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苹果 Vision Pro 的人应该都知道,苹果将于 2 月 2 日起在美正式开卖 Vision Pro。不过在上周五,也就是 1 月 19 日,苹果已经在美开启了预售,不仅要求买家全额预购,而且还要求通过面容识别和测量——至少你要有支持 Face ID 的 iPhone 或者 iPad。

但即便是面对如此「严格」的预购要求,Vision Pro 还是在上周末彻底卖断货了,所有版本都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不同存储规格版本的出货时间,也在开放预售后的几个小时内普遍延长到了 6 至 7 周。

苹果

倒也不算意外。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之一,苹果拥有 12 亿以上的苹果设备活跃用户,早就在全球培养了数量足够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他们的消费力、消费水平还普遍高于其他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的核心粉丝和重度用户能把起售价 2.5 万元起的 Vision Pro 抢购一空,算不上稀奇。

当然,这不意味着说这些群体「人傻钱多」,Vision Pro 在产品层面就有极强的吸引力,至少每一个 XR 爱好者应该都「逃不掉」,只是昂贵的价格拦下了不少人。而按照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的预估,Vision Pro 仅在刚刚过去的首周末(预售)就卖出了 16-18 万台。

不过郭明錤坚持认为,Vision Pro 仍是「一个非常利基(小众)的产品」。与此同时,外界对于 Vision Pro 的称赞和批评也在持续,不管是普通用户还是专业评论家、媒体、市场分析师都在各执一词。

苹果广告里的 Vision Pro

但作为苹果口中「开启空间计算时代」的第一代空间计算设备,到底预售成绩算不算成功,会不会成为苹果产品历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最好的比较对象可能还是「开启移动计算(智能手机)时代」的初代 iPhone。事实上,当年初代 iPhone 开售初期,也存在大量的争议,「智能手机」也并非独属于 iPhone。

初代 iPhone 也曾频遭嘲讽

今天说起 2007 年发布的初代 iPhone,没人会质疑它的「划时代」。但在当时,有人将其称为「耶稣手机」(Jesus Phone),也有人嘲笑其「不合时宜」,时任微软 CEO 史蒂夫·鲍尔默就吐槽 iPhone 没有实体键盘,不能很好地发邮件:

「iPhone 不可能获得任何显著的市场份额,不可能。这是一个 500 美元的补贴产品,他们可能会赚很多钱(利润率很高),但市场份额不会很高,可能只有 2%或 3%。」

我们当然可以嘲笑鲍尔默的观点,但关键在于,当时很多人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苹果做不好手机。再加上初代 iPhone 搭载的 iPhoneOS,还没有面向第三方应用开放,仅有少数苹果的第一方应用以及谷歌地图等少数「第二方」应用,又不支持 3G 网络,在体验上确实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另一方面,初代 iPhone 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杀四方。

诺基亚 N95

同年,诺基亚发布了一代旗舰智能手机 N95,搭载 Symbian OS v9.2 系统,拥有近乎 PDA 的功能,包括 GPS、500 万像素蔡司摄像头、音乐播放器以及 WiFi 等功能,还采用了双滑盖设计,一样秉持着“多合一”的概念。诺基亚甚至在 N95 的广告中强调:「这就是将来的电脑」「这就是将来的相机」。

也不知道多年后苹果是不是从诺基亚 N95 的广告获得了灵感,才做出「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广告。

说回诺基亚 N95,虽然比初代 iPhone 早发售了两个多月,但其 550 欧元(约合 730 美元)的价格比初代 iPhone(499 美元)贵了不少,按照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 的统计,两者在 2007 年的销量都在 700 万台左右,都称得上「热卖」。

Vision Pro

面临更严峻的「大考」

Vision Pro

和初代 iPhone 一样,作为苹果的第一款空间计算设备,Vision Pro 在价格之外也面临大量的争议。

硬件上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佩戴,早在去年 6 月的第一批体验者中,就有 WSJ 记者和 SixColor 主编提到了 Vision Pro 有些压头,最新一批体验者中如 The Verge 编辑也提到类似的体验。但更大的问题是,Vision Pro 还面临「出街」的挑战——佩戴 Vision Pro 显然要比佩戴 Rokid AR 眼镜出门,更挑战用户自身和其他人的认知。

软件上更是存在支持者不足的问题。Netflix、YouTube、Spotify 等重要应用纷纷表示没有适配 VisionOS 的计划,甚至不打算将 iPad 版本简单移植到 Vision Pro 上;很多中小型开发商和个人开发者也因为各种顾虑而选择了观望,包括过高开发成本与期望回报的不匹配,App Store 政策的不确定性等。

就在 Vision Pro 开启预售的同时,我也在上周六 Rokid 举办的 AR 生态大会暨第二届 AR 应用开发大赛上看到了,空间计算平台想要建立应用生态的困难和努力,具体可以详见《从一场比赛,到Rokid的AR生态梦》。

Rokid OS产品负责人许德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实际上,空间计算还是关于人与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如何高效进行交互的一系列技术。”

「空间计算」,是苹果在这一阶段面临的新的考验。

公允地说,苹果不是第一次经历类似的考验,除了建立新生态本身的困难,苹果几乎每一个系列的初代产品都会出现大量的严重问题(包括Mac、iPhone、iPad、AppleWatch)。科技播客 IT 公论在 2015 年一期节目的标题干脆就是:「苹果的硬件必须等 2.0,软件必须等 3.0。」作为迄今为止最精密的消费电子产品(没有之一),Vision Pro初代的境遇不乐观。

而对 Vision Pro 来说,销量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挑战。这点很容易理解,只要销量和用户持续快速增长或达到一定量级,开发者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该平台。但按照彭博社此前的爆料,苹果对 Vision Pro 的预期是在 2024 年卖出 50 万台。

对比下初代 iPhone,苹果在当年 6 月开售,仅 74 天后就卖出了 100 万台。

此外,网上虽然流传立讯精密(Vision Pro 代工厂)春节加班生产是因为 Vision Pro 需求增多的缘故,但更多供应链的消息源指出,立讯精密早就处在加班生产的状态,不能由此判断 Vision Pro 需求高于预期。

所以在核心粉丝普遍下单之后,苹果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吸引大众消费者花费至少 2.5 万元购买 Vision Pro。

写在最后

初代 iPhone 为什么可以成功?这一点科技圈反复探讨了十多年。但至少在 2007 年 9 月宣布卖出第 100 万台 iPhone 的苹果看来,iPhone 的成功之处是将移动手机、宽屏 iPod 以及有史以来最好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合三为一」——所有这些都基于多点触摸和开创性的软件,「用户只需轻点、轻扫和多次触控就可以控制 iPhone。」

再简而言之就是:交互,更自然的交互。

乔布斯说 iPhone 的「易用」

更自然的交互,让 iPhone 的使用门槛变得前所未有地低,易用性变得前所未有地高,让老人、小孩也能快速地理解和使用。从这个角度再看 Vision Pro,问题就变成了:「眼球追踪+手势」的交互方式,究竟是不是比「多点触控+手指」「键盘+鼠标」更自然、更高效的人机交互?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至少在我们长时间体验过之前,都会是一个很难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Vision Pro更大的挑战则在于是否符合人性: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在于制造与使用工具,但人们却天生习惯于用手来使用一切工具。用手拿着的手机已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服务的一切所需,而佩戴一个设备在头上(包括帽子与眼镜)却总有一些挑战,特别是舒适性与自然性,这也将是所有VR/AR设备努力优化的方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