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資質,有時也需要發掘。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協助家長和教師辨認資優學生,同時舉辦多元化且有別於一般學校課堂的課程,滿足不同年齡和有不同興趣的學員需要,讓他們發揮潛能,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有助擴大香港人才庫。
學以致用
小學四年級已加入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潘潁霖多年前到沙灘遊玩,發現塑膠污染問題嚴重,冀大眾減少使用即棄餐具,遂與團隊研發借還可重用餐具的裝置「環餐具」。
用家只須以手機應用程式掃描「環餐具」機身二維碼,便可借還不鏽鋼餐具,簡單易用,設計更於2021年奪得城市創科大挑戰中一至中三組別季軍。
潘潁霖說,製作「環餐具」的過程遇過不少困難,幸得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支持:「學苑提供很多機會,讓我們學習編程、設計應用程式、組裝機器等,令我們想做的事情得以實現。」
現年16歲的潘潁霖對設計和環保議題特別感興趣,希望未來職業能將兩者結合。
擴闊眼界
除提供不同課程,學苑也會培訓學員參與本地和海外各類比賽,讓學員擴闊眼界。
中五學生陳天祐同樣於小學開始已參與學苑活動,年初與團隊參加在以色列舉行的破解保險箱國際物理錦標賽,共奪三個獎項,包括綜合第三名。
保險箱涉及兩道物理知識謎題,為吸引挑戰者解題,團隊在設計中加入時下受歡迎的元素並構思背景故事,令作品成為最受參賽者喜愛的保險箱之一。
陳天祐說,自己鍾情物理、數學等科目,特別珍惜這次到以色列參賽的機會,過程中能與來自其他國家、對機械工程有興趣的年輕人交流,十分難忘。他期望以後在機械工程學科發展。
多方協作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是由教育局資助的非牟利機構,為10至18歲本地資優學生提供校外資優教育課程,讓他們發揮潛能,目前有逾8,000名學生會員。
學苑每年開辦300至400個課程,類型多元化,不單涵蓋STEAM,即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範疇,且大多是學員平日在學校鮮有機會接觸的內容,例如航空科技、量子計算等,照顧不同學員的興趣和需要。
「資優教育需要學校、家長和學苑多方面協作。」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說,資優學生多在童年展現天賦,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閱讀,並多接觸新事物。
他又指,資優學生不一定成績拔尖,學苑也為教師和家長舉辦課程和工作坊,協助辨認資優學生,及早提供適切支援。
投放資源
教育局一直根據三層架構推行模式發掘和培育本地資優學生。政府早於2016年成立資優教育基金,鼓勵和資助更多院校和組織推展或深化校外進階學習課程。
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不時就資優教育發展和資源運用向政府提供意見,委員會主席陳建強指,冀做到資優教育普及化,同時將普及教育資優化。
資優教育基金成立後先後獲政府投放16億元,政府本財政年度再向基金注資六億元,加強發展STEAM教育。
陳建強認為,再度注資體現政府對資優教育的重視:「擴大人才庫,提升香港競爭力,這正是我們最想做到的事情。」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