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藍白合”未見分曉之時,民進黨方面就開始敲鑼打鼓狂吹“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與“臺獨頑固分子”蕭美琴的“雙獨組合”。尤其綠營媒體、網軍更是一邊嘲笑在野整合不順,一邊爆贊“雙獨”陣容無懈可擊。

諷刺的是,從最近出爐的多傢民調來看,“賴蕭配”雖仍保持領先位置,但領先幅度卻越來越小,不少民調甚至“小”到誤差范圍之內,等於與第二名打成平手。

為什麼綠營的“黃金搭檔”卻在民調裡翻瞭車?島內輿論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賴蕭支持度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國民黨陣營的有效整合和強勢崛起。

在藍白合作確定破局後,侯友宜陣營幾乎在一夜之間找來“戰鬥藍”領軍人物、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擔任副手,組成“侯康配”。

趙少康名望夠高、招牌夠亮、戰鬥力十足,早年即有“政治金童”封號,其發起的“戰鬥藍”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的勝選率高達90%。趙少康在政治領域和媒體圈能量驚人,被前“立委”郭正亮稱為“百搭”候選人。

對於侯友宜能說動趙少康,藍營支持者既驚且喜,一掃今年選戰以來的低迷士氣。再加上,此前另一位藍軍“靈魂人物”——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被列在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一名,也讓不少深藍支持者選擇歸隊。

除瞭侯、趙、韓三大引擎外,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臺中市長盧秀燕等藍營要角也紛紛全力投入,積極造勢。趙少康在被公佈為副手當天,就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提出北部大贏、南部小輸、中部固守的“勝選方程式”。“侯康配”支持度在一連串利好中顯著上漲。一方面與第三名的民眾黨拉開差距,另一方面也持續逼近排名領先的民進黨。

因侯康崛起以致賴蕭下滑的分析,表面看起來頗符合選戰中此消彼長的變化。但仔細看來,並不盡然。目前島內各黨派支持陣營相對穩固,而國民黨的整合效果仍表現在對藍營支持者的歸隊號召上。賴蕭的下滑顯然是中間選民開始拋棄民進黨瞭。

為什麼賴蕭組隊會造成中間選民的松動?簡而言之,這個民進黨自詡的“最強組合”也是民眾眼中的“最獨組合”。“臺獨”意味著戰爭,“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這既是大陸的底線和紅線,也逐漸成為島內社會的主流認知。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俄烏沖突實在太過慘烈瞭,臺灣民眾不能承受生靈塗炭、無處流亡、死傷遍地的後果,偏偏民進黨受美國的擺弄,不斷挑釁大陸,向戰爭挺進,違反“維持現狀”的底線。年輕人厭惡民進黨,不願意上戰場的現實擺在眼前,這迫使民進黨改變。

文章指出,面對民眾厭戰、反戰、拒戰的總體氛圍,賴清德改變策略,宣稱要跟大陸和解,彷彿“臺獨金孫”一夕變色,明天就可以重新跟大陸建立互信一樣。事實上,他的口頭宣告是沒有人相信的。因為,民進黨沒有改變“臺獨黨綱”,征兵制度沒變,從美國進口武器也不斷增長。民進黨當局沒有一個堅定的、可信任的、長期的兩岸和平政策。這是賴清德最大的危機。

除瞭引戰臺海的威脅之外,賴蕭也無法滿足臺灣老百姓要過好日子的願望。

賴蕭搭檔參選後,采取一系列動作所謂“提振士氣”。臺灣時事評論員王炳忠表示,這些動作既不回歸務實的島內經濟發展,又企圖回避掉民進黨當局這些年貪污腐敗無能的弊案,事實上是“賴蕭配”最大的軟肋所在。再怎麼粉飾,也抵消不瞭民進黨的8年魔咒。

《聯合報》文章曾指出,民進黨當局堅持“抗中保臺”,力促降低對大陸市場依賴,冀望兩岸產業“脫鉤”,欲完全切斷兩岸經濟關系。諷刺的是,正是在蔡英文任內,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達到創紀錄的43.9%。

今年以來,臺灣經濟各項數據皆不如人意。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2.3%,創下史上最長連17黑紀錄。今年1月到10月衰退幅度更大,其中制造業生產年減高達14.8%。稍早公佈的10月外銷訂單,也出現連14個月衰退,出口年增率連12黑後,好不容易於9月翻正,但10月又陷入衰退。

臺灣《旺報》評論指出,工業生產、外銷訂單、出口全面衰退,臺灣經濟泥足深陷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此嚴峻情勢,民進黨當局卻置若罔聞。文章提出擔憂,“獨上加獨”的“賴蕭配”如果真的勝選,兩岸之間恐難有寧日。伴隨而來的將是經貿沖突與對立加劇,無形中也會升高兩岸經貿斷鏈風險,未來經濟情勢肯定更為雪上加霜。

總而言之,2024選舉既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也是“繁榮與衰退”的選擇。“臺獨工作者”就是“麻煩制造者”“戰爭制造者”,“獨獨配”就是“害臺配”。在各陣營民調漲跌變動的背後,更值得註意的是,臺灣社會廣大民眾的覺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