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人類連警告都不怎麼聽,怎能指望他們聽忠告?

——喬納森·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

關於大陸對臺的貿易壁壘調查以及ECFA,我已談過很多次,立場也很清楚:政治性經貿讓利沒有可持續性;政治效果要“結束讓利”後才看得出來;讓臺灣人民“體感真相”,對兩岸都好。總而言之,盡早恢復公平的兩岸經貿,才能解放所有人,包括大陸與臺灣人民和產業。

調查結果毫無爭議,道理站在大陸這邊,我隻擔心,棍子舉起來,卻始終沒打下去,讓孩子會笑你不敢真打,行為益發肆無忌憚。貿易壁壘,就是慣出來的。

相關經貿數據已闡述多次,這裡就不再覆述,簡單一句話,停止ECFA會嚴重沖擊臺灣傳統產業。本文就集中討論這種沖擊在幾個層面上的可能效應。

首先是對選情的影響。

大陸於12月15日公佈調查結果,並認定臺灣對大陸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後,綠營端出瞭早已準備好的說法:“中國介選”,大陸違反WTO相關機制與規范,而藍營與中共裡應外合,呼籲北京停止政治操弄。

民進黨隻有“顛倒是非”一招混跡江湖,輿論認真去談兩岸誰對誰錯就太傻瞭,因此在野陣營都將焦點放在“綠營無法解決問題”上。藍白陣營的主張還算一致,“遵循WTO規范,與大陸溝通協商”,也隻有趙少康夠傻,稱“臺灣小、大陸大,臺灣對農產品、商品作適度保護是應該的”。

“大讓小”是趙少康一貫的論調,吃定大陸不得不為攏絡臺灣人民而讓利,歧視性邏輯囂張跋扈,怎麼不要求美國“大讓小”?開放進口美國萊豬,保護瞭本土豬農嗎?難道美國“小”?獲趙少康之流曲線助選,賴清德萬幸。

各陣營的選舉語言,相互抵銷,因此要論調查結果對選情的影響,目前還是微乎其微。畢竟,棒子還隻是舉起來而已。

作為利益受損的主體,工商業為什麼不太敢吭聲?因為民進黨正在調動司法資源,為正常兩岸交流的人員羅織罪名,如檢調約談41位到大陸旅遊的臺北裡長,並以“反滲透法”恫嚇之。商人趨利避害,哪裡敢吭什麼聲?

換言之,貿易壁壘調查與ECFA議題,要等選舉過後方能正常討論。臺灣司法動態也是選情指標,如果在野黨有獲勝之可能,檢調基本上不會貿然幫執政黨“維穩”選情,有時甚至會上演“窩裡反”。這次,無論藍白陣營將自己選情吹得多麼樂觀,顯然,檢調並不買單,地下賭盤也不看好。

其次是對臺灣經貿的影響。

受到沖擊的傳統產業粗分為兩種:一是可以外移的,一是不能外移的。前者諸如石化業、機械業、紡織業等,貿易金額較大;後者就是農漁產業,貿易金額較小。

臺灣若受到大陸對等報復,可外移的產業會到大陸與東南亞設廠,尋求RCEP低/免關稅保護傘。不可外移的產業,就隻能坐等“政府補助”。換言之,若大陸斷開ECFA,臺灣傳產會走向“去工業化”以及農漁業萎縮的道路。

大陸需不需要順勢吸引臺資赴陸?這個問題比較復雜,要視各個產業需不需要避開政治風險,需要者還是會跑到東南亞,不需要者,也得看大陸願不願意將臺商待遇與陸商公平對等,以及臺商能否適應大陸的產業升級等等問題。總之,如何處理外移的臺資,要看大陸在區域經貿上的總體策略。

沖擊也會促發兩種相反的結果,一是不支倒地,二是絕處逢生。以市場概念看,體質不佳的企業本來就應該淘汰,ECFA其實是將這類企業送入加護病房延命。中斷ECFA,則可以讓有決心與能力的企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民進黨說ECFA是“糖衣毒藥”,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部分正確,為什麼呢?投資給正確的人,他會將本求利,投資給錯誤的人,他會全數敗光。而民進黨,就是錯誤的人,ECFA的好處給到治理無能的綠營手上,等於阻絕瞭臺灣產業升級的機會,因為他們沒有將政治性獲利投資於中長期的經貿發展。

臺灣樹起的貿易壁壘,就是“糖衣毒藥”的產物,阻止瞭臺灣傳統產業接受外部競爭的機會,不正常延命。趙少康的“大讓小”論調,恰恰毒害瞭那些產業,而臺灣的“缺蛋危機”,一舉掀開瞭本土產業落伍的真貌。

要說藍營比較能善用ECFA,較能將獲益投資於產業升級,其實也是個問號,因為藍營始終無法克服綠營民粹扯後腿的各種手段,有心也是無力。“太陽花運動”就是顯例,這是一個以保護本土產業為名,阻斷兩岸服務貿易正常交流,也阻絕本土產業升級機會的民粹運動,結果藍營完敗。

