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Apple(蘋果)公佈瞭截至2023年4月1日的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根據Apple的新聞稿件,該公司本季度營收達到948億美元,同比下降3%。

對於這一業績表現,Apple CEO Tim Cook(提姆·庫克)作出瞭他的評價「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我們很高興地報告,我們的服務創下瞭歷史最高紀錄,iPhone在3月份的季度也創下瞭紀錄,我們的活躍設備安裝基數達到瞭歷史最高水平。」

圖片來源:Apple

盡管營收同比下降,但948億美元的營收數字依舊超過瞭Apple內部甚至是大多數金融與行業調研機構的預期。 此外根據Apple的業績報告,該季度內Apple的營收組成較過去也出現瞭較大幅度的變化。

首先,從總體收入組成來看,iPhone依舊是Apple收入的主心骨: 2023年Q2中iPhone為Apple貢獻瞭超過513億美元的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54.1%。在小雷看來,iPhone「突如其來」的銷量上升很可能就是AppleQ2表現超出大傢預期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Apple

iPhone是當之無愧的核心支柱

為什麼用「突如其來」來形容iPhone的銷量提升?這其實和iPhone 14系列近幾年的表現有關。 從2022自然年的角度來看,iPhone 14系列手機發佈可以說是外界對Apple評價的巨大分水嶺。在秋季發佈會之前,M1 Ultra、Mac Studio、Apple Watch Ultra等產品的出現將Apple的硬件競爭力推到瞭全年最高點。 再加上當時的Android旗艦手機爭奇鬥艷,大傢對iPhone 14系列的期待也同樣來到頂峰。

但從iPhone 14剛剛發佈那一個月內大傢對iPhone 14系列的評價來看,沒有誠意的iPhone 14系列顯然無法吸引iPhone 13系列和Android旗艦手機的用戶「跳槽」,至少對中國用戶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Apple

大眾消費者對iPhone 14系列的失去信心也直接體現在2022財年第四季度和2023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中。以2022年Q4的數據為例,iPhone 14 Pro系列兩款手機的確出現瞭供不應求的情況,但對應的iPhone 14、iPhone 14 Plus的表現卻未達Apple預期。

為瞭適應市場變化,Apple對生產策略進行瞭大幅度調整,計劃縮減甚至裁撤入門機型的生產線,轉移用更多的產能滿足iPhone 14 Pro系列手機的需求,在年底更是傳出消息Apple很可能直接砍掉Plus系列產線等傳言,引得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Apple為iPhone 14系列銷量發愁,積極調整生產計劃甚至是主動降價的同時,歐盟關於強制使用USB-C作為移動設備充電接口的規定更是為iPhone 14系列的銷量帶來「致命一擊」。 歐盟相關機構已經確定瞭全面遷移至USB-C充電接口的具體時間點,而Apple也已從多個途徑展示瞭自己「主動」遷移至USB-C生態的決心。

那麼在明知下一代iPhone 15以及其他移動設備都要改用USB-C的情況下,又有多少消費者會在這個「L-C交接」的時間點花近千美元購買一臺即將被拋棄的手機呢?而iPhone一直以來都是Apple的銷售「臺柱」,相信這也是外界普遍不看好23年Q2 Apple營收表現原因。

與印度關系至關重要

但從Apple的回應來看,Apple似乎已經找到瞭新iPhone在北美、歐洲與中國市場競爭力下滑問題的解決方案——新興市場。 在接受美國電視頻道CNBC采訪中,Tim Cook表示超出行業預期的業績表現離不開印度市場的換季需求。 這一點在Apple的23Q2業績報告中其實也有所體現:

截止至23年4月1日,Apple三個月營收948億美元,其中美洲、中國和日本市場營收均有所下滑,歐洲市場有6.58億美元的提升。 但除中國和日本市場之外的其餘亞太市場卻有著極為顯著的營收增長,從去年同期的70億美元提升至81億美元,增幅超過15%。

圖片來源:Apple

而這個「Rest of Asia Pacific」中除瞭增長已經飽和的澳新市場外,自然就是以印度為首的新興亞洲市場瞭。

近年Apple在印度動作頻頻,不僅23年連開兩傢Apple Store,在23年4月的電話會議上Tim Cook還表示印度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讓印度處於「轉折點」,同時印度市場的活力「令人難以置信」。

盡管從良品率和市場反應來看,Apple至少短期內還無法用MII(Made in India)徹底取代Apple與富士康、鴻海等制造商共同建立的MIC(Made in China)產業帝國。 但從Apple與印度越來越緊密的合作來看,隨著印度市場重要性的提升,Apple很可能會繼續加速相關產業鏈的全球化佈局,盡量降低單一地區供應鏈對整體生態的影響。

換句話說,印度很有可能會成為Apple未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發展重心。

造車能否為MIC扳回一城?

當然瞭,考慮到印度制造商的表現,我們暫時也不用擔心失去Apple這個大客戶。再說瞭,在Apple造車這個「公開的秘密」中,我們也完全能用技術證明自己的實力。2022年底,KB證券公司分析師Kim Dong-Wo表示,隨著Apple的造車項目提上日程,LG集團或許能成為Apple很好的合作夥伴。據悉,此前LG集團就傳出與Apple展開合作,將成立一個內部團隊來負責合作事宜。

事實上,市場一直猜測Apple是否會和LG集團建立合作關系,畢竟兩者在智能手機市場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像LG Innotek和LG Display就是AppleiPhone產品的供應商。如果雙方能進行合作,無疑是弊大於利的,因為LG集團不僅擁有完整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生產線,還能為Apple汽車提供動力電池,而LG集團也能借著Apple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Apple

隻不過LG並不是Apple造車的唯一可能:盡管LG在22年底宣佈斥資200億元擴充韓國工廠的產能,但考慮到LG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遠遠低於寧德時代,LG能否拿下來自「Apple Car」的電池訂單也同樣是個問題。

從長遠來看,「Apple Car」市場一定是北美市場,這意味著Apple沒有可能采用中國制造再出口美國的生產方案,但和中國電池制造商合作進行電池與電控的研發,很有可能是Apple作為美國造車「新勢力」搶占不成熟的北美市場,並與傳統車企正面比拼技術實力的最佳方案。

而當Apple Car上市後,印度市場等新興市場的iPhone營收,其實就不再重要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