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公报》夺得“年度主题大奖”﹑“调查报道奖”金奖及“新闻摄影奖”优异奖共三个奖项。图为得奖者合照。\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由消费者委员会举办的第24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结果昨日揭盅,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夺得五大奖项,《大公报》夺得三个奖项,并且是连续两年摘下大奖。

  《大公报》今年夺得的奖项分别是“年度主题大奖”、“调查报道奖”金奖,以及“新闻摄影奖”优异奖。\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文)林少权﹑何嘉骏﹑许棹杰(视频)

  第24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设有9个组别,合共39个奖项,合共吸引46间新闻机构、社交平台及大专院校参与,参赛作品达471份,打破历届纪录。经过激烈角逐,《大公报》夺得三奖项,包括“年度主题大奖”、“调查报道奖”金奖、“新闻摄影奖”优异奖。《香港仔》夺得“调查报道奖”铜奖;《文汇报》夺得“年度主题大奖”最后五强。

  保障顾客私隐 维护公平营商环境

  今届“年度主题大奖”主题是“创新科技应用对消费者的影响”,《大公报》凭“电子点餐解码系列”夺得,是继去年夺得“年度大奖”后,连续第二年在“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摘下大奖。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电子点餐”愈趋盛行,记者伍轩沛、刘硕源透过实测形式,揭示不同食肆的电子点餐,要求客人提供不同程度的个人资料,有食肆要求客人下载程式才可以点餐,有电子点餐程式会追踪用户的网上活动。记者又发现,老人家、残障人士使用电子点餐时遇到困难,向职员求助时,有人被职员嫌弃或拖慢处理。有关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私隐公署其后派员调查电子点餐涉及的私隐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同时,《大公报》的“鱼市场风暴系列”夺得“调查报道奖”金奖,记者李雅雯、卢刚昌、伍轩沛、杨州、叶浩玄、古倬勳在系列报道中揭露香港仔鱼市场长年被恶势力操控的乱象,不但海产价格被抬高,出现涉嫌违反《竞争条例》的情况,更涉及走私活动,鱼市场成为恶势力的生财工具。有关报道成功引起执法部门的关注,竞争事务委员会联同警务处等六个部门,到鱼市场深入调查及采取行动,打击合谋定价,以维护公平营商环境。

  《大公报》的摄影作品“无形压力”,夺得“新闻摄影奖”优异奖。记者何嘉骏用镜头记录了去年全面通关后,内地游客及香港市民的消费习惯改变,本港不少商场、食肆以至旅游景点,晚上很早关门,即使客人仍在店内用餐,店员则自顾自开始打扫收拾,对客人造成无形压力。

  陈锦荣:期望发挥更大协同效益

  消委会主席陈锦荣昨日在颁奖礼上致辞时表示,要将消费信息快速且准确传达给广大市民,少不了传媒的努力。各传媒全力跟进与消费者权益息息相关的新闻,更深入探讨、发掘高质素的调查报告,消委会亦尽力配合传媒的工作,期望发挥更大协同效益,缔造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而由明年1月2日起,《选择月刊》内的所有消费资讯,可在网上免费阅读。

  署理商经局局长陈百里致辞时表示,传媒一直是消委会在推动消费权益工作上的重要伙伴,透过专业和持平的采访,探讨与消费相关的议题,甚或揭示消费陷阱。今年比赛的参赛作品题材多元化,涵盖电子点餐、无现金化、电子支付、虚拟资产等,反映电子消费和科技应用是现今消费市场大趋势。政府积极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推出措施,希望透过相关平台和措施,帮助业界数码转型,更好应对消费模式转变,开拓业务和市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