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O.PARK1历年营运开支

  本港厨余占固体废物约三成,《大公报》调查发现,香港厨余回收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未成熟,配套未完善,从事农业多年的专家直言现有厨余回收发电及用残渣堆肥效益不大,只是聊胜于无。

  广东省多个主要城市目前处理垃圾已实现“零堆填”,全省81%生活垃圾经焚化炉转废为能发电,无臭无尘,而这些环保发电厂的排放比欧盟标准还要严格。有电厂负责人表示,传统堆填没经济效益,还要承担污染成本,但焚烧垃圾既省成本,还可透过发电创造额外收入;他认为垃圾焚烧适合土地和人力资源紧绌的香港。\大公报记者 余风、苏荣(文) 调查组、许棹杰(图、视频) 李斯达(资料搜集)

  pH值有机成分 远逊土木署标准

  “O.PARK1出的堆肥,对香港农业并无大帮助!”从事农业多年的零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温恩京,直指有关堆肥未能切合本港农户要求,不但运送需时还要“试泥”,了解相关的堆肥是否合适,不少农友评价未如理想。据环保署提供小蠔湾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的资料,堆肥的酸碱值(pH值)为5.5至8.5,有机物(乾重)多于20%。温恩京表示,相关数值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有差异。他以建筑署人造土壤改良剂的标准为例,相关土壤pH值应为6至8.5,有机物质的成分应不少于50%,惟O.PARK1出的堆肥只高于20%,他又指土木工程拓展署更要求有关土壤的有机物(乾重)需不少于85%,“抛离好远,不用还好,因为用了,要领取又要安排,以为植物可快高长大,但现在不是。”他指相关部门负责建设政府的园艺工程,不少种植土壤以此为标准,其他农业机构亦会跟随。

  厨余未经筛选 或残留有害物质

  除了食剩饭菜或过期食品,在食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及预备过程中都会产生厨余。厨余来源广泛,会否残留有害物质或重金属?利用厨余的残余去做堆肥,温恩京表示源头的控制好重要,“要肯定所有源头均属有机,才可以制造有机肥。”他指私人制作的有机肥还可自行筛选源头,至于O.PARK1所出的厨余堆肥,他说:“我想他们(O.PARK1)都不敢说筛选,因为来源太多,也无从稽考。”现时O.PARK1所收集的厨余来自全港各区,难以控制,而相关过程牵涉不同工序,“整个O.PARK1主要是作发电,堆肥只是副产品,下栏东西,用不到就用不到,事实农户也知道,理论上已不能用,他们更加不会尝试。”

  事实上,有粉岭的农户表示,早年获渔护署邀请试用O.PARK1的堆肥,但使用后觉无甚特别,对植物生长没有太大作用,“我还要长途跋涉去大屿山小蠔湾取泥,真是太远,最后也是用农场自行研制的植物堆肥。”他坦言,在农友界甚少听闻会使用有关肥料。

  厨余发电成本 比电费贵两倍

  厨余堆肥不受农户欢迎,厨余发电又是否合乎经济效益?以2018年开始营运的O.PARK1为例,当年建造已耗资逾15亿元,而按环保署提交予立法会的资料,O.PARK1每年的营运开支由1100万元至7500万元不等,而且年年递增,2023/24年度的预算更达8400万元,较2022/23年度上升逾一成。然而按O.PARK1网页资料,上址采用厌氧分解技术把厨余转化为生物气(一种与天然气相近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作发电,可自给自足,而满载运转时,每年可输出约1400万度电供3000户家庭使用。

  以环保署提供资料,2023年O.PARK1的发电量约有2210万度,扣除自用的810万度电,即每年可输出约1400万度电,以当年8400万元的营运开支计算,每度电成本近4元,较本港电力公司每度约1.3元的电费高出两倍。温恩京直言相关环保发电会较普通发电的成本昂贵,“但似乎政府没有计较。我觉得input(投入)及output(输出)方面都没有计较。”但他希望政府能检讨现时厨余的处理方法是否有效及合乎成本效益。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