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开年尚未迎来大爆剧,倒是让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抢先小爆。
男主人山人海的脸引发了广泛讨论。可这泼天的富贵还没接稳,就因过往行为被扒而光速塌房。
好在剧情主要靠女主扛大旗、演技也得到观众认可,队友反向祭天的操作反倒带来一波意想不到的关注度与收获。
除了如古早网文般狗血而火的短剧,还有《小年兽与捉妖师》这类短小精悍的审美细糠。
从各个角度看,微短剧时代又卷土重来了。
与《甄嬛传》这种大众熟知的正统上星剧不同,狭义的短剧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
很多甚至仅有2-3分钟。
广义的短剧还包括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集数在6集内的系列单元剧、20集内的连续剧、周播剧等多种形态。
《武林外传》就是国民度极高的,以小型戏剧脚本为文学形式的章回体情景喜剧。
这些凭借10个镜头就能留下一位观众的短剧,开创了男/女主颜怎样的新流派?
粗制滥造的短剧审美凭什么让观众又尬又上头?
从被业内嘲讽又鄙夷、到当下惹火又讨巧,短剧地位变化反应了大众怎样的娱乐需求?聊聊这些。
01
人山人海的短剧脸
与正统明星脸追求的独一无二、无竞品的辨识度不同,短剧脸流派追求杂糅的辨识度、与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叠加感。
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移情,而诞生的宛宛类卿式审美。
就像米拉·乔沃维奇与女儿艾尔·安德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平行世界、并看到了年轻懵懂版的妈妈。
《BAZAAR》2024 3月刊
短剧脸的辨识度是很辩证的。其共性在于唤醒并引发我们的联想,于审美而言是想象力的产物。
因此,好看的短剧脸≈民间重组版星二代。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男主,长了一张“知青下乡后的那一晚,霍建华与李光洁都喝醉了”的脸。
又很贴合80年代闹饥荒版肖战的俏丈夫形象。
此时就连过于高耸的颧骨、与过于凹陷的面颊,都俊的合理。
女主(@滕泽文kk)这张脸更是韩系雪莉+中式港风的结合体,直接杂糅了两大风格派系。
因短剧的怼脸式拍摄手法,所以对整体头身比的要求略降低。
从拍摄契合度看,男性大比例五官+高立体度骨相更吃香,面孔审美更倾向于中式正统美男,让女粉更有代入感。
外籍脸男神来了也要入乡随俗。
女性扛得住镜头怼脸的好皮相更有优势。
又因拉远景的角度少,所以对五官比例+骨相立体度要求不高,清汤寡水的小窄脸+清秀五官就足够。
正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中撞脸雪莉+虞书欣的女主。
这般配置,又恰好与浓颜男主脸形成风格反差。强烈雄性荷尔蒙与温柔磁性荷尔蒙碰撞后,cp感就诞生了。
当下公认的“短剧一姐”徐艺真,也是类似平淡秀致的清雅美,连同她撞脸的女星蔡文静+孙耀琦一样。
而她曾经的官方cp孙樾,虽不是多么深刻立体的帅,也能代一代李玉刚老师。
男主温润如玉的君子感与女主柔和静美的气质,开辟了荷尔蒙反差感之外的、耐看型亲和力cp。
就算颜值略有bug,从观众缘角度也算弯道超车的典型。
整体看,不拘泥于风格,人山人海的面孔属性是短剧脸的突出特质。
同时镜头语言包容了不那么美的颜值底色,也放宽了对美与自然的诠释。只要能被观众记住,不那么自然的脸也是被允许的。
综合下来,短剧脸也背负着下沉式审美的特性——有珠玉在前,杂糅又速配的面孔也意味着难以被大众记住。
因此,在观众审美疲劳前快速吸引注意力,并完成全部表演就很关键。
02
迅速抓人眼球的审美需求
3句话留住雌鹰般的女人、10秒镜头留下一个围观路人...
