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在華盛頓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學院就中美經濟關系發表講話。

核心提要:

1. 美國財長耶倫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王向偉認為這對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有風向標意義,顯示出拜登政府高層希望與中國重啟全方位對話的願望。

2. 中國在後疫情時代重點是提振經濟,美國則面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王向偉認為雙方都有發展經濟的緊迫性,因而對中美關系應保持謹慎樂觀。

3. 針對美債的違約風險,王向偉認為美國經濟的基本盤還是好的,發展中國傢沒有必要過分憂慮。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持續持有美債對增強中美貿易關系以及穩定世界的經濟和金融系統都非常重要。

4. 王向偉認為,在過去幾年,媒體過多地把註意力放在中美之間的矛盾,而很少看到合作以及經貿往來給兩國以及全世界帶來的好處。在中美關系上,媒體應關註大局。

各位網友好!歡迎收看鳳凰網“香港號”,我是陳箋。美國財長耶倫4月20號發表瞭關於中美關系的講話,闡述瞭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具建設性和健康的經濟關系,在重大且緊迫的全球議題上與中國謀求合作。耶倫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稱全面脫鉤的後果對兩國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也會給世界帶來不穩定。但在她的講話中是將“國傢安全利益”放在經濟利益之前的。耶倫的講話在中美不同的媒體報道中呈現瞭不同的關註點,她的此番言論是否向中國伸出瞭橄欖枝?緊張的中美關系未來發展路在何方?媒體在推動中美關系緩和方面又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呢?相關話題,今天陳箋請來南華早報前總編輯,香港資深媒體人王向偉一起聊聊。

美方希望重啟與中國對話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王先生,您好!美國財政部長耶倫20號呼籲在中美之間建立一種“建設性”和“健康”的經濟關系,不尋求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她講話之後媒體有不同的報道角度,您怎麼評價耶倫的講話?這是不是對中方釋放瞭善意?

王向偉:我個人認為耶倫的演講非常重要,而且對中美關系有定調的意思;從美方角度來講,對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有風向標的意義。我認為有幾點:

第一,它至少反映瞭拜登當局內部高層領導人希望與中國重啟對話的信息。

第二,你說得非常好,就是外界的反響不一。比如有一些國際媒體,像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它把重點放到瞭耶倫講到的不希望跟中國脫鉤、希望跟中國重啟對話,而且希望今後建立更好的、更加健康的中美關系。

另外也有一些國際媒體,包括華爾街日報,把報道的重點放到耶倫講到的國傢利益要高於一切、要高於經濟利益。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耶倫這篇講話通篇還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她希望中美重啟全方位對話。她的講話裡也清晰地顯示,美方還是希望通過以經貿為突破口來緩解兩國關系,我認為現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另外,我認為這篇文章的積極意義在於在她發表演講前後,她又清晰地表達瞭希望到中國訪問。之前也有報道說美國的商務部長也表達瞭要來中國訪問的意願,我認為這都是一些非常積極的信號。

國傢安全的概念不應泛化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耶倫在講話中是把“國傢安全利益”放在瞭“經濟利益”之前,華爾街日報就以此為標題。崔天凱認為這是“把國傢安全的概念泛化瞭”,您如何解讀?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4月21日接受采訪時認為:美國想跟中國對話,不能隻靠說。圖源:玉淵潭天

王向偉:是的,華爾街日報雖然代表美國商界的利益,但是在美國屬於傳統保守的媒體,它這樣解讀可能自有道理。但耶倫在演講中講到美國的安全利益要高於經濟利益,我認為也無需過度解讀。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傢,安全利益一定是高於經濟利益的。關鍵是雙方如何在保護自己國傢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展開健康正常的經貿關系。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

耶倫也在演講中提到,她非常希望來中國跟中國領導人和官員討論,如何界定管理國傢利益框架,以及對企業對經貿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我也同意崔天凱大使的論斷。因為從特朗普時期以來,確實感到美國在某些方面利用國傢利益來對中美貿易,尤其是對中國的科技產品出口設瞭很多限制,有一些確實有泛化的意思在裡頭。

▎TikTok CEO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

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國會以及某些政客對TikTok展開調查,而且說TikTok這麼一個純粹娛樂型的軟件對美國的國傢安全產生重大影響,我認為確實有放話的意思。但是還是那句話,每一個國傢對國傢安全都有自己的界限。尤其在中美關系現在特別緊張的前提下,雙方進行溝通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須合作應對全球危機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最近美國已經有一些財政部商務部比較低級別的官員到北京來瞭,這是否在為耶倫和雷蒙多的到訪鋪路?他們到訪主要的訴求是什麼?

