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5日報道,臺軍陸戰隊於上月底,在臺灣本島18處地點“紅色沙灘”完成瞭首輪“兩棲登陸驗證”,目的是驗證臺島各地的灘頭中,便於登陸的比例等要點數據,將其結果作為臺軍調整兵力部署,強化防禦作戰的相關依據。
11月30日,臺軍AAV7兩棲裝甲車在高雄西子灣進行“試登”
根據臺軍早年間制定的可被登陸區域評定分級,依上陸從易到難程度分為紅、黃、藍三個級別,自今年上半年開始,臺海軍“一五一艦隊”(即臺海軍登陸、運輸艦部隊,下轄“武夷”、“磐石”兩艘補給艦,還有“中和”、“旭海”、“玉山”等各型登陸艦以及登陸艇——編輯註),動員“中和”號坦克登陸艦搭載AAV7兩棲裝甲車,在臺島各地被認為屬於“易於登陸”的“紅色沙灘”,實施兩棲試登,首次測試於今年3月23日在桃園竹圍漁港海灘實施,在“歷經多次海象不佳”之後,成功完成測試,期間6月在新北的登陸更是因海況不佳,在19日與20日連續兩天“臨時取消”,而這一系列登陸測試的最後一次則是11月30日在高雄西子灣進行的登陸測試,今年度內總計完成瞭18處海灘的登陸驗證,其中多次在同一天內“試登”瞭兩到三處灘頭。
6月19日,臺軍“中和”號坦克登陸艦來到林口外海,但當天因海況不佳取消試登
報道羅列瞭這些進行驗證的這18處“紅色沙灘”,包括桃園市竹圍漁港南側沙灘,新北市林口寶鬥厝,金山中角灣、水尾漁港沙灘、石角,淡水沙倫、八裡挖子尾,宜蘭利澤、壯圍、頭城,花蓮七星潭,臺東知本沙灘,臺南安平、黃金沙灘、喜樹沙灘,臺中大安沙灘、梧棲沙灘,高雄七子灣沙灘。
18處標記的紅點,為本輪“兩棲登陸驗證”所實施的臺島18處沙灘位置
報道稱,在美國方面敦促臺灣當局強化防衛能力與“韌性”後,臺防務部門除瞭強化後備軍人教召、延長“義務役”服役期限之外,還將重新針對本島防禦進行調整部署,但此前臺陸、海軍方面每半年一次提交到臺防務部門的“軍事要地資料”(原文稱“兵要”)多年來都大同小異,尤其是在理論上“最易於登陸”的“紅色沙灘”部分嚴重缺乏實際驗證。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就此下令,驗證臺軍部隊所提交的“兵要”調查是符合現實抑或脫離實際,借由測試性登陸以驗證各地海岸數據,如沙灘坡度、灘頭狀況、淺水海底是砂質或礫石等自然情況,登陸編波上岸路徑寬度等“灘頭比”數據,根據數據調整地面部署,在最可能遭登陸地部署對美軍購的新式武器裝備,投入重兵和強化火力。
然而這一大張旗鼓的驗證卻招來瞭多方質疑,聯合報另一篇報道先是依據查閱臺經濟部門的沿海工業區和海岸侵蝕區分佈圖,認為由於島內近年來工業發展的沿海工程,使得臺防務部門認定的許多“紅色沙灘”已經與現狀出現脫節,臺當局在選舉年進行這一驗證恐有“試圖營造全民皆兵氛圍,以恐嚇自己人為目的”之嫌,而媒體記者在試登現場發現,“中和”號登陸艦攜帶的AAV7兩棲裝甲車每次至多也隻有兩批三至七輛而已,這種“試登”根本達不到哪怕連級規模,其真正測試效果讓人生疑。
而一位來自臺“政策研究基金會”的副研究員揭仲倒是認為正是因為島上各處海灘條件隨時間變化和經濟發展有所變化,所以有必要進行重新驗證,但他提出瞭另一方面質疑,認為以臺軍現有的裝備,隻能完成傳統的兩棲登陸作戰,也意味著模擬的也隻會是比較陳舊的登陸模式,對解放軍目前的聯合登島作戰似乎“缺乏足夠的認識”,特別是臺軍從未裝備過氣墊登陸艇,從而根本無法通過實兵驗證解放軍使用氣墊登陸艇等現代化高速登陸載具時,其登陸地點、上陸路徑和兵力規模,修訂後的防禦計劃仍然會在判斷解放軍行動的環節失真。
由於臺軍根本沒有裝備氣墊登陸艇,故此根本無法進行這種高速登陸投送載具的模擬,而基於這種模擬制定防禦計劃更是無稽之談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