短剧想要实现这一点除了男女主面孔有吸引力外,还得辅以足够抓马的情节。
就像海报审美,大俗的同时一秒锁定人群并传递主旨。
人山人海的面孔+花样百出的炸裂剧情保障了吸睛性,却也让短剧的风格质感呈现出一种粗制滥造的精确感。
又因其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情节紧凑的特性,催生出一种快速迭代的堆砌感。
于是,《太极妃升职记》这般贫穷粗糙的妆造布景,放到短剧里也是质感TOP级水准。
如此速战速决、不行下一个的赶进度模式,还体现在拍摄方式上。
与电影的细腻含蓄、长的水到渠成不同,微短剧主打一个直给。
时间只够表达关键性+推动性故事情节的镜头语言,衍生出镜头怼脸式的放大美学。
联合主打低压力+高刺激度的内容主旨,更无需伏笔铺垫+死抠细节。
只需快节奏的突出高能反转带来的无脑爽感,让大众迅速被带节奏、沉浸其中即可。
这个放大式特写运镜很典型
狗血剧情之所以被给予如此高的容忍度,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长题材的单一与尺度的限制。
还未被明确规训的微短剧文化尚有呼吸与发展的空间,就这样抓住了观众爽点与痛点。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短剧题材与网文同宗,此时阳春白雪反倒不如下里巴人更有吸引力。
反应到观众观剧情绪上,就是越土越上头、越尬越想看,总是在出戏与入戏间反复横跳。
在2023网络文学十大年度关键词中:短剧、霸总全球化、全员上桌、智商在线、AI金手指等相关概念占据半壁江山。
短剧引领的独特审美文化也从小众走向主流。
为了持续抓人眼球+迎合碎片化时代观众宣泄情绪的需求,内容在爆发式呈现的同时,良莠不齐的现象也愈发明显。
很难说如龙卷风般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的,究竟是适合00后体质的电子榨菜,还是新时代审美糟糠。
不可否认的是,短剧确实开启了影视寒冬之后,一个火热的新风口。
03
卷土重来的短剧文化
如今盛行的短剧风潮,是经历了「起-落-起」的第三阶段。
论开创微短剧先河的,当属十年前的《屌丝男士》与《万万没想到》。
彼时吸引观众的点在一人分饰多角的高能反转,也免不了低俗段子对审美的侵染。
曾经两位主演现在也升级成电影咖,喜剧表达方式也在传递真实的基础上逐渐走向高端。
这个变化,就像之前的微短剧被精品化网剧取代一样。
《一纸寄风月》2021
然而速食时代的我们,吃腻山珍海味后、又想再尝爽口小菜。
后现代娱乐生活开启的竖屏时代,让短剧在视觉呈现上开辟新赛道、不可替代性增加。
在内容回报保障+消耗精力程度层面,追短剧省时省力的优势明显。
一个不感兴趣直接换下一个,不需纠结留恋。
观众再也不用被粉圈按头式接受演技欠佳的、资本家的丑孩子。
三重加持下,为短剧二次爆火提供有力的群众支持。
大众如此买账,更坚定了资本入股、联合直播带货一起赚钱的需求。
在双方刚需的推动下,如今的横店渐渐变成「竖店」, 竖屏拍摄大行其道。
这扩充了小导演、小编剧、小演员的生存空间。那些科班出身却没有机会的人,迎来了苦等的红利期。
@滕泽文kk
不止台词演技,很多短剧演员对妆造的驾驭程度也不输公认四普。
是时候让208w们该瑟瑟发抖了。
从这些角度看,短剧推动了很多层面的正向发展,也稍稍拯救了经济下行期寒冬般的死寂。
谁都想分一杯羹的情况下,短剧文化细糠与糟糠并行的隐雷逐渐凸显。
一大突出表现就是内容同质化严重,题材大多数以现言霸总类为主,很容易审美疲劳。
另一大突出表现则是整体性的粗制滥造。
本身受制于短剧特性,其呈现于美育就无多少积极意义。再加上一些神奇面孔的走红,让审美的立意更岌岌可危。
这位短剧另类一姐金美娜,虽面孔抓马但敬业,拿捏好身份的度认真演戏反而圈粉不少。
但凡有一点真实的好、就能被认可放大的宽容,让短剧界风气趋于尽是草莽下场的收割之气,为爽而爽。
却忘了过犹不及。
就有了因过度强调逆袭、复仇、爽感,被官方判定成有弊于价值观塑造,被强行下架的。
短剧文化不该也不能只走下坡路,于是只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
顺应短剧发展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契机,背靠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核,以唤醒国人对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关注为题材,让被官方点名表扬的产物应运而生。
但凡有机灵的团队再拍一部《圣彼得堡科兹洛夫纪念馆出逃计划》,不仅还能出圈,也算给被科兹洛夫盗走的整部西夏史一个交代。
古风博主的机会来了。
不同时代、不同受众、不同需求,都会催生新的流行审美形态、以及不同赛道的成功者。
与其并肩而行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美育始终应该注重的核心。
如今,眼见短剧审美宴宾客,究竟会不会塌楼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