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中下旬,上海局部尚未解除靜態管理。不過早已出入自由的我,經常騎著小黃車四處溜達,最遠騎行到澳門路蘇州河附近。看著路牌我怔怔瞭半天:我想去澳門瞭,想去喝手打咖啡。

漢記咖啡在我國澳門的路環島。路環曾是澳門的離島,在澳門的最南端,面向著浩瀚的南中國海,曾雲集瞭澳門傳統老船廠20多傢,如今大多已關閉、廢棄或半廢棄。路邊的綠鐵皮居民屋卻咖啡飄香。

有間簡陋而神奇的半露天咖啡店人氣最足。店主漢叔原是造船工人,憑借徒手400轉自制咖啡的手藝名滿港澳。僅僅用速溶咖啡、糖與水以及超群的手上功夫就做出瞭綿密稠厚的奶蓋和現磨咖啡的口感,將平凡點石成金。

除此之外,漢叔那兒再無其他花俏的咖啡。這番隻屬於老澳門的古早情趣,連周潤發也為之著迷,成為常客。漢叔的堅韌或許正是澳門精神的寫照。很久沒去過瞭,據說這爿咖啡店還在。澳門的很多老店都還在。

路環沒有賭場,帶有幾許靜謐與文藝,有別樣的清新。著名的安德魯蛋撻總店就在路環的一間低矮舊屋內,那裡的蛋撻能吃出“威尼斯人”分店吃不出的醇厚香甜。路環也有教堂、天後廟、譚公廟和墳場,還有一條名字很文藝的馬路:十月初五馬路。

放開後,看朋友圈友人們或在香港,或在西藏,或在淄博,或在日本,倒是很少有人在澳門。蓋因澳門實在太小,盡管填海後,把北部的氹仔、南部的路環連為一體,可還是小,似乎用點零碎時間走走就夠瞭,犯不著消耗整段假期。

小歸小,澳門倒也值得一去再去。這座在珠江口西岸咸淡水交匯入海的一隅兀自驕傲的小城,有著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集中的歐亞建築交匯的歷史城區,西方面孔與東方質感鋪陳瞭整個中世紀,驚紅駭綠濃得化不開面。

這個早晨喝咖啡、下午吃雲吞面、婚禮吃鴻運大乳豬的曾經的混血兒,這個南歐面孔說粵語,粵人說葡國話的特殊所在,眉眼開闊,氣色舒展,十分溫厚心定,有著世界級旅遊休假中心的面相。

這一切的開端是西儒利馬竇。這個意大利傳教士與他的教友們不遠萬裡踏浪而來,將天主教義與儒傢文化融合,使傳教在首航地澳門獲得空前成功。自那以後,這篇大地掀起瞭“西學東漸”的文化熱潮。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首位中國留學生是珠海人容閎。他7歲時被父母送到與傢鄉一水之隔的澳門某教會小學讀書。澳門帶給他西方機遇,也帶給中國機遇。這文化熱潮,從16世紀至19世紀,綿延三百多年。

這些年,澳門成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擁有較高起點的組成部分。它屬於獨立關稅區,有自由港優勢;有著“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擁有自己的金融、稅收、財政體系;有著區位優勢,可以溝通福州、廣州與東盟國傢及歐盟拉丁語系國傢的城市;還有著與葡語國傢的傳統聯系優勢,澳門的官方語言為中文與葡文,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之地,澳門擁有葡語國傢的經貿服務平臺和大量資本,在文化交流和促進與葡語國傢往來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平臺作用。借助澳門這座橋梁,中國與葡語系國傢的合作,正駛向快車道。

支持澳門在參與“一帶一路”等國傢戰略中實現大發展,是國傢總體戰略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年黃昏,我和傢人、友人閑逛瞭高美士大馬路到議事亭前地一個來回。胃裡盛滿在澳門科技館酒會中吃的各種西點飲料,飽雖飽瞭,總不落胃。

在濕漉漉的澳門街頭,路遇街頭本土小館,無甚裝潢,火車車廂座位,馬賽克鋪地,印有各種炒菜照片的海報貼在墻上,玻璃相隔的廚房內,大廚將菜炒得火光竄天。當地老饕愜意地脫瞭鞋,直接把腳搬到椅子上。就是這兒瞭。

我指著墻壁對老板娘飛速點瞭燒味拼盤、辣子炒蜆、啫啫魚頭煲、蒜泥芥蘭、水蟹粥及幾支MACAU BEER。再要點,她說三個人夠瞭夠瞭。她阻止我說一大煲水蟹粥太多又很貴,你們點一碗分分就好瞭。當一塊燒肉就著第一口冰啤酒入喉時,那種鬧鬧嚷嚷的市井美味,實在是彼時最豐盈的快樂,無法復制與重現。

澳門人向來有好口福和美食天賦,也深知分寸與節制,對他們來說,清心寡欲和窮奢極欲都是犯罪。蓮花地沒有過炮火悲情。住在這塊彈丸之地幾十年的老澳門人不太喜歡過海去香港,但他們習慣收看香港的電視臺。

