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未來科學大獎周”重點項目之一、首屆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會議昨日在港大舉行,項目成員與12位獲選的青年科學傢合照。

  首屆“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項目”(亞洲青年科學傢)年度會議於昨日在香港大學舉行,會議由香港大學協辦,是“未來科學大獎周”重點活動之一。今屆選出12位獲獎者,將在兩年內獲10萬美元資助,用於科研事業。有獲獎者在會上探討對抗老化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癥和柏金遜癥)的共同方法,其所在團隊認為今次獲獎項目有助設計新的臨床測試,未來也會繼續研究針對老化和特定致病途徑的新療法。\大公報記者 魏溶

  “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項目”涵蓋“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及“數學和電腦科學”三大領域,並從150位獲提名的青年學者中選出首屆12位亞洲青年科學傢,分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他們將在兩年內獲10萬美元資助,用於科研事業。在會議上,這些青年科學傢簡報他們的研究成果,並進行跨學科對話及交流。

  研糖尿藥抗老化新療法

  “生命科學”領域得主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高浩醫生以《延長健康壽命的探索:神經科學方法》發表主旨演講,探討對抗老化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癥和柏金遜癥)的共同方法。

  高醫生與團隊發現一種用於糖尿病的藥物GLP-1R對於抗衰老的過程中有強大作用,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時,更印證藥物對代謝活躍要求較高的器官和組織,包括大腦和心臟等都有顯著成效。團隊認為,相關的發現有助設計新的臨床測試,未來也會繼續研究針對老化和特定致病途徑的新療法。

  研自由電子及光相互作用獲獎

  “2023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項目:物質科學”得主之一,香港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楊易博士的研究領域是自由電子及光的相互作用。他表示:“亞洲青年科學傢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評審,獲獎對我來說是重要的肯定,我感到非常榮幸及高興。我期待與亞洲不同地區的青年科學傢深入交流,互相學習,在相同的研究領域上認識更多合作夥伴。”

  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項目2023程序委員會主席丁洪教授在開幕禮中表示,今年是“亞洲青年科學傢基金項目”重要的裡程碑,整個亞洲科學界在提名候選人時積極參與,令人感動。他亦贊揚12名脫穎而出的研究員,展示瞭對未來科研工作的變革性願景。

  香港大學署理校長王於漸教授表示,會議提供一個交流平臺,讓優秀的青年科學傢分享研究發現和未來願景,通過合作和討論,探討如何應對全球挑戰。

  會議的兩場研討會於昨日下午舉行,分別以“我與我的科學生涯”及“燃點全球科學思想的火花”為題。在“我與我的科學生涯”研討會中,2022年生命科學突破獎獲獎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分享瞭在尋求官方研究資助上的困難,勉勵青年科學傢即使遇到同樣情況都不要灰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Gregory Winter則鼓勵在場人士在科研路上即使面對失敗仍要不斷作出嘗試。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