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虎”號潛艇21日在執行水面任務時遭遇大浪,導致六人落水,至今仍有三人失蹤。由於受寒流影響,當地海域水溫隻有18度左右,島內專傢承認,落水人員在海水中浸泡兩天時間,失溫的風險很高,情況並不樂觀。如果這次事故導致三人遇難,恐怕將成為臺灣海軍潛艇部隊史上最慘重傷亡事件。

讓外界關註的另一個話題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起悲劇?臺灣《自由時報》22日提供瞭一條重要線索——“海虎”號潛艇當時可能是在測試某種神秘的新裝備。

根據臺灣海軍的聲明,當時是因為“海虎”號潛艇的裝備松脫才會上浮到水面,派人到甲板做檢查,結果遭遇大浪,導致6人落水。據稱落水人員都有穿新式救生衣並裝安全索,推測是風浪過大導致安全索松脫或撕裂。

引起島內關註的是,落海獲救的三名臺潛艇官兵中的兩人是被附近的“成功”級護衛艦“嶽飛”號第一時間成功救援,代表雙方可能正在進行反潛攻防操演。但依據“海虎”號的返航時間,以及近日臺軍搜救兵力活動范圍,可知推算出事海域位於小琉球以南。該海域的深度由大陸架陡然下降到500米的深海,底部還有海溝等地形,適合潛艇活動。

那麼為何“海虎”號要在這裡舉行反潛演習呢?《自由時報》猜測稱,目前臺海軍現役兩艘“劍龍”級潛艇——“海龍”號與“海虎”號狀況並不好。它們服役於上世紀80年代末,如今面臨戰鬥系統老舊及裝備維護困難等問題,臺軍投入超過74億元新臺幣執行“劍龍級潛艇戰鬥系統提升案”。該項目代號“神龍”計劃,從2018年度開始,首艘潛艇戰鬥系統提升與驗收測試預定在2024年完成,按照日程表,今年應該已經完成岸基測試的驗收。

臺軍方人士透露,為驗證該潛艇在性能提升工程後的各項系統功能及效果能符合預先規劃,當“劍龍”級潛艇經過性能提升相關升級後,便將開始實際海上測試。按照臺灣海軍的聲明,6名該潛艇水兵是在檢查甲板上的脫落裝備時落海,但臺海軍潛艇此前發生裝備脫落的案例僅有帆罩蒙皮脫落,根本算不上大事,因此值得臺海軍緊急下令潛艇上浮檢查的“脫落裝備”,很容易被聯想到是屬於加裝的新式裝備。

失事的臺海軍潛艇

同時,臺海軍也未披露最近接受改進的到底是哪艘潛艇,但報道猜測,如果該潛艇完成升級工作後,勢必需要密集出海實施裝備測試。這也從側面印證瞭出事潛艇可能是在測試新裝備猜測。

而臺灣《聯合報》提出另一種猜測稱,當時該潛艇處於通氣管潛航狀態,結果位於後甲板末端的救難浮標蓋板脫落,導致浮標飄出。

黃圈處為救難浮標蓋板

據稱,該浮標平常收納在艦體外殼與內層壓力殼之間,以很長的鋼纜連結船體,上有蓋板。潛艇一旦遇險沉至海底,浮標可浮在海面上,同時釋放無線電波、聲音與燈光,幫助搜救人員確定水下潛艇位置。然而浮標在航行中脫落,形同拖曳在船艉,一旦被轉動的螺旋槳繞住必然造成損壞。“海虎”號因此上浮並派員出艙,設法排除狀況,結果遭遇大浪,導致部分人員落海。

不管到底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這次事件都堪稱臺海軍潛艇部隊的巨大悲劇。根據氣象資料,從21日晚上開始,由於寒流來襲,小琉球海域水溫低至十八度以下,3名臺海軍失蹤官兵隨時有失溫危險。據臺灣方面統計,2009年9月14日,“海龍”號潛艇在左營軍港外海執行演練任務時,所在海域因受臺風外圍環流影響出現間歇性大浪,時任該艇艇長陳紀宗被襲來的14米巨浪擊中落海,溺水死亡。當時島內媒體稱,陳紀宗落海死亡是“海龍”號潛艇成軍20年以來最嚴重的意外事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海虎”號落海3人遇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果悲劇成真,將創造臺灣潛艇部隊的最慘重傷亡記錄。

諷刺的是,臺軍將這次悲劇的原因推給“風浪太大”,結果卻遭遇氣象部門“打臉”。臺“防長”邱國正宣稱,出事海域當時有八級風浪,臺軍方人士也表示,因突來的湧浪高達10米,才造成人員落海。但有臺灣氣象觀測人員發現,當時該海域的浪高僅1米左右,風力也不強,“依當天風力分析,不太可能出現10米湧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