那麼柯文哲呢?簡單說,柯黨在經貿問題上既無人才,也無定見。往好處想,一張白紙塗鴉空間大;往壞處想,它的主要支持者親綠,難以指望柯能突破“經貿民粹化”的同溫層。與藍營病灶相仿,白營也缺乏克服綠色民粹的必勝之道。不能指望一個政策意見初一十五不一樣的投機者。

因此,無論明年之後臺灣哪個黨主政,大陸中斷ECFA對誰都是好事,產業該外移的外移,該萎縮的萎縮,恢復市場淘汰機能,才有望促進經貿正常發展;政黨則該挨打的挨打,該從良的從良,兩岸政經打掉重練,最大程度杜絕政客恃寵而驕,或者反咬一口。

那麼,中斷ECFA之後,大陸是否就失去瞭兩岸主要黏著劑呢?這就是政治問題瞭。

其三就看政治影響。

在臺灣,沒有人將此事件視為經貿事件,均以政治問題看待,然而,三個政黨都避開政治對話的選項,在野黨也隻敢訴求於經貿層面解決爭端,回避問題癥結,主要原因就是怕影響自己的選情。

站在統派立場,個人希望這是“逼統”的開始,經濟面與政治面應互為表裡,切不能讓臺灣政黨還有“先經後政”的妄念,無論誰當選。須知,自馬英九執政算起至今,“先經”已走瞭15年,嬰兒都已上高中,大陸若再不施壓,臺灣會“隻經不政”到海枯石爛。

根據大陸“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33條,若調查結果認定存在貿易壁壘,商務部得視情況采取以下措施:“一、進行雙邊磋商;二、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三、采取其他適當的措施。”

民進黨當局主張透過WTO協商,這是蓄意給國際社會“兩個主權國傢”的錯覺,因此措施二不可取。此外,大陸也沒有必要視選舉結果,決定是否要求進行雙邊磋商。賴當選自然不應與之磋商,侯、柯當選,勢必龜龜毛毛拖延談判,致使大陸權益持續受損,因此措施一也不可取。

由於臺灣並未履行ECFA締約方義務,逐步減少或消除貨物貿易壁壘,因此大陸有權單方終止ECFA。換言之,大陸可采措施三,逕行中止ECFA,甚至可視情況將進口禁令擴大到2509項貿易壁壘的其他項目,如此才能逼臺灣面對並解決問題。

臺灣出口大陸占整體比重近40%,去年兩岸貿易臺灣順差1565億美元。去掉這個順差,臺灣就是逆差經濟體,而大陸可在不嚴重損及己方利益的狀況下,輕易讓臺灣掉入逆差泥淖。

此外,中止ECFA對臺灣的沖擊主要是傳統產業的就業。臺灣總就業人口約1152萬人,農林漁牧業就業人口約56萬人,工業約408萬人,工業中的泛半導體產業就業人口約80萬。粗粗估算下,大陸若不對半導體貿易動手,隻針對傳統產業,則有能力瞬間讓200-300萬臺灣勞工面臨失業危機,並連動影響680萬服務業勞工。

動輒以百萬計的失業,或減薪,或被迫提前退休,勢將嚴重沖擊執政黨。當然,這不會一夜發生,就業崗位的消失會隨著產業外移或倒閉而漸次出現,但等待失業的勞工將承受巨大的無形壓力,進而影響政局。

那麼,臺灣能否將40%都轉移到其他經濟體呢?簡答就是“不能”,沒有企業指望臺灣能成功洽簽國際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這些民進黨都試過瞭,不曾有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不能做數,那是“類殖民倡議”)。

簡言之,政治影響主要來自社會面的就業沖擊。農漁民尚可撒錢瞭事,傳統工業就很難瞭。一方面農漁民就業人口較少,且大都在兼職其他行業,但工廠工人數量龐大,職業型態難以兼職,失業即斷炊。

隻有發現瞭痛苦的真相,臺灣社會才能深切領悟兩岸關系的重要,而這就是最好的“黏著劑”。

一定會有藍綠白政客喊話北京,“別將臺灣人民推更遠”諸如此類的不實恫嚇,但這15來的兩岸交流歷史證明,隻要存在人為的政治操弄,友善換來的隻有敵意,那不如反向操作,看看“敵意”能否換來友善。

我賭能。說極端點,“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

臺灣享受兩岸貿易順差1565億美元,卻禁止進口大陸商品高達2509項,而且逐年遞增,還污名化大陸的友善對待。這種極度的扭曲,已經慣出瞭許許多多的畸言怪論,諸如:“不是臺灣需要大陸,而是大陸需要臺灣”,“臺灣小、大陸大,所以大陸要讓”,“民進黨隻吃ECFA的糖衣,沒吃毒藥”。

事實上,臺灣年輕人並不覺得ECFA應該持續,他們認為不該太依賴大陸;藍營選民也質疑大陸為什麼要讓利給綠營,大陸人民立場更是不必說瞭。因此,恢復公平貿易,是順天應民,解放所有人,大陸無需顧慮太多,當斷則斷,大破大立。

人類連警告都不怎麼聽,怎能指望他們聽忠告?警告、忠告均無效,一棒子打下去最有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