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澳门街上国旗和澳门区旗随风飘扬,大街小巷洋溢喜庆氛围。\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右图: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澳门历届特区政府将促进人民福祉作为施政重心,以提振经济和促进就业为重要任务。

  从空中俯瞰,澳门像一枝向海生长的美丽莲花,绽放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之上。这座美丽的城市,既是东西文化交融之地,也是传统与现代融合之城,更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热土。

  数百年沧桑,廿五载巨变。澳门在传承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回顾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人们由衷感叹:这是澳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时期。

  12月的澳门街头,处处洋溢着节日喜庆气氛。道路两侧,“庆国庆75周年.回归25周年”的招牌并肩而立,国旗和区旗交相辉映,迎风招展。

  25年前的12月20日,澳门同样沉浸在一片红绿交织的欢腾之中。市民们挥舞五星红旗和绿色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共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

  长者公寓住户:生活质量提升了

  “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在澳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之一。”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表示。

  如今,造访澳门的内地游客与当地居民接触,收获的最直观感受就是“亲”:骨肉同胞的亲切和温暖,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关爱。

  “这是澳门居民国家认同感的自然流露。这份熔铸在血脉里的爱国之情,离不开一脉相承、不断夯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陈虹说。

  在内地游客周宝兰眼中,澳门活泼的“人间烟火气”格外吸引人。在她的游记中,澳门的街道“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建筑物色彩斑斓,“每一面墙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澳门的政府长者公寓尤其引起了她的注意,米黄色与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馨。“这里不仅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居所,更承载着这座城市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

  澳门特区政府2020年提出设立政府长者公寓,今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服务。首批入住的林先生夫妇由衷认为,选择在这里养老是个明智的决定,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电梯上下方便,屋子宽敞明亮,食物口味适宜,交通便捷,购物也便利,生活在这里真是太舒适了。”林太太说。

  月供仅90澳门元 退休享养老金

  回归祖国前,澳门经济连续四年负增长,失业率超过6%。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历届特区政府都将促进人民福祉作为施政重心,以提振经济和促进就业为重要任务。

  ─连串数据,为澳门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详实脚注:

  ─2012年以来,澳门总体失业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总体就业人口月收入中位数由1999年的4920澳门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万澳门元。

  ─澳门居民每月仅需供款90澳门元,退休后每月最高可领取3740澳门元养老金,每年发放13个月。符合资格的澳门居民还可享受敬老金、现金分享等福利。

  ─年满65岁的澳门永久性居民,平均每月从政府享受现金性福利逾6200澳门元。社会保障制度还覆盖失业、疾病、出生、结婚等津贴。

  ─澳门已建成公共房屋单位数目增至57117个,95%的社会房屋租户获豁免缴付租金。七成以上居民住在自购物业中,人均住房面积逾20平方米。

  ─65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费医疗,澳门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99年的77.9岁提高至2023年的83.1岁。

  ……

  在澳门大学读书的比利时留学生米奇用“成长中的城市”概括他眼中的澳门:“如果你在20年前、15年前就来过澳门,会看到它一直在成长。”(新华社)

  旅客:25年来看到濠江不断进步

  上图:澳门回归25周年,处处洋溢喜庆祥和气氛,旅客开心在大三巴前拍照留影。左下图:小苑表示,来到澳门读书后,深深地被这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吸引。右下图:旅客詹女士表示,每一次来都感受到澳门有不同的进步。\大公报记者 黄洋港摄

  澳门特区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全城沉浸在缤纷多彩的喜庆氛围之中,国旗和区旗在街头随风飘扬,让澳门的历史建筑与现代风貌更显独特与融洽。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市民满脸笑容,他们同声向大公报记者说:25年来澳门变化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欢乐日子里,文化艺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澳门正在举办“幻彩耀濠江”活动,多个精心筹办的艺术展览,如同一扇扇时光之门,让参观者领略到澳门回归以来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现代的摄影、装置艺术,无不展现着澳门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在妈阁交通枢纽地面层广场上的《hi baby》是艺术家朱玺的杰作,通过粉红色的艺术装置诠释澳门回归的情感,象征幸福、纯真与成长历程。在澳门科技馆外的旗舰装置《如愿》,用一双巨大的手臂保护着茁壮成长的心形树,寓意着澳门与祖国的紧密关系,大手代表保护与支持,心形树象征澳门在祖国怀抱中成长与繁荣。