王向偉:你問的非常好。我認為耶倫在她的演講中其實已經清晰地表達瞭美方的訴求,主要在三方面:

第一,美國跟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傢進行經貿往來或各種往來時,國傢利益要高於一切、要高於經濟利益。但同時她也提到,非常希望來中國跟中國的領導人和官員討論,如何界定清晰。她希望向中國領導人闡明美國國傢利益的界限框架,以及對企業的影響,然後雙方討論如何去解決。

第二,她希望來中國就如何進一步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第三,她也希望跟中國的領導人就全球的一些議題展開討論,我認為這也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中國的發展、世界的發展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尤其是全球面臨的挑戰,比如氣候變化、流行病、第三世界國傢的債務問題以及全球的安全問題,包括俄烏戰爭問題。這些議題都需要中美兩國進一步的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應對。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曾表示正在嘗試安排訪華行程。

由於過去各種各樣的原因,中美高級別對話已經暫停,尤其是2月份的氣球事件以後,那麼如果中美高層恢復對話,我認為對穩定中美關系的發展是能起到非常積極作用的。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我們看到目前中美之間還存在分歧的地方,比如彼此都提出國傢安全利益在經濟利益之上,但是我們同時也都知道兩國現在非常需要恢復經貿往來。中方又該如何把握耶倫和雷蒙多到訪的機遇呢?

王向偉: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從美方角度來講,美方希望以經貿作為突破口來恢復兩國全方位的對話,以及進一步推動穩定的健康的經貿發展。

從中方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由於美方在臺灣問題、新疆問題以及在其他方面問題所采取的強硬措施,中方可能希望從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待中美關系。如果在臺灣問題或其他方面的問題上,雙方還是采取強硬立場和對抗姿態,那麼可能中方很難隻是以經貿來談。但不管怎麼樣,要緩和兩國關系,雙方高層的對話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美債風險不應過度恐慌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美國存在較高的債務違約風險,您認為這對發展中國傢有什麼影響?中國持有大量美債,應該如何應對?

王向偉:美債違約風險也不是第一次瞭。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和國會關於債務風險的問題經常有爭鬥,而且也給全世界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但是我認為最終美國還是會解決這個問題。

▎圖源:視覺中國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包括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傢疑慮越來越大。比如說中國現在希望跟其他國傢以人民幣來結算,這樣也會減低一些風險。但我認為從短期和中長期來看,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還是在全球經濟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

由於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我認為中國在規避風險上也在做一些事情,但是,從短期和中長期來講,中方持有美債這個趨勢我認為還是不能改變的。

很多人認為中美關系現在遇到很大的挑戰會影響貿易發展,但實際上在過去三年,中美的經貿往來還是屢創新高的。

這也就是說,中美之間緊密的經貿聯系是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雙方互利的。而且雙方進一步推動貿易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這對全球的金融和經濟穩定也能起到極大作用。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所以您認為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不需要太去顧慮嗎?

王向偉:是的,因為從全球經濟的發展來講,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且美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它的基本盤還是非常強的,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過分的憂慮。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那麼您認為持有相當比重的美債,對中國來說是不是也有有利的一面,對中美經貿發展也有一定制約作用呢?

