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心系家国系列─青年看祖国”的大运河团。

  【大公报讯】记者赵之齐报道:港生北上交流有助增加国民身份认同。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26位本港青年于今年7月分别到访江苏、贵州及上海进行交流活动。昨日,港专学生分享其参与心得感受。有学生表示,自己随团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悲愤交加,深感国家如今自强、富强之不易,更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形容这样的国情教育有效管用。

  “在上海夜游一江一河时,一边是以前的历史建筑,另一边是现代建筑,我感受到巨大视觉冲击”,此次前往上海交流的学生宋超结回忆道。她讲述说,自己小时候去过上海,只记得有很多租界建筑物,但此次见识到上海的发展、看到成为文化旅游区的外滩,感受到这座城市“毋忘历史,但亦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

  宋超结正就读于语言及企业传讯高级文凭(日语),家人起初对此并不支持。“我的爷爷有参加抗战,家里人对我学习日本文化感到不能接受,但我觉得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战百胜”,她相信,对日本文化及东亚文化有更多认识,能促进双方沟通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扩阔视野。

  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就读于应用教育文凭(警察备考训练)的吕特希此次随团去江苏交流。他在信息化、资讯化程度很高的无锡等城市,见识到技术走进民生,感受到当地人“很用心去打造美好生活”。经此一游,他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更感自豪。

  吕特希此次亦随团去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见到遇难者的大头照时,他悲愤交加:“怎么一个个宝贵的生命要承受如此残酷的战火摧残?”也因此,他更感和平的宝贵。而静海寺是中英两方进行有关《南京条约》谈判的地方,参观此处,他亦感受到国家已从屈辱中走出,如今的富强来之不易,“大家要团结在一起,才能国安、家安”。吕同学亦在现场高歌《我的祖国》,歌声宏亮铿锵。

  参观孔学堂有启发

  就读于幼儿教育高级文凭(融合教育)的林晓彤此次是第二次参加贵州交流团。她说道,贵州有约18个少数民族,此次接触的苗族与上次了解的侗族大有不同。参观孔学堂后,她受孔子学而不倦的精神感染,亦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幼儿教育有更深思考。

  校长陈卓禧聆听完学生的分享后感慨真是“多姿多彩”。他提醒在座的同学们,要常常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即要认识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及中华文化,对民族的历史进行回顾,亦要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向。

  此次交流活动获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上海及香港中华职教社资助。陈卓禧向记者表示,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了解国家发展的情况、与当地人接触,是非常深度的交流,能加强对于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此次聆听完同学的真情分享后,他亦深受鼓舞,表示未来会继续推动这类活动,并精益求精,深化学生参加活动后的体验收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