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女明星妆造上最大的风可能就是高颅顶了。

但多观察几位女明星的高颅顶造型,就会发现:高颅顶如果没有饱满颞区做支撑,依然会看起来很奇怪。

p了一下颞部,是不是自然多了?

高颅顶的审美流行太久,大家反而忽略了高颅顶只是手段,真正的审美目的应该是:制造头包脸的视觉效果,让脸看起来更小,更立体。

在这一点上行,年前回春的85花们做的都蛮好,通过提升颞部的饱满度,让头型饱满、面部平整,达到头包脸的效果。

颞部的合理填充,能够让面部重心上移,提升整体精气神,脸也自然看起来小了很多。

今天羊就接着头包脸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颞区的饱满程度好好讲讲,到底怎么调整颞区才能让美感更完善

颞区到底在哪里

颞区干瘪VS太阳穴凹陷

先纠正一个误区:颞区≠太阳穴

颞区干瘪的情况包含了太阳穴凹陷,但只填充太阳穴并不能解决颞区凹陷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填完太阳穴之后会觉得效果欠佳甚至不如不填,因为填充的层次和位置以及审美对比关系都没有找对。

填充不佳反而显得头更尖了

面积范围来说,广义的颞区指的是颅顶两侧上颞线和颧弓上缘之间的区域,深层由颞骨和蝶骨构成,被一整块完整的颞肌覆盖。

狭义的颞区指的是则是广义颞区的耳前区部位

位于颅顶两侧,由上颞线、颧弓上缘、颧骨和额骨的颧突以及上颞线的后下段围成的区域。

虚线围出的部分就是狭义颞区

这个区域就是常说的凹陷需要进行填充的部位。

大家做项目时常听到的“太阳穴凹陷需要填一下”的太阳穴指的只是颞部耳前区的一个小区。

深度层次来说,颞区的层次由浅入深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浅层和深层、颞肌及颅骨外膜。

LTFC:颞颊后侧脂肪室;LOFC:眶外侧脂肪室

UTC:颞上筋膜室;LTC:颞下筋膜室

STS:颞上筋膜隔;ITS:颞下筋膜隔

ORL:眶周支持韧带;ZCL:颧皮肤韧带

这个部位由于凹陷得比较明显,所以早期大家都会简化成太阳穴凹陷,忽略了颞区填充的层次,而简单粗暴地进行“哪凹填哪”。

这也导致了古早的太阳穴填充听起来很丰满,现实中操作时却很骨感。

填多了、填成凸起鼓包的情况并不少见,都是填充层次不对和颞区审美缺失导致的。

那么颞区填充究竟需要注意什么呢?无论是头包脸的颞区审美细节,还是填充时候的层次位置,今天羊就一次讲透!

颞区对头脸审美的整体影响

以往大家关注高颅顶比较多,所以大多数体现头包脸的手段都体现在了追求高颅顶上。

无论是填骨水泥还是在妆造上加高颅顶部位,的确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头包脸。

假发片垫出来的高颅顶&头包脸

但是!