澳門回歸前發展不如香港,可這並不妨礙澳門人見多世面、氣定神閑。據說老澳門人一直想拍連續劇《傢在澳門》寄托鄉土情結,卻終因各種因素遲遲未能如願。澳門本土演員不多,播音員多為兼職,因為缺乏廣告,電視臺長期虧損。

曾去過歐洲、東南亞和日本的一些娛樂場,澳門威尼斯人是最漂亮的。葡京內飾裡的風水局很神奇,能增強警醒和自制力,抑制賭運。不勸勉,不勸阻,當然,能否進退自如要視多巴胺和錢包而定。實在難以收手,門口亦有大量押店。事後如需懺悔,澳門大概是全世界教堂密度最高的東方城市瞭。

若不開口,區分賭客和澳門人的簡易途徑是“觀色”,賭客臉上有一些強烈的情緒符號,本澳人臉上多為閑適松弛。出門買菜的阿嬤時常也會玩一把老虎機試試當日手氣,卻不會戀戰,這與買菜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犯不著深沉專註動感情。

面相重於表達。澳門臉上既閃現著陪伴瞭他442年的伊比利亞半島的光芒,也留存著曾寄宿他人傢的優質小孩特有的不卑不亢。歐風亞韻讓它十足混搭,舊街窄巷和摩天大樓比肩,大開大合與低調內斂攤在你面前。

在這裡不需要顯擺,穿圓領衫人字拖吃豬扒包的阿叔,傢裡泊著幾輛豪車也毫不聲張。他的居民天然有某種超然心智:你住你的主教山豪宅,我吃我的8塊錢的蛋撻,一樣自在好味,這是我們各自的命運和選擇。這愈發襯出他們隨性外表下深不可及的氣息。

據說澳門剩女很少,她們多謙忍豁達,絢爛從小看慣,中意的男子不是高富帥,而是有一技傍身的專業人士。在她們眼中,一份溫暖可靠的情感勝過繁花似錦。

澳門人素性平實,極其低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平淡親切,鄰裡間知根知底,若非正式場合,披金掛銀倒顯得奇怪。澳門人不像上海人那樣熱衷於在外表上表達、突出自己。因為城小,夜晚一通電話,十分鐘內幾個老友就能坐在一起飲茶吃蝦餃瞭。

如此,形成日親日近日疏日遠的關系。這很像是上海從前的小鎮。人的資料底細高度透明化,很少需要裝潢偽飾,卻也導致瞭澳門中介業始終低迷:彼此都是街坊近鄰或延伸出去不遠的關系,還需要什麼中介啊!

澳門人經常去珠海買菜,因為便宜許多。本地小店鋪仍使用尺、寸等中國舊的計量單位。城裡中藥鋪子也很多,老年人普遍習慣於喝中藥涼茶,論杯賣。澳門人也很少組織鋪張的飯局。俯仰皆是的腸粉雲吞面總也讓人吃不厭,它們使那些漂泊浪蕩已久的味蕾,最終鐘情安靜與傢常的味道。

澳門是亞洲福利最好的地區之一。在澳門,申請註冊資本小的無限公司極易獲批。何厚鏵在任特首期間取消瞭營業稅。政府對於小本經營的夫妻老婆店稅收總是網開一面,很是體恤扶植。政府有錢也會與民同樂。

這是個殷實宜居的地方,福利好得令人抓狂,人均壽命已躍居世界前列。有次看到一張當地水費單著實讓我吃驚,這個僅五十多萬人口的城,水費單卻有中英葡三種文字可供選擇,其中暗蘊著某種東方式的善意和驕傲。

某些心態,上天大抵是看在眼裡的,既無深水港、資源也相對匱乏的澳門因為虛懷若谷,於是在國際國內有著超好人緣,也由此受益:成為30多個國際組織成員,享有歐洲共同市場優惠稅制。

其實在歷史上,澳門遠比香港富庶開闊,各種西式學校、教堂、廣場、郵局、劇院、圖書館甚至西式墓地,伴隨著西方冒險傢的到來紛紛登場,澳門由此也成為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的重要見證。

在澳門老城區,占領高崗的不是炮臺就是教堂,城內還有數不清的鋪著海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的“前地”——小廣場。阡陌密佈、高低錯落的馬路狹窄蜿蜒卻又條條貫通。

老舊的理發店、菜場、海味店和藥房,時不時閃現,使這些小街感性異常。不少街巷短到沒幾步路,路名卻是長而拗口:沙嘉都喇賈罷麗街、亞美打利庇廬大馬路、路義士若翰巴地士打街……有些中式街名可以望文生義。2005年,澳門古城成功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的美食實在讓人流連,飲食風格集中瞭葡萄牙、印度、東南亞、粵港等多國多地特色。吃過瞭澳門的黃油蟹,頓感水蟹真的隻能用來煮粥。名菜馬介休是葡萄牙語Bacalhau的音譯,即醃過的銀鱈魚,據說有不下一千種吃法,也是天主教徒平安夜齋戒食品。

