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今天是2023年11月28日,距離2024年臺灣大選(2024年1月13日)還有45天。

自11月24日非綠陣營整合失敗,臺灣大選出現三組參選人之後,5天來,藍白雙方的表現耐人尋味,有點藕斷絲連、希望再續前緣的味道。

柯文哲公開呼應瞭外界的提議,認為“藍白合”雖然失敗瞭,但可以向“藍白和”的方向努力。

27日,柯文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就算沒有“藍白合”,還是要“藍白和”,可互相幫忙的地方,還是要互相幫忙,隻是每個政黨還是有其主體性。

柯文哲甚至提出瞭具體的方案。他說,區域“立委”選舉方面,他計算過,有十幾席是屬於“伯仲之間”。這十幾席“立委”,需要柯文哲幫忙(國民黨候選人)才會贏。柯文哲提醒國民黨,要想清楚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

柯文哲的這個建議,對國民黨而言,應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目前的形勢分析,此次臺灣大選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中,將民進黨的“立法院”席次打到半數以下,實現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民進黨“立法院”席次不過半,就是三黨皆不過半(國民黨和民眾黨都不可能單獨過半),這樣一來,藍白在“立法院”聯手,就能對當局的執政形成有效的制衡。

問題是,此前國民黨已經下達瞭禁令,不允許柯文哲為本黨的“立委”參選人站臺。如果國民黨解除禁令,不但是朝令夕改,而且柯文哲也有可能借助為國民黨“立委”參選人站臺的機會,為自己的臺灣領導人大選拉票。

柯文哲大概就是這麼想的,從“立委”合作開始,操作非綠陣營的棄保,讓選民放棄侯友宜,投自己的票。

無獨有偶,藍營方面的心思,和柯文哲一樣,既想和對方成為隊友(下架民進黨),又視對方為對手(意圖獨占鰲頭)。

藍營媒體《中國時報》在藍白合關鍵時刻曾以社論的方式對柯文哲口出惡言,今天又以社論的方式對柯文哲進行瞭充分的肯定。

今天的《中國時報》發表題為“侯康配翻轉臺灣的最後一裡工程”的社論,表示臺灣的選民以40歲為一道分界線,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支持柯文哲的居多;40歲以上的壯銀世代,支持侯友宜的居多。“如何弭平進而爭取跨世代支持,其實就是在野候選人在不到50天的選戰裡下架民進黨、翻轉臺灣的關鍵。”

社論分析:“要爭取年輕族群,就必須理解柯文哲崛起,以及青年世代對藍綠治理臺灣20多年,卻造成一整個新世代失落,對未來感到無望的憤怒。”

社論為國民黨支招:“泛藍凝聚之後,就必須針對青年世代關註的居住正義、財政紀律、交通安全、司法改革等議題,進行重點著墨,不隻是從政策面,而要從價值面來爭取年輕族群。”

另一傢藍營媒體《聯合報》也以社論的方式,呼籲“藍白和”。

昨天的《聯合報》發表題為“政黨輪替不放棄,隻是任務更艱巨”的社論,表示此次臺灣大選如果要達成政黨輪替的目標,可能在三種情境下達成:一是壓低賴蕭配得票率,讓侯康配或柯盈配勝出;二是集中非綠選票,也就是產生棄保效應,選票集中侯康配或柯盈配;三是賴蕭配勉強獲勝,“立委”卻慘敗,且國民黨席次過半,或藍白聯合過半,在野陣營有較大能量制衡行政當局。

社論認為,無論上述三種情境是否可能,可斷言都不會在藍白自相殘殺下發生。一旦藍白惡性競爭,就隻會令民眾感到厭惡。如此,不僅侯康配、柯盈配都隻是爭第二,“立委”選情亦將受累。

現在的情況是,“藍白合”失敗剛過去5天,雙方雖餘怨未消,但都沒有惡言相向。

雙方都在互相試探。

“藍白合”往矣,2.0版的“藍白和”能實現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