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發佈公告,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議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12月15日,商務部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的調查最終結論出爐。21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支持相關主管部門采取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措施。朱鳳蓮指出,民進黨在上臺前攻擊ECFA,上臺後不僅不采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修改規則、設置障礙,惡意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嚴重阻礙ECFA實施,導致大陸有關部門不得不中止ECFA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此類問題本可通過兩岸協商予以妥善解決,但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瞭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讓相關問題難以得到妥善解決,兩岸同胞深受其害。”

島內學者:這是第一波

消息一出,震動島內,民進黨當局氣急敗壞。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21日聲稱,大陸貿易壁壘調查報告有“四大不合理”,包括“片面認定”臺方未履行ECFA義務等。民進黨發言人宣稱,大陸過去一段時間對臺“經貿制裁”,“就是要達到以商逼政、以經為政的政治目的”。

島內多方紛紛呼籲臺當局立即與大陸溝通協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21日喊話稱,臺當局應該盡快與對岸重啟ECFA協商機制,以解決貿易爭端。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分析稱,大陸這一舉措第一波受影響的是臺石化產業,而石化產業都跟當局有關,大陸此舉警告性意味非常強,這是第一波,是要讓臺灣“有感”。至於大陸將來是否會采取更嚴厲的“經濟制裁”,甚至把ECFA斷掉,“還是要等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後”。

臺灣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稱,這是大陸對臺政策新模式,一方面促進兩岸融合,另一方面“該談的談、該打的打”。他認為,大陸雖然沒有采取軍事直接施壓,讓臺灣選舉變成“和平與戰爭”的論述,但其意在告知,“繁榮與衰退的選擇,也在這次選戰當中”。

聯合新聞網稱,大陸15日宣告臺灣對大陸產品的限制措施明確構成貿易壁壘,僅6天後“報復手段”就來瞭。報道稱,這是ECFA簽署和生效13年來第一次被部分中止。它的意涵不在於對臺打擊層面究竟多大,而在於正式揭開瞭大陸對臺灣經貿往來采取公事公辦策略的序幕。

在12項產品出口額中,大陸市場占比達84.4%

臺灣海關數據顯示,今年頭11個月,上述12項臺灣相關產品出口至大陸共約18.69億美元,大陸市場在其總出口額中占比達84.4%。其中又以二甲苯為大宗,頭11個月對大陸出口共11.51億美元,大陸市場占比超過92%,影響最大。

“嚇壞!大陸取消ECFA部分關稅優惠,臺灣業者低調急開會”,臺灣《工商時報》21日稱,當天大陸相關措施公告出爐後,島內各大相關公司一大早紛紛開會討論。雖然民進黨當局極力安撫業界,聲稱大陸此舉對臺經濟影響不大,但臺石化公會稱,這次幾乎島內所有石化業都遭到沖擊,而且由於石化原料與眾多產業有密切關系,因此連帶上下遊產業都會被波及。公會呼籲臺當局立刻開啟協商之門,與大陸對談。臺灣工業總會稱,無論是島內大廠還是中型企業,甚至未來其他產業,都將受影響而縮減產能,這勢必將沖擊島內就業。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預測,“(大陸)絕對還有下一波。”

臺灣淡江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21日分析稱,大陸這次動作不是一個“空包彈”,但還留有餘地,主要觀察選後結果。他認為,大陸當然還會有下一步措施,“接下來要擔心占比較大的產業,像機械工具、汽車零配件等”。

臺灣經濟學者吳大任稱,如果ECFA中斷,短期會影響到石化、機械、紡織等特定產業。長期來看,臺灣要加入國際經貿組織都相當困難。他說,臺灣的出口占島內GDP約七成,外貿在臺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ECFA中斷,導致出口受挫,制造業等各產業員工薪資首當其沖,傢庭支出將連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內需、服務業,臺灣經濟將陷入惡性循環。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陸對12項產品采取瞭中止關稅減讓措施,隻是 “略施懲戒”的做法。唐永紅強調,更關鍵的是,ECFA是兩岸基於“九二共識”而簽署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意味著“九二共識”是ECFA運作實施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民進黨當局如果執迷不悟,繼續堅持“臺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麼不排除大陸不得不進一步更大幅度地調整對臺貿易政策,甚至是根本性的改變。屆時,嚴重依賴兩岸經貿關系的臺灣經濟可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大陸此舉也是“警醒臺灣民眾”

2010年6月29日,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署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並於當年9月12日正式生效。多年來,大陸始終切實履行承諾,推動和保障瞭ECFA的生效和實施,給兩岸特別是臺灣相關企業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根據該協議,大陸同意對臺灣降稅項目多達539項。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大陸已累計對臺減免關稅85.2億美元,臺灣有61傢金融企業和2065傢非金融企業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在大陸提供服務。

臺經濟學者曾志超表示,臺灣出口至大陸的ECFA相關關稅減讓項目貨品,每年出口額都在200億美元上下,每年可減免8億至10億美元關稅。反觀大陸出口到臺灣的相關貨品,近些年來隻有兩年的減免關稅超過1億美元。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直言,“ECFA可以說是對臺灣效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民進黨在上臺前,一直對ECFA進行攻擊,蔡英文上臺前曾抹黑“ECFA是臺灣民眾的糖衣毒藥”。但是,民進黨當局上臺後,一方面對ECFA的好處全然承受,另一方面又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阻撓破壞兩岸經濟的正常交流合作。

唐永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大陸公佈ECFA對臺部分產品中止關稅減讓措施,就是對臺灣采取歧視性貿易限制的一種反制措施,完全合理合法合情。他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不僅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還勾連外部勢力,妄圖分裂國傢領土,危害國傢安全。大陸取消ECFA部分關稅減讓措施,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唐永紅認為,大陸此舉也是警醒臺灣民眾,選擇支持“臺獨”的民進黨,是極其錯誤的政治選擇。

臺灣《工商時報》稱,ECFA所構建的兩岸經貿臍帶,讓兩岸人員、投資、貿易能維持相當的熱度,一定程度上緩解瞭兩岸緊張關系。臺灣應思考,以外貿為主的臺灣,要與大陸經貿“脫鉤”不現實。而從兩岸“小三通”到“大三通”、陸客來臺觀光、陸生就讀以及大陸投資,臺灣每次對大陸開放,都有人指稱將造成“木馬屠城”。然而,事實證明,在一定的規范下,對大陸開放為臺灣帶來瞭經濟利益和安全保障。文章稱,兩岸合作得越多,反而能建構更安全的臺灣,“不斷訴諸恐懼,隻會讓兩岸原本可能的合作變成對抗”。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撰文稱,ECFA對臺效益顯著,ECFA還涉及大陸對臺服務業的開放,包括臺資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臺資設立獨資醫院、臺灣電影進軍大陸。僅以臺灣電影來說,近幾年來其在大陸的票房收入遠高於來臺放映的大陸電影。高孔廉稱,若ECFA沒瞭,則臺灣的免稅覆蓋率將是周邊地區最少的,勢必成為“亞洲孤兒”。

中時電子報的社論稱,若民進黨勝選,未來臺灣必然面對如下情境:第一,大陸依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全面調升對臺灣產品的進口關稅,甚至對等反制並禁止大量臺灣產品進口;第二,ECFA相關產品項目的零關稅待遇取消,給臺灣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臺商出走、外資逃離、失業率飆升。臺灣年輕人“不僅將要面對上戰場的恐懼,還要吞下經濟蕭條的苦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