而我最初吃到稱為手信的零食皆來自澳門——杏仁餅、牛軋糖、豬油膏和現烤牛肉幹,在上海物質還不甚發達的千禧初年,感覺十分驚艷。我對澳門的蝦醬也情有獨鐘,澳門溫暖濕潤的氣候非常適合蝦醬的發酵。“廣興隆”是一爿賣蝦膏蝦醬的老字號,前店後傢,看上去像土地廟。

瑪嘉烈蛋撻店有點傳奇,坐落狹街陋巷,當時的老板娘是個黑胖悍婦,把蛋調得飽足,凝厚灩漣如熟女心事,皮極為酥脆,焦糖很正。在澳門,從政府官員到平民草根有一本蛋撻經,哪傢口味最靚,何時出爐,總要掐著鐘點過去,如赴一場老情人的幽會。

有時我會翻翻昔日澳門日報社長總編李鵬翥(zhù)的文字。我們在2013年有過一面之緣。2014年10月30日,他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81歲。李鵬翥是澳門文化界泰鬥,是當年澳門少數會說國語的知識分子之一,也與著名海歸派書法篆刻傢陸康相熟相知幾十年。

上世紀80年代,澳門日報頭版每日都有李鵬翥五六百字的自留地,那些邊邊角角的本地風土人情世事流變,恰似一鍋老火湯,有著自成一體又靈變流通的滋味,十分Macau,十分澳門。我總疑心他在市井閑逛時隨身帶著筆記本。

在去過多次澳門以後,我發現這座小城活躍著許多專欄作傢,這不算是個能被定義身份的職業,卻是獨立的民間發言人,且似乎隻能在洋氣復雜的城市滋生。也難怪,澳門是中國近代報紙的發源地,很多國內文化名人曾為澳門報紙撰寫專欄。如今的澳門專欄作傢,擅長藉文字為澳門幽昧流動的舊時光定位、為正在經歷的安定的當下造影。

很喜歡澳門特有的小日子。這座時常被臺風襲擊的城,驚心動魄與平淡如水僅一步之遙,經歷過葡萄牙殖民時代、1999年回歸祖國和幾次亞洲金融風暴,四世繁華使它的居民天然形成通透客觀的不俗心智。

有人說,從走路速度和情態就能判斷此人是澳門人抑或香港人。澳門人的生活是件款式尋常的外套,要仔仔細細將衣料、針腳、紐扣琢磨翻看,才能辨出其中厚味。

尤其是1999年澳門回歸後,澳門經濟急劇增長,20年時間人均GDP從一個比較富裕地區直接躍升至世界第二(按世界銀行國傢和地區排名),僅次於盧森堡。澳門人普遍認為這歸功於中央的政策,更增加瞭對中央的認同和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回歸祖國二十多年,博彩業稅收已降到澳門全部財政收入不到一成半。會展業取代博彩業異軍突起。會展業的大發展使得澳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急劇增加並提速,在面積僅有30平方公裡的澳門,平均每個工作日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和會展超過3場。創造澳門經濟發展新環境,經濟結構的多元化開拓是重要的。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方面,澳門與大陸的關系早已實現瞭質的飛躍。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使得珠三角正式晉級為大灣區:一個匯集瞭金融、科創、產業的灣區。灣區有著國傢對外門戶的高度定位,代表海洋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灣區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系列規劃疊加、利好落地,澳門將迎來發展成世界頂級城市的機遇。

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結構的發展方向。如今澳門已經設立瞭四個重點實驗室,聯系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從科創產業中尋求新經濟動力。通過與內地合作延長產業鏈,澳門業已共享大灣區資源。中央政府還支持澳門發展高附加值的藍色創新型海洋經濟,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瞭有力支撐。

珠海橫琴是廣東自貿區的三個片區之一,與澳門咫尺之遙。灣區時代,隨著琴澳一體化以及澳門大學在灣區及深合區的科研佈局,橫琴與澳門將組成最佳CP,而橫琴將成為承載澳門產業、人口、居住外溢的價值高地。

在國傢的大戰略中,澳門將日益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與擔當,因為他連接的,是葡語乃至整個拉丁語系國傢,而他也將在國傢發展大局中獲得更加開闊的發展空間和源源不斷的機遇。

在我看來,澳門最突出優點是高度國際化,卻沒有傲嬌自耗的公主病,大風大浪經歷過,身上依然有溫和恒定的東西,別人的評價隻是註解,自己的心才是原文。能迅速找到適合自己各個時期發展的坐標和思路,不緊不慢跟隨國傢發展的節奏,走出自己的風格,體現出自身價值,卻依然保有專屬魅力。

澳門,這個物理上的小地方,從未顧盼自雄,隻因心量如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