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唯一的一場電視辯論會於12月30日舉行。按照抽簽順序,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在這場辯論會上接受媒體提問,並相互詰問。辯論的焦點議題涉及兩岸關系,包括“黑金”、防疫、能源等民生問題的檢討,以及參選人各自的房產問題。
賴清德:一個巧舌如簧的騙子
客觀地說,這場辯論會中,賴清德的表現很有迷惑性。用柯文哲話說,臺灣社會詐騙成風,賴清德則完美示范瞭什麼叫“詐騙”。而一個巧舌如簧的騙子,外表是篤定、從容的,因為他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充分的算計,且會運用話術,隻是沒有真相。
賴清德(左)、侯友宜(中)、柯文哲(右)步入會場。圖源:臺媒
民進黨執政八年,問題重重,而賴清德作為執政團隊一員,很多問題都難逃幹系。但在這場辯論會上,賴清德反而顯得更具攻擊性。例如,柯文哲質問賴清德,對當年他任行政部門負責人時的“卡管”(民進黨當局阻止管中閔當選臺大校長)事件怎麼看?賴清德辯稱,管中閔正是在他任內擔任臺大校長的。而真相是,賴清德當年“卡管”失敗,三名教育部門負責人更迭。而數年後,他的這場失敗,卻變成他成全管中閔的所謂“雅量”,彷佛“卡管”不存在一般。
原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 圖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其實就在當下,管中閔與楊渡合著的《大學的脊梁》還在島內熱賣,書中的主題之一就是當年這場“卡管”事件。讓人不由想到,賴清德當年曾引述瞭金庸小說裡的“九陰真經”的後兩句“回敬”管中閔:“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賴清德的“一口真氣”,其實也就是閩南語所謂“膨風”(指說話不實在、“吹牛”)。
在媒體提問環節,臺灣“中國時報”總編問三位候選人是不是認同島內的基本法,以及對其中關於兩岸的論述怎麼看的時候,賴清德前言不搭後語,甚至顧左右而言他。從三場政見發表會以及這一場辯論會可以看出,賴清德放棄瞭所謂“中間路線”,也不再掩飾自己的極端“臺獨”立場,不斷攻擊大陸,且稱要放棄與大陸的經濟聯系,走向他所謂的“世界”。
選舉進入最後十幾天的倒計時,賴清德及民進黨在抹黑大陸方面更加肆無忌憚,無所不用其極。民進黨當局以指控大陸“介入選舉”的名義大肆約談和逮捕島內的與大陸有往來的人士,包括這段時間到大陸組團旅遊的裡長。這些基層裡長多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因為旅遊而被約談、留置,民進黨當局恐嚇的目的不言而喻。民進黨當局甚至將一些非綠立場的“名嘴”,羅列成所謂“十大‘親中’名嘴”,實施“網暴”,以此壓縮反對綠營的言論空間。此外,民進黨還大搞所謂“認知作戰”,為瞭復制八年前的“周子瑜事件”,這次又假外媒之口,污蔑大陸相關部門逼“五月天”樂隊作出“親中”表態。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系並就緊張,現在民進黨為瞭勝選,又在蓄意制造謠言,將臺灣文藝屆放到兩岸民意對撞的風口浪尖,絲毫不在意兩岸的風高浪急。
賴清德的發言人趙怡翔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被問到有無“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時公然說道:“我認為這不是臺灣人民可以接受的。”這一言論,相當於替臺灣民眾拒絕瞭和平,引發瞭島內社會的討論。一些學者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失言,但賴清德方面卻無動於衷。四年前,蔡英文的發言人林靜宜也是接受同一傢德國媒體訪問,當時稱在島內提倡統一就是“叛國”,引發社會廣泛批評。林靜宜隨即辭去民進黨黨職,至少算是認識到錯誤,所以相比之下,可見賴清德的“死硬”與“極化”。
侯友宜表現平平
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的表現,並不算理想,這可能與他的表達方式不當有很大關系。他講話習慣閩南語夾雜普通話,在造勢場合能讓人感到親近。不過在正式辯論場合,侯友宜的發言可能會讓很多不熟悉閩南語的觀眾覺得不知所雲,尤其對希望通過辯論會去決定投票傾向的中間選民而言,很有可能會因此錯過信息量。
侯友宜 圖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整場辯論會,侯友宜主要針對的是賴清德以及民進黨政策失當,不過賴清德沒有直接回應侯友宜的質疑,觀感上兩個人有些各說各話。理想情況下,侯友宜在這場辯論會應該達成兩個目的:一是要真正打擊到賴清德,瓦解他的支持度;二是要表現得比柯文哲出色,以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但這兩點,侯友宜似乎都沒有做得很好。
這段時間,侯友宜傢的房產又引發爭議,其妻繼承而來的一棟大樓因為出租給學生,而被綠營攻擊“盤剝學生”,有違他所提倡的“居住正義”。實際上,這處房產,在侯友宜第一次選新北市市長時就已經是綠營攻擊的話題。這次綠營又“炒冷飯”,將這個話題撿起來攻擊,甚至實質上傷害到侯友宜的選情,也是令人費解。畢竟侯傢的房子合規合法,甚至是其妻子傢的財產,綠營攻擊這個不合情理。不過也側面反映出,民進黨的確更擅長打選戰,因為他們知道,選舉主打“觀感”而不是真相,攻擊侯友宜傢的房產,就能喚醒底層民眾的“相對剝奪感”。
侯友宜與趙少康搭配後,藍營達到空前團結。民調顯示,無論是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還是區域民代的選情都比較樂觀,完全超越民進黨。然而,在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支持度上,國民黨卻始終無法再往前一步,與民進黨差幾個百分點,這也說明國民黨選戰策略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柯文哲避免被邊緣化
這次辯論會上,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最後有點情緒失控。柯文哲說,他爸爸給他買農地,實際上是希望買地蓋醫院,他爸爸最大心願是希望他做新竹醫院院長,隨後有點泣不成聲。總體而言,柯文哲的整場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實際上,這場選戰藍綠策略一致,都是要邊緣化柯文哲。但柯文哲還是能在辯論場上讓賴清德直接與之交鋒,算是成功。
柯文哲 圖源:臺灣“聯合報”
柯文哲還有一個神奇之處,那就是雖然民意支持度起起伏伏,但總是能從低谷爬起。此前藍綠兩營質疑他沒有基層組織動員能力,結果柯文哲硬是組織起幾場聲勢不錯的造勢大會。柯文哲自稱“小黨”,但他們選舉的一些方式,的確值得國民黨學習。最近,民眾黨民代候選人黃國昌帶著一批支持者跑到監察機構全程直播,他們舉報賴清德財產申報不實,竟被監察機構拒絕。於是,黃國昌在監察機構門口外大呼口號,呼籲監察機構負責人,即“新潮流系”大姐大陳菊,不要包庇賴清德。現場氣氛非常激烈,對於在線觀看的支持者來說,還是很具感染力的。
可能也正是民眾黨擅長網絡“空戰”,讓柯文哲在這場“三腳督”之戰中沒有直接被判出局。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