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3年是生成式AI元年,那麼2024年則被業界展望為AI手機元年。
去年至今,華為,小米、OV等手機廠商先後宣佈自研AI大模型,並將大模型“修剪”至合適的大小裝進手機,讓其在手機上“跑起來”。
而在這之中,最高調的莫過於OPPO。
繼1月8日發佈搭載安第斯大模型的Find X7後。每年例行的《致OPPO夥伴們一封信》當中,OPPO公司創始人陳明永反復提瞭一個關鍵詞:AI。他認為,AI手機將會是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個階段。
隨後2月份,OPPO召開瞭AI戰略發佈會,明確瞭AI手機的四大特征,並開放AI開發工具,號召開發者們一起做AI應用。
在劉作虎看來,“AI手機將是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個重大的變革階段”,也因此,“AI手機時代下,手機行業和用戶體驗都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化。”
面對即將更替的時代,OPPO選擇積極擁抱未來,直接宣佈關於AI的戰略展望,無疑是想要快人一步。
但是沒有人能回答,已經做足瞭噱頭的AI手機,OPPO什麼時候真正拿出來?一年?兩年後?不知道。
很顯然,陳明永隻是想告訴市場和消費者,OPPO現在要和AI手機畫等號瞭——搶占心智比什麼都重要,先對著話筒喊話,反正AI手機就是高級,至於長什麼樣?說瞭你們也聽不懂。
過去幾年,各傢手機品牌卷快充、卷攝影,卷折疊屏,卷高刷……終於將消費者平均換機時間提升到瞭3年。但如何把時間再縮減,始終是一個瓶頸。
去年開始,AI端側大模型這個顯得新鮮的概念,搭載在瞭各傢機型上,其展現的智慧能力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瞭更多可能性。
這是一場圍繞用戶體驗的未來之戰,很可能實現手機功能和體驗的革命性突破,有望引發新一輪換機潮。所有手機廠商不約而同選擇押註AI手機。
但OPPO的緊迫感無疑是最強的:
一方面,源自市場表現逐漸下滑的焦慮。
根據IDC數據,OPPO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2020年以來就呈下滑趨勢,隨後盡管有所反彈,但並沒有止住整體出貨量縮減,其市場份額也進一步被蠶食。
2023年前三季度,OPPO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2%、9.6%、8.9%,到第四季度,OPPO再次跌出全球前五,取而代之的是專攻海外市場的“非洲手機之王”傳音。2023年底,各方數據均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即將回暖,出貨量同比由降轉增,而OPPO卻以穩定的跌勢在市場中逐漸掉隊。
另一方面,OPPO可能隻剩下手機瞭。
歷數國內知名手機廠商,無不有一條完整的IoT業務鏈。小米從2013年就開始佈局IoT,到2020年基本初具規模,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IoT業務營收增長瞭12%。無獨有偶,華為更是提出一個主機控制傢庭物聯網、互聯網和N套系統的全屋智能整合方案。
而OPPO的生態化一直是短板。
前幾年,OPPO的IoT業務板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OPPO在2021年將IoT事業部改組為IoT事業群,分別成立瞭穿戴、智能顯示和音頻三個事業部,自負盈虧,但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扭轉乾坤。
市場份額接連下滑,在行業IoT發展上一再落後,OPPO總要尋找新的出路。
從智能手機時代到AI手機時代,AI手機將會以何種形式顛覆當下的手機市場,沒有人有清晰的答案,但肯定的是,這種顛覆極有可能是一夜之間。
在這場新的技術角逐中,市場和競爭對手,留給OPPO掙紮的空間和時間都非常有限。對OPPO而言,押註AI手機不僅是放手一搏,更是一場自救。
為瞭扭轉市場頹勢,OPPO不是沒有做過努力。
這幾年開始,OPPO正試圖調整定位與形象——一邊接連突然出現在海外各大體育賽事中,例如AC米蘭足球隊,法國網球公開賽,溫佈利網球公開賽和歐洲冠軍杯;另一邊放棄夫妻店,轉向入駐商業圈層,面積超過660平方米的形象旗艦店越來越多。
但OPPO的高端之路走的並不順利。
