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普遍認為,選民在最後三周才會做最後投票決定,特別是年輕人及無政黨傾向的200萬票至300萬中間選民,將是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

2024選戰已邁入決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4天3夜環島拼圖造勢昨落幕,訴求走入地方、暢談建設願景,賴清德所到之處,雖有死忠者熱情吶喊,但鮮少有年輕面孔,與蔡英文過去的選舉場子氣氛差很大。

深綠熱情疲乏 鮮少有年輕面孔

賴清德陣營年中規劃“五層復式動員”,盼在“大選”前掃過全臺5輪,力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勝選。可惜的是,文案規劃雖然完美,效果卻不如預料。

現階段民進黨南臺灣選情穩定,正因如此,賴清德隊伍行經深綠的高雄、屏東地區時,發現支持者熱情不如以往,讓黨內憂心選民危機意識未被激發,將使“南票北補”策略添變量;黨內也評估濁水溪以北出現警訊,因此賴越過濁水溪後,調整炮火猛攻藍白對手侯友宜、柯文哲收高額租金、炒農地牟利,在臺北場則大打民主情懷牌。

但是千人小造勢拓票效果有限,與會者大多靠地方動員,年紀偏高,鮮少有年輕支持者自主到場,更出現重復動員、組織疲態,地方幕僚怨聲載道,加上活動規劃缺乏新意,政策宣講時間又長,氣氛偏悶,民眾對競選歌曲也感到陌生,僅有臺北場氣勢熱絡,但為選戰加溫效果有限。

近年普遍認為,選民在最後三周才會做最後投票決定,特別是年輕人及無政黨傾向的200萬票至300萬中間選民,將是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

外媒爆臺青對“大選”幻想破滅

《金融時報》24日發自臺北的報道指出,距臺灣“大選”投票日隻剩3周,所有候選人都在努力爭取年輕選票,20至29歲占瞭選舉人數的16.2%,成為這場選舉難以預料的關鍵,但是有些年輕人卻顯示對政治難以懷抱幻想的態度,他們也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是處理兩岸問題的最佳方法。

《金融時報》駐臺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以《臺灣幻想破滅的年輕人如何看這場重要選舉》為題,訪問臺灣年輕人,談論他們對臺灣選舉的看法,文中顯示此次選舉似乎難以激起年輕人熱情。

先前《紐約時報》也報道瞭“沮喪的臺灣年輕選民”,指許多臺灣20、30歲的年輕人厭倦瞭地緣政治,渴望看到更關註自身需求的選舉。他們憂心房價上漲、收入成長緩慢和職業前景受限等問題,很多人對執政的民進黨和最大在野國民黨都表示失望。

《金融時報》指出,24歲的攝影師楊世偉自認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但他對民進黨的感情卻已冷卻。楊說,民眾黨承諾解決高房價問題,這特別是臺灣年輕人對“政府”不滿的原因。他與1名朋友合租公寓,但房租仍花瞭他超過4分之1的薪水。

另兩位從事營銷的林姓友人,分別各為26歲和29歲,他們覺得這次選舉沒有什麼好的選擇。“最大的問題是物價不斷上漲,但薪水卻跟不上,所以如果沒有傢人幫忙,我們的收入不夠用。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正視這個問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