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在網上專欄表示,該局在中小學大力推動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國家高質教育發展策略。現時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均由教育統籌人員帶領不同科組教師,共同規劃課堂內外的STEAM學習活動,推動學生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解決真實問題。
該局正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和國家專業機構的聯繫,探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合作,讓教師從更宏觀的角度了解數理科技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並在海內外分享香港數理科技教育的優勢和經驗,說好香港故事。
以下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6月27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實現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並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香港需要培養足夠的創科人才。為此,教育局在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國家高質教育發展策略。
中小學STEAM課程 提升學生創新思維
本月中,我與課程發展議會主席潘偉賢教授,連同40位學者專家、校長、教師及教育局同事,前往上海進行交流,了解當地在數學和科學教育方面的最新發展,以及國家推動創科教育的經驗。內地中小學課程着力發展核心素養,強調綜合性和關聯性,並且緊貼創科和數字教育的發展,與香港中小學STEAM相關課程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去年,教育局公布小學科學科的課程框架,並在初中科學科引入STEAM學習單元,通過科學探究和工程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和創新思維;同時在小學數學科開展數學建模先導計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教育局亦在初中和小學分別加入人工智能和編程的學習單元,加強計算思維,增進學生對創科發展的認識。上述優化課程措施將STEAM教育進一步融入課程,以提升學生對科學和創科的興趣和能力,並讓他們了解善用創新科技的重要性,這亦與全球課程發展趨勢接軌。
普及拔尖並重的STEAM教育
我們到訪了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與內地專家交流,其中一個焦點是STEAM教育應走向普及化還是精英化,大家均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香港發展STEAM教育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推動普及化,將STEAM教育融入課程,提升整體學生的能力,以綜合運用數理科技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加強發展拔尖,着重資優人才培育,浮尖展才。
政府去年向資優教育基金額外注資六億元,加強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協作,安排具STEAM潛能的學生參加有系統的培訓和具規模的比賽;同時推動學校建立校本學生人才庫,為學生提供更多發揮潛能的機會。近年學校的創科氛圍越見濃厚,學生亦積極參加不同比賽,並屢次在國際的創科舞台上發光發亮,反映香港在中小學階段推動STEAM和創科教育已取得不錯的成效,亦證明STEAM教育普及拔尖並重的發展方向正確。
持續推展跨學科學習 培養綜合和解難能力
我們亦訪問了設於上海師範大學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中心主任張民選教授在座談會中提出創科教育應強調可遷移、跨學科、需過程的理念,我十分認同這看法。新時代的數理科技教育不應是割裂的,更重要是透過協同效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跨範疇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現時,香港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均已委派STEAM教育統籌人員實踐上述教學理念,於校內帶領不同科組教師,共同規劃課堂內外的STEAM學習活動,推動學生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解決真實問題。衷心感謝校長和教師們一直全力推行STEAM教育。
強師賦能重培訓 連繫國際展優勢
在今次訪問行程,我亦深刻感受到國家對於強師賦能的重視。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培養學生具備新思維,必先要拓寬教師的國際視野,以及對教育大格局的理解。今次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以及上海兩所中小學的專家進行了非常有意義的專業交流,我們亦分享了香港在發展STEAM教育方面的經驗和優良教學示例,得到上海同仁的認同。
教育局連同香港浸會大學開發的STEAM學習單元「創新科技」,最近在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的教學法及教材範疇獲得銀獎,足見香港的STEAM教育具備自身優勢。教育局正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和國家專業機構的聯繫,並探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合作,讓教師從更宏觀的角度了解數理科技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同時在海內外分享香港數理科技教育的優勢和經驗,說好香港故事。
各界協力推展STEAM教育
香港STEAM教育得以穩步發展,不能單靠教育局和學校推動,專上院校、專業團體、創科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亦十分重要。教育局一直連同不同夥伴,例如數碼港、香港工程師學會,以及工程及科技學會香港分會,舉辦創科相關的多元化教師專業培訓和學生活動。教育局亦設立不同專業教師網絡和教師培訓基地,聚焦提升教師對課程領導、教學方法和評估策略的掌握,以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能量。
在這些良好基礎上,教育局將力臻完善,持續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方式推展STEAM教育。讓我們攜手合作,營造鼓勵探究和創新的學與教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國家和香港培育更多創科人才。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