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年届七十岁、身患两种癌症的安妈,为了照顾入了医院的兆安,近八个月来每天不断重复来回住所与医院。

  编者按:

  近年涉及照顾老人或病者的悲剧事件接连发生,早前一名60岁儿子疑在家中发生意外失救致死,82岁长期卧床的病母无力求援亦因此丧命,事件轰动全城,闻者伤感。事实上,本港正面临老龄海啸,预计至2039年,每三名市民便有一名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以750万港人计算,届时会有约250万名长者,安老服务包括照顾者的需求势必大增。

  在本港,以老护老、以老护病、以病护老及以病护病等情况非常普遍,部分家庭在缺乏支援下变得隐蔽且高危。《大公报》透过访问不同照顾者、立法会议员、专家及学者,让社会关注照顾者及其家庭的需求,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援助,共建一个关爱共融的友善香港。

  未来香港人口预计会持续高龄化,主要是随着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踏入老年,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继续上升,65岁及以上长者的人口将在25年间增加近一倍,长者人口由2021年的145万上升至2046年的274万,占总人口比例由20.5%上升至36%。

  在这波高龄海啸席卷香港前,社会有做好准备吗?有多少长者可以安享晚年?\大公报记者 余风(文、图)视频:余风、邓浩朗

  年届70岁已达退休之龄,当然想閒时旅游,与儿孙共聚天伦之乐。但古稀之年的安妈却不敢奢望,她需全副精神照顾住院近八个月、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兆安。28年来“仆心仆命”照顾患上罕见病的兆安,奔波劳碌,竭尽心力,本身也患重病的安妈说是剩下“半条人命”也不夸张,亦都是有赖这位慈母悉心照料,儿子才能多次在生死边缘挣扎下,一次又一次地大步槛过。

  家里早已变成微型医院

  长年劳心劳力积劳成疾,铁人妈妈也倒下。早前,身患两种癌症的安妈被送入儿子留医的医院。“都不知道是否注定,我女儿去楼上探完兆安(儿子),又来楼下探我。”安妈似是说笑的这句说话,教人听着心酸。踏入70高龄,安妈感叹:“我真的好累啊!”多年来尽心尽力照顾儿子,但有谁人照顾她?

  “我真的好累了,28年来没有吃过一餐饱的,没睡过一觉好的。”眼前一脸风霜、病容的安妈一早如常提着所需物品来到医院,探望今年1月26日因呼吸衰竭入院的兆安。兆安约两岁时被诊断患上罕见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二型,现时家里已变成微型医院,抽痰机、呼吸机、血氧机、氧气机、电动轮椅、急救气囊等多样仪器放满屋,安妈还要化身为护士、医生。“我看一看就知他吃什么药,秋天还要为他煮润肺的汤水。”安妈平日陪伴覆诊求医,但随着年老及患病,照顾儿子倍感吃力,“现在加多了一些仪器,我真的难以应付。”

  日间护理繁重 晚上无觉好瞓

  兆安患上这种罕见病,有医生曾断言他只能活到6至7岁,但兆安今年28岁了,可见安妈是如何耗尽心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安妈表示,日间的护理已十分繁重,晚上亦没有一觉好睡。她还记得儿子年幼时,她会在儿子的床上垫上一张胶纸,监察儿子的情况,当听到儿子转身发出的声音,便会即时起身查看。

  病魔缠身,兆安进出医院是寻常事,今年初兆安又因呼吸衰竭入院,多次徘徊于生死边缘,令安妈忧心忡忡,加上经常往返医院的劳累,本患有血癌及乳癌的安妈再次病倒,7月底因白血球及血糖过高,被送往与兆安留医的医院。安妈照顾患病的儿子已身心受压力,还有每月医疗费及其他费用亦令安妈煞费思量。“我很担心,经常去医院照顾他,之前(为兆安)新请的外佣到了已近两个月,兆安还不能回家,我真是怕没有办法再请外佣。”安妈坦言很辛苦,不只是无止境劳累的照顾,还有无法与别人分享的痛苦心情,“我有时会做到自己很忙,找很多事去做,目的为令自己不要想太多。”她自言没有想到以后的生活会如何,也不太懂得如何求助,只是希望儿子能平安健康地活下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