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羅范椒芬希望社會瞭解傢庭治療也可以是精神病者的出路。

  【大公報訊】本港今年已錄得37宗學生自殺身亡個案,引起社會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發展的關註。其實除瞭學業壓力、校園人際關系等因素,傢庭關系也極大程度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意味孩子出現多動癥、行為失控、焦慮、抑鬱以致自殘、自殺等問題時,病因或許出自其傢庭。傢庭治療近年逐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為精神病患者提供用藥以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案。

  羅范椒芬指出,傢庭關系不好會對小朋友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從而衍生病癥,要提升社會對精神病病因的理解,從而瞭解傢庭治療也可以是精神病者的出路。從傢庭關系入手,能與精神科醫生的治療相輔相成。

  亞洲傢庭治療學院早前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於中環砵典乍街4號成立“傢庭治療中心”,致力於修復傢庭關系。亞洲傢庭治療學院臨床總監李維榕博士表示,當小朋友出現問題時,需評估病情與傢庭是否有關系。若有證據證明與傢庭有關系,即可從傢庭入手。針對偵測無法靠意識控制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system)的活動,進行生物反饋(biofeedback),例如根據人體在遇到危機感時身體會出現的心跳、皮膚溫度和出汗等反應,獲得身體信息。同樣,讓小朋友旁聽父母聊天,當小朋友擔心父母關系時,身體會出現反應,而根據波動出現的時間點,可瞭解傢庭中存在的不良互動模式,再由此推算出小朋友感到焦慮緊張或不安的原因。

  李維榕博士指,不少個案中孩子都是談及父母或傢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甚少提及自身學業或人際關系出現問題,強調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又表示,如果父母能改變最好,傢庭關系亦非一人造成,每個人都需要改變。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九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