去年,OPPO曾推出過Find X6、Find N2等高端機型,但銷量始終不慍不火。據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3年,華為、小米、三星逐漸侵蝕瞭蘋果的高端機市場,均有所上升,但OPPO在高端市場中仍維持1%的份額不變。
此背景下,OPPO再提AI手機戰略值得玩味。
行業普遍認為,在AI徹底改變我們生活之前,隨身攜帶、小巧輕便的手機的確是普及AI的理想載體。
縱觀OPPO的崛起,離不開兩方面的佈局,一是渠道,二是營銷。
渠道的下沉讓OPPO就像街邊小賣鋪一樣,讓很多不擅長網購的中老年群體輕易觸及;隨處可見的綜藝贊助與廣告,又讓OPPO在中下遊市場所向披靡。
理論上來說,搶先將AI手機與自身做捆綁,對高端化無異於錦上添花。但實際上,與業界廠商對AI手機一片火熱不同,消費市場的冷遇,或將給OPPO潑瞭一盆冷水。
在OPPO門店內,Find X7系列的每一張海報等宣傳物料上,均標有“更智慧的AI大模型”等宣傳語,但AI既不是店員的推銷重點,也很難吸引到用戶專門為該機型的AI功能買單。
店員的解釋是,這兩年AI經常用到宣傳裡,消費者可能都已經對這些用詞無感瞭。而顧客主要關註的仍然是拍照、芯片、屏幕這些方面,“我們會主動向顧客介紹AI功能,但很少有人會感興趣,現在AI的吸引力還不夠強。”
消費者的解釋是,現階段AI手機和其他手機沒有顯著差別,“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功能,我平時也用不上。”
從行業來看,雖然AI加持下的手機正在逐漸強大,但隻靠手機廠商對硬件和系統級功能的升級,其功能體驗還談不上“顛覆式”。
畢竟,iPhone 4火遍全球,不是因為蘋果四處嚷嚷自己是“智能手機”,而是消費者真的很想玩水果忍者和憤怒的小鳥。
但對於一向重營銷OPPO來說,當AI手機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硬貨,還有什麼能夠支撐自身的高端化戰略?畢竟留給OPPO的時間也不多瞭。
從智能手機代替功能機的歷史來看,AI手機想要代替智能手機,硬件和軟件需要齊頭並進。
AI手機的基礎是大模型,目前手機廠商佈局大模型,主要采用兩種路徑,一是以端側計算的模式,二是端側和雲端兩條路徑並行。
廠商們致力於自研大模型,且努力將大模型部署在手機上,就是所謂的端側大模型。相比於端側大模型,雲端大模型成本高昂,且存在隱私安全等問題。
而手機端側大模型雖然能更好地進行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以及本地數據的處理,但對當前手機的硬件、功耗等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僅以硬件為例,據咨詢機構IDC報告中將AI手機劃分為硬件賦能AI手機以及新一代AI手機的標準來看,目前僅有搭載蘋果A17 Pro、聯發科天璣9300和高通驍龍 8 Gen 3等三款SoC的手機才能被定義為新一代AI手機。
因此,現階段的AI手機,在硬件層面都依賴於上遊芯片供應鏈給出的“門票”,唯有在應用和生態的軟件層面才有自己發揮的一席之地。
當年,iPhone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除瞭驚艷的硬件設計之外,更離不開“憤怒的小鳥們”。當下,AI手機的探索歸根到底還是在真正意義上的殺手級應用上。
而打造一個AI超級應用,更需要一塊肥沃的土壤,即生態。
然而,AI手機的生態運營,又跟此前的智能手機生態不太一樣。AI手機的生態將不再局限於專業的開發者,而是降低AI應用的開發門檻,形成類似OpenAI的GPTs共創生態。
在AI轉型會上,OPPO提出瞭“1+N智能體生態戰略”。
該戰略的“1”指的是OPPO的超級智能體(可以理解為AI能力),而“N”則代表著基於OPPO AI Pro智能體開發平臺所賦能的全新智能體生態。通過AI Pro智能體開發平臺,普通用戶無需掌握專業的編程技能,即可通過零代碼的自然語言交互,快速生成專屬於用戶個人的個性化AI智能體。
這使得AI智能體的開發更加全民化,實現“人人都是開發者”的AI智能體生態圖景。
在OPPO提出的設想裡,更容易的功能開發,也就意味著在AI手機生態中,將會爆發更多具有想象力的AI應用。
但這一前提是,唯有基礎的手機用戶足夠多,才能最終把生態建設的足夠豐富。
由此可見,AI手機進化的決定權,不在於OPPO現在努力的程度,而在過去的努力程度,在智能機時代,沒有勤懇開荒的OPPO,又何談在AI時代彎道超車呢?
也許我們想多瞭,AI手機戰略,對於一些品牌來說,隻是又一場葉公好龍而已——2024年,當我們打開OPPO的新手機,上面依然裝著一堆美團、滴滴、攜程之類的預裝APP。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