拥有高颅顶的人,通常头骨发育饱满,而头骨发育饱满的另一个体现就是横向上颞骨也很发达。

饱满的颞骨、颅顶和下颌共同构成了面部的骨骼外轮廓线。

外轮廓结构以上宽下窄为和谐,呈现在面部就是颞宽>颧宽>颌宽。

颞区更饱满的人不仅头包脸更自然,并且太阳穴也会更开阔,如果颧骨搭配得当,头脸的比例也会恰到好处。

所以,单纯的高颅顶的确能够一定程度上修饰脸型,但这只是头骨的纵向延伸

要达到天然的头包脸还需要横向的骨量加持,也就是颞区的饱满。

在遗传方面,饱满的颞区还意味着发育更加完善的脑组织和更大的脑容量,会让人看起来智力感更高。

在审美方面,饱满的颞区既衔接了高颅顶,完善了头包脸的包裹感和外轮廓的流畅度,又是面部抗衰的横向起点。

眉眼的舒展、上半面部的紧致度、额颞角的顺滑度,很大程度上都依赖饱满的颞区。

近期回春明显的女明星们,都是在颅骨颞区横向做了加法,才美得悄无声息。

相比之下,不够饱满的颞区反而会让头骨显得尖而干瘪。

特殊角度下,颞区的干瘪还会显得颧骨又高又突。

所以,颞区的填充,不仅要分清太阳穴和颞区的位置,更要分清颞区填充的前后区以及深浅层次

颞区的填充法则

深浅结合,分层填充

填充颞区之前要先判断自己是否是颞区凹陷。

大家可以根据下面这张表判断自己的凹陷程度。

从0到4分为5级,数值越大凹陷程度越明显

由于大多数亚洲人以蒙古人种为主,所以头骨的发育程度都会稍显欠缺,尤其是在颞区的发育上更是明显。

因此大家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0级的饱满程度,更常见的是3级的颞区凹陷程度。

加上太阳穴软组织位置的干瘪程度不同,所以针对颞区的填充,主要分成两部分。

太阳穴饱满+颞区凹陷

硬性材料为主

太阳穴饱满的情况下,填充颞区就是对颞骨和颅骨进行骨相再造。

由于亚洲人普遍颞宽>颧宽,所以填充时候只要满足颞宽>颧宽>颌宽就能够实现外轮廓骨骼线的恰当衔接。

同时,由于颞区的解剖层次又分成了两层,分别是浅层脂肪室和深层筋膜室

左:浅层筋膜室;右:深层脂肪室

STS:颞上筋膜隔;ITS:颞下筋膜隔

筋膜室更深,脂肪室更浅。

LTFC:颞颊后侧脂肪室;LOFC:眶外侧脂肪室

UTC:颞上筋膜室;LTC:颞下筋膜室

所以应对太阳穴饱满+颞区凹陷的情况,主要在颞后区的深层筋膜室空隙填充较硬的材质,支撑起面部横向的骨骼饱满度就行了。

太阳穴凹陷+颞区干瘪

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共同支撑

针对太阳穴和颞区干瘪同时出现的情况,就需要深层+浅层填充同步调整才能增加颞宽。

一方面,深层筋膜室需要填充偏硬性的材料才能支撑起颞区的骨相结构。

如果是凹陷严重的情况,可以看凹陷程度在颞骨和颞肌之间填充硬性假体材料,增加颞骨体量。

硅胶和膨体假体都是常见的填充材料,使用范围广泛,安全性更高,并且发生位移的概率也比较小。

黄色为填充区域

但是,由于颞部牵扯到肌肉的运动复杂,并且凹陷的位置接近头颅,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只为了填充颞部就进行假体植入的办法堪比牛刀杀鸡。

所以深层筋膜层的加固还是以硬性玻尿酸为主

另一方面,深层颞后区填充支撑起骨相之后,还需要在颞前区的浅层脂肪室空隙填充偏软的材质,衔接骨相和皮相之间的过渡。

T1颞前区浅层填充较软材质补容过渡

T2颞后区深层填充较硬材质支撑骨相

脂肪室的填充材料质地要柔软有弹性,并且有一定的吸收度最好(万一填多了不用二次操作取出),所以在浅层脂肪室填充的材料以自体脂肪、脂肪胶和玻尿酸为主。

总结一下,颞区对于颜值的影响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实际上颞区的饱满度对外轮廓的影响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饱满的颞区能够衔接高颅顶加强凸显头包脸,让头脸整体的宽度比例呈现出颞宽>颧宽>颌宽的流畅形态,提升面部整体的流畅度

在早期的整形观点误区,很多人误把颞区干瘪当成单区的太阳穴凹陷进行填充,就会出现太阳穴鼓了,但头脸衔接依然不自然、外轮廓也不流畅的情况。

所以要判断是否需要填充颞区,就可以通过这组图来判断自己的颞区凹陷程度,根据对应的凹陷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填充。

对于太阳穴饱满,但是颞区有明显骨骼缺失的情况,尤其是颞后区凹陷明显,就要在深层筋膜室填充硬性的材料支撑起骨性架构

而对于太阳穴和颞区都明显凹陷干瘪的情况下,要在颞后区深层筋膜室填充硬性材料的同时,在颞前区浅层脂肪室填充软性且易吸收的材料。

对于程度轻微,以及不想在颞区进行填充的宝子们来说,可以通过发际线和发型的修饰来弱化颞区干瘪的情况。

改变发型可以增加颞区的视觉面积

对于颞区和太阳穴干瘪程度都更明显的情况,就适合加宽颅顶两侧的发片宽度来改善颞区。

这个办法通过增加头发的长度和厚度,在减小颌宽的视觉宽度同时,还增加上半面部的横向体量。

同时发型还能模糊额颞折角的位置,让头脸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

总的来说,颞区这么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位置的确决定了头脸的整体观感,但不是脸上的每个不足都需要补到标准完美

抛开填充注射之外,也有很多非侵入性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改善颞区干瘪的情况。

也希望姐妹们都能够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挖掘自己多样的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