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公告,針對臺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采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議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希望臺灣地區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這是繼12月15日商務部認定民進黨當局對大陸采取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後,依據相關規定采取的合理反制措施。
公告發佈後,立即引發島內震動。
民進黨方面依然回避問題實質,進行政治操作,污稱這是大陸以經濟脅迫手段“介選”。蔡英文當局則試圖降低事件沖擊,不斷誤導輿論,稱ECFA占臺灣整體出口低於4%,對經濟沖擊有限。經濟部門則表示將加碼補助受影響業者。
與民進黨方面態度不同的是,相關業者則相當緊張。根據統計,島內石化業適用ECFA共88項,2022年出口額71億美元,換算後約為 2215.2億元新臺幣。
臺灣石化公會表示,這次幾乎島內所有石化業都受到沖擊,未來若進一步擴及石化88項產品,以去年出口數字及平均稅率7.38%計算,要多繳新臺幣163億元稅金。而且石化產業原料在制程上互有關聯,沖擊將遍及上下遊產業鏈。失去ECFA的關稅優惠後,恐將使石化產業處境更艱難。
島內石化龍頭臺塑集團也發表聲明指出,基於2010年6月起,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所簽署的ECFA對兩岸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大陸即將中止ECFA部分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將對臺灣的多數產業影響很大。聲明中也強調,希望兩岸經貿應該加強交流合作而非對抗或中斷,兩岸關系能夠重回和平發展軌道。
另一方面,島內不少人士則分析認為,在ECFA架構下,臺灣總計539項產品輸陸享有關稅優惠,其中約半數屬於中小型傳統產業、弱勢產業與農產品。“這一波隻是一個善意的警告”,預留瞭彈性空間。民進黨當局要務實面對、解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臺灣商總理事長許舒博直言,目前大陸中止的部分產品都是單項,但一旦中止整個產業,對臺灣產業影響會很大。未來臺灣的生產基地面臨高關稅,並因此失去競爭能力時,勢必被逼到第三地投資。
臺灣工業總會則認為,如果陸方持續取消臺灣出口大陸產品的既有關稅優惠,對臺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統產業來說,將是很大的沖擊,因此建議當局一方面協助加速廠商全球佈局,另一方面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
島內名嘴蔡正元分析,ECFA有539項,大陸挑瞭12項都是石化產業,沒有對紡織業、機械工業提高稅率,這是一個善意的警告,不是真正傷害。如果不做響應,則會“步步高升”,其它項目一來,島內失業率會大幅提高。
針對民進黨意圖淡化事件影響的表態,國民黨民代賴士葆點出瞭問題的關鍵所在,他表示,石化業一年要多繳163億元新臺幣的稅,怎麼會不痛?如果按照蔡英文當局的講法,那大可宣佈廢掉ECFA就好,其實有“九二共識”才有大陸讓利。
眾所周知,兩岸和平發展和開展制度化協商的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2010年6月,正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簽署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早收清單部分,大陸對臺灣產品大幅優惠讓利。
但2016年民進黨上臺之後,扭曲並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不僅不采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修改規則、設置障礙,惡意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一方面要ECFA的紅利,一方面又淡化ECFA在經濟發展上對臺灣的貢獻。這種“吃飯砸鍋”的做法,嚴重破壞瞭ECFA及惠臺讓利的政治基礎與前提條件。
而此次大陸對臺展開貿易壁壘調查,迄今已過8個多月,民進黨當局依然沒有采取任何調整措施或者協商溝通,甚至在調查期間,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數量不減反增,沒有任何收斂。更有綠營人士叫囂ECFA快切快好。
鑒於此,大陸方面依法依規采取反制措施,完全合情合理。這也清晰表明,在當前情況下,ECFA的運行面臨巨大挑戰。事實上,大陸完全有理由全部中止ECFA早收清單項目的運作,來捍衛“九二共識”,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值得註意的是,在綜合評估相關整改措施的基礎上,海關總署決定自12月22日起恢復臺灣地區石斑魚輸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隻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兩岸就是一傢人,一傢人的事情就好商量、好解決。
從中止ECFA項下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到恢復臺灣地區石斑魚輸入,大陸連番出手,在不斷推動兩岸經貿往來正常化的同時,也釋放出強烈信號:敦促臺灣當局正視和解決貿易壁壘問題,希望兩岸關系重回和平發展正確軌道,兩岸雙方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協商解決兩岸經貿關系中的各類問題。而這也是關系到臺灣經濟未來發展“繁榮還是衰退”的關鍵選擇。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