王向偉:是的,我們知道美債是全世界流通最好的一種投資工具,中國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保值規避風險上,除瞭投資美債之外,還看不到有更好的投資選項。而且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持續持有美債對增強中美貿易關系以及穩定世界的經濟和金融系統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當前的情況下,中國是一心一意地要恢復發展經濟、創造就業,因此需要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所以我認為雙方都在發展經濟的前提之下。關於美債,我認為現在並不是雙方應該最主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經濟強勁反彈。

對中美關系謹慎樂觀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耶倫在演講中提到中美除瞭經濟領域的競爭,在氣候變化、債務負擔等議題上兩國需要長期的溝通與合作。您對於中美關系的發展前景有怎樣的預期?

王向偉:我認為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以後,中美經貿往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發展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我認為中美兩國就像兩國領導人說的一樣,沒有必要在全面對抗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因為雙方民間交流、經貿交流、文化交流,對兩國的發展對全球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拜登已宣佈爭取連任。圖源:美聯社

美國現在也需要進一步發展經濟,因為明年又要總統大選。對美國選民來講,他們雖然關註中美關系如何發展,但更關註經濟如何向好。雙方都有發展經濟的緊迫性,因而我對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中美關系在氣球事件之後更加緊張,媒體也都相當的分化,每個媒體都有自己鮮明的立場。讓普羅大眾很難看到一個全景圖,中美關系到底怎樣瞭。作為資深媒體人,您怎麼看這種現象?

王向偉: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我想我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對中美關系謹慎樂觀的。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第一,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兩國保持健康關系對世界的穩定、經濟政治地緣政治的穩定至關重要。

而且我認為像習總書記講的,現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雙方都在重新審視兩國關系。中美兩國互利合作的范圍深度廣度還是非常大的。雖然中美在政治上,在很多問題上有很大分歧也產生很多碰撞,但中美每年的貨物貿易還是屢創新高。

就像耶倫講的,中美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不管是氣候變化、債務危機、大流行病,都應該有合作的空間和機會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管是作為媒體人還是普通人,還是希望中美關系朝著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好處。

弗吉尼亞州立美術館舉辦中國傢庭新年日活動。圖源:人民網

在中美關系上媒體應關註大局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您的觀點我非常認同,那您認為媒體在推動中美關系的緩和向好方面可以做些什麼?

王向偉:我們不應該為一時一物所影響,要看到大局。由於我工作的原因經常要跟在香港內地的外交官或外國記者商人討論中國未來的發展,以及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趨勢。

我經常說一個問題,中美之間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過去幾年裡,過多地把註意力放到瞭中美之間的矛盾,而沒有看到合作以及經貿往來給兩國以及全世界帶來的好處。所以說我們看事物要從一個更大的角度,更大的視野去看,我個人認為中美關系未來緩和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最終兩國的關系是由本國的利益來決定的。

比如最近網上流傳的這個說法,我認為就非常有意思,是關於4個姓馬的。其中講到說阿裡巴巴的老板馬雲最近回到瞭國內,從外界的角度來講,這顯示中國政府要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

第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來大陸訪問,尋根問祖。這個事件就顯示在臺灣問題上,大陸想釋放明確的信息,就是要緩和目前在臺灣問題上的緊張關系。

第三,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華訪問。中方和歐洲也想進一步地緩和關系,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雙邊關系。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一期)奠基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馬斯克參加開工典禮。

第四,有人說特斯拉的老板馬斯克也會很快來中國,因為特斯拉已經宣佈準備在上海建立另外一個超級工廠。

我想從這4個姓馬的人最近的活動也可以顯示,未來中國不管是在經貿還是在對外關系上,都會采取一個休養生息的戰略。

所以我認為,未來在這種非常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不管跟美國,跟西方,還是跟其他國傢,都有緩和氣氛的趨勢。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好的,非常感謝王先生的分析解讀,您認為這一次耶倫的講話確實是向中方釋放瞭很大的善意,也可以說伸出瞭橄欖枝,如果她到訪中國的話,也希望重新啟動中美兩國正常的對話和交流機制。最關鍵的一點我覺得您講得很有意思,就是在如今分化的時代,我們做媒體的,一定要有全局觀,不能偏頗,不要放大弊端,您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是嗎?

王向偉:對的沒錯,我非常同意。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好的,謝謝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