒麟9000s,Pro、Pro+和Ultra均為最新的麒麟9010。

使用設備信息調用處理器信息,我驚訝地發現麒麟9010的主頻對比麒麟9000s居然有一定的下降,從2.62GHz降為2.3GHz ???GPU 依舊是 Maleoon 910。

圖源:設備信息 App

用 GeekBench 6 對mate40 Pro+、Mate60 Pro、Pure 70 Ultra 的三款麒麟處理器進行測試,得出的結果如下:

GeekBench 6 從左至右分別是麒麟9000、麒麟9000S、麒麟9010 圖源:LU

雖然頻率做瞭一定的下調,但是麒麟9010的整體性能表現比9000s 卻提升瞭不少,數據已經非常接近驍龍8+的 P60 Pro瞭,這還是靠著最高 2.3GHz 的核心跑出來的數據,讓我也不禁期待極客灣對這枚處理器做更加深度的解讀瞭。

在一天的使用過程中,主要的發熱均表現在拍照時(暫未進行遊戲測試),麒麟9020的發熱量雖然不算大,但和 Mate 60 Pro 一樣,手機很容易就會進入溫熱的狀態,升得快、降得也很快,隻要關閉拍照溫度馬上就會下降。官方商城也為 Pura 70 系列推出瞭對應的微泵液冷殼,4款售價均為299元,有“強迫癥”的用戶可以酌情選購。

圖源:華為官網

伸縮鏡頭模組,把手機影像帶到瞭新次元

華為的 P 系列一直以來都作為“影像先鋒”搭載公司對於移動影像最新的技術成果。

在P系列發佈的12周年之際,Pura 的首款產品就祭出瞭一個大殺器:旋轉伸縮結構主攝。

在Pura 70 Ultra 上,華為首次在手機中塞入瞭一英寸傳感器。為瞭讓手機不會因為傳感器增大變得過於笨重,華為的設計師通過旋轉導軌傳動系統,讓鏡頭在啟動拍攝時自動伸出,實現更大的鏡組空間,獲得足夠大的進光量。

圖源:LU 攝

最終Pura 70 Ultra 的機身厚度與70 Pro、70 Pro +一樣均為8.4mm,這是目前行業中一英寸傳感器的影響旗艦中最薄的一款產品,主攝的光圈數量也實現瞭業界最大的F1.6(14 Ultra 為 F1.63、X100 Pro 為 F1.75、Find X7 Ultra 則是 F1.8)。

最難能可貴的是,更長的鏡組空間讓 Pura 70 Ultra的主攝焦段默認為更加實用的27mm(等效35mm膠片焦距),拍攝者再也不必因為主攝焦段過廣、構圖困難而苦惱瞭。

圖源:LU

超聚光影像系統結合 XD Motion 運動引擎,讓 Pura 70 Ultra 的風馳閃拍功能更進一步,即使晃動手機的過程中胡亂點按快門,經過系統計算後都可以獲得一張較為清晰的畫面,有種餘總在後臺偷偷幫你P圖的感覺……

圖源:LU

成片:

圖源:LU

圖源:LU

圖源:LU

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在點擊相機圖標時鏡頭結構同步升起,並不會因為機械結構導致拍攝延遲的情況,由於采用瞭步進電機,所以鏡頭的升降機械音完全對稱,用戶也可以通過電機聲音來判斷攝像頭的伸縮情況。

值得註意的是,經過友媒拆解後發現,華為在主攝像頭的機械結構周圍還增加瞭一個膠皮圈結構,既保證瞭模組在斷電後不會晃動、又讓 Pura 70 Ultra 實現瞭 IP68 級別的防水。

超廣角鏡頭從參數來看應該是 Mate 60 Pro+ 和 P60 Art 同款的4000W傳感器,實際成片並不能和 Pura 70 Pro 的那枚1250W拉開差距。

長焦鏡頭雖然不是宣傳的重點,但實際的表現還是非常驚艷的,不僅擁有 3.5cm 的微距對焦距離,配合 F2.1 的光圈在10倍混合變焦的遠攝表現也非常令人驚喜。

一倍主攝像拍攝畫面:

Pura 70 Ultra 1倍鏡頭 圖源:LU 攝

3.5倍潛望長焦拍攝畫面:

Pura 70 Ultra 3.5倍鏡頭 圖源:LU 攝

35倍放大後的微距效果:

Pura 70 Ultra 35倍放大後的畫面 圖源:LU 攝

但令人遺憾的是,華為一直以來的畫面塗抹問題依舊存在,希望今後能夠通過 OTA 讓畫面更加自然。

整個機器的背部鏡頭模組成三角形排列,這種佈局可以讓單顆鏡頭在拍攝時,另外兩顆鏡頭也可以參與計算,進行輔助成像。這也是 iPhone 這麼多年來一直采用同樣的鏡頭佈局的原因。

圖源:LU 攝

不過關於這個 Deco 的設計好看與否就完全看個人瞭,雖然 Pura 70 系列的鏡頭設計相較於其他的一英寸影響旗艦比較內斂,但我目前還是覺得這個三角形的設計非常另類。

總結

由於上手時間較短,我們無法進一步地對 Pura 70 Ultra 系列進行更加深度的評測,如衛星通訊是否連接更加迅速?AI 消除、雲增強功能與前代相比是否有較大提升?

但短短的一天體驗時間,就讓我迫切地有一種想要把主力機切換成 Pura 70 Ultra 的沖動。在手機影像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一眾國產旗艦單憑畫質來看都非常的能打,但相對的,就是厚重的機身和碩大的影響模組帶來糟糕的手感。

Pura 70 Ultra 全新的鏡頭結構讓我們認識到,隻要勇於創新,其實一英寸也可以塞進比較輕薄的機身裡,隻是其他的廠商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罷瞭。這就好像是富士 GFX 系列在類似全畫幅的機身尺寸下塞進瞭一枚中畫幅傳感器,對於其他廠商來說是妥妥的降維打擊。

我們必須承認,當前版本的固件下,Pura 70 Ultra 的影像能力並不能對其他的影像旗艦進行完全壓制,但從 P60 Pro 的“前車之鑒”來看,很有可能在1-2個版本更新之後,Pura 70 Ultra 的影像能力會進化到一個全新的等級。

除瞭曇花一現的升降式前攝像頭和逐漸遇冷的折疊屏產品之外,我們太久沒有見到這種令人興奮的產品瞭。

哦對瞭,華為 Pura 70 Ultra 隻有 16G+512G、16G+1TB 兩個版本,售價分別是9999元和10999元,我個人認為今年最值得購買的兩個版本分別是 Pura 70 Pro 和 Pura 70 Ultra,你覺得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