  硕士生:被中西合璧文化氛围吸引

  大三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争相在这座充满历史痕迹的建筑前留下自己的身影。詹女士专门从广东来到澳门,感受澳门回归25周年的气氛。她告诉大公报记者,这是她第三次来到澳门,每一次来都看到澳门的进步。回忆澳门回归之前与现在相比,她形容澳门经济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詹女士尤其感受到澳门旅游业的发展,认为酒店水平提升,服务态度友好,她与朋友都非常认可。

  “来到这里时间不长,但我真正爱上了澳门。”在澳门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小苑回忆自己初到澳门的印象,那时的她对这座城市相对陌生,只知其名,不识其实,为了学业,她选择了来这里继续深造。

  “来到澳门后,我深深地被这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吸引。”小苑说,澳门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建筑都似乎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那些斑驳的历史痕迹,让她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研究之余,她总是喜欢漫步在澳门的街巷之中,感受那种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在这里的每一天,她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今年刚搬入澳门特区长者公寓市民林先生说,回归25年来,我们的生活质量愈来愈高,住得舒服,交通又便利,孩子们也在为各自的事业打拼,我们相信澳门的未来会更美好!

  今天的澳门,每个角落都弥漫激动人心的期待。“祝福澳门的未来愈来愈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澳门报道)

  澳门导演陈雅莉︰善用背靠祖国优势 不负韶华勇追梦

左图:陈雅莉(右)在香港执导拍剧。右图:《马达.莲娜》剧组合影。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由过往的“博彩业独大”,逐步发展成多元产业城市,有空间承载每位年轻人的梦想。满怀“电影梦”的澳门导演陈雅莉,在澳门赌业最兴旺时选择勇闯北京“追梦”,成为一名成功的导演,多套由她执导的作品先后获得奖项提名,并获澳门特区政府授予文化功绩勋章。她说,年轻人的“梦工场”应不受地域限制,相信澳门年轻人在“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优势下,可开创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成立工作室 推动澳门电影业

  作为一名80后澳门导演,陈雅莉由大学期间小试牛刀创作《边缘栋梁》纪录片,再到电影《马达.莲娜》成名作登上大荧幕,多套作品获多个电影节提名,得到观众及社会认同,近年她更与伙伴在澳门成立电影工作室,推动澳门电影业发展。

  热爱写作的陈雅莉在中学时期已与电影结缘,早年的短片作品获得老师赞赏,埋下她向电影行业发展的种子。可惜当时澳门电影业尚未起步,一心远赴北京或台湾修读电影专业的陈雅莉也遭到父母反对,最终留在澳门修读新闻学。不过,大学四年期间陈雅莉依旧初心不改,坚持参与不同影视实习汲取经验,决心毕业后到北京攻读广播电视传播硕士。

  由陈雅莉执导的《马达.莲娜》曾被提名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当时作为新手导演的陈雅莉到香港公映谢票场,与观众交流环节时遇见一对中年夫妇,并对她说,一直有留意其作品,“你是过江龙,由澳门来到香港,每次作品都让我看见你的成长,很期望你下次作品。”

  实现梦想不再是天方夜谭

  “原来我的努力有被看见。”陈雅莉告诉记者,追逐梦想过程有许多辛酸,但凭着自我努力让作品一步步走入大众视野,并得到观众认可,“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位好导演。”

  陈雅莉说,与10多年前不同,随着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学生也有更多选择。澳门科技大学设有电影学院、澳门大学及理工大学亦有电影相关课程,如今学生升学及就业可留澳门或海内外发展,机遇更多,学习资源更丰富,“澳门有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优势,澳门学生可以有许多选择。”

  陈雅莉说到,早年自己的“电影梦”被外界,甚至父母质疑,但如今的澳门,多元发展,机会增多,青少年实现梦想不再是天方夜谭。陈雅莉更寄语追梦的年轻人称,“一直要忠于自己,要选择一条你享受和道路,你才会为此而想进步。”(大公报记者 钟佩欣)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