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如果要我列出“禍臺”清單,應該不難列出一個營的數量,約400名。若按排名濃縮成一個8人的班隊,李登輝與陳水扁也擠不進這小隊伍,但趙少康在裡面。
將民主商業化,致使臺灣社會高度政治化,趙少康不是罪魁,也是禍首。政論節目雖不是從他開始的,卻是被他做成大生意的。“臺獨”既是他的論敵,同時也是他的座上賓,與生意裡不可或缺的金雞母。
這次選舉,“少康幫”若幹成員大露餡,許多藍營支持者突然驚覺,原來這也是一個雙標成癮的小團體,挺侯挺到鬼見愁。不是不能挺侯,而是這幫人違背瞭基於事實評論的基本原則,而這原則是他們長年的自我標榜。該幫裝清高,長達二十年。
現在,趙少康終於擠進“副總統參選人”的位置,郭臺銘不要的,柯文哲嫌棄的,趙搶著要。
在“柯郭侯肉搏戰”結束後,郭臺銘棄選,柯、侯各奔前程,副手也終於底定曝光。柯的副手吳欣盈,知名度當然遠不及趙,但吳作為副手恰如其分;趙少康倒像選正的,侯友宜猶如恭立在趙身後長長的陰影裡。
趙出線,新聞性當然非常強,消息瞬間傳遍兩岸,“趙吹”紛紛出籠,好似藍營選情終於撥雲見日。臺灣親藍媒體用“興奮體”高捧趙的政治份量與選舉能量,揶揄柯文哲應該悔不當初,沒認份做侯副手,現在隻好等著被邊緣化。
綠營隨即動用執政資源卡趙,高呼“政媒兩棲”違法失德,要求趙請辭中廣董事長。對此,趙少康直言“賴清德真的怕我”,嗆“綠營政媒勾結好意思檢討我”,拒辭媒體董座。
24小時內的發展,暴露瞭第一個問題,副手光芒蓋過正的。
到底是“侯康配”而不是“康侯配”?
趙少康的喧賓奪主,並不隻是“趙吹”與“趙黑”的功勞,趙本人也直白暢言“侯友宜的許多政見是我原來的政見”,這話還是侯緊挨在他身旁時說的。嫌侯友宜草包形象不夠明確嗎?
“趙吹們”與趙自己,無意間邊緣化瞭侯友宜,而不是柯文哲,因為主流媒體之外,網絡上多得是“柯吹”為柯維持聲勢。反觀藍營支持者,難道不會納悶,為何是“侯康配”而不是“康侯配”?
做侯的副手,就是要有做“保姆”的覺悟,所以柯文哲很不想被拖進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趙少康看起來雖像超級保姆,但其性格作風很容易自動升格為“親爹”。
不但形象如此,連政見恐怕也如此,“戰鬥藍”的八大政見其實與侯營多所捍格,如兵役、兩岸、課綱等等,這就暴露瞭第二個問題,現在是聽趙的,還是聽侯的?
眾所周知,趙少康,吵架不會輸,但專出餿主意。
趙少康確實是個很有戰力的角色,金是內鬥小刀,趙就是外鬥關刀,而在藍白決裂之後,藍營勢必發起“棄柯保侯”巷戰,按照此前的“毀郭”模式再玩一次,鋪天蓋地,全面詆毀柯文哲。
這便浮現瞭第三個問題:臺灣選舉,賣慘者吃香。賣慘,就是侯友宜篤信的“哀兵必勝”之道,而有瞭趙少康的戰力,加上藍綠夾殺,哀兵就是柯營,而非侯營。因此即便柯文哲無法“必勝”,藍營選情卻恐遭背水一戰的柯營所抵消。
以上三個問題,解方都在於保姆懂不懂掌握分寸。但“親爹”會節制嗎?
那麼,以下探討三個懸疑:其一是上次未解答的“什麼因素決定柯粉的投票意向”,其二是“趙少康有用嗎”,其三是“柯文哲的挑戰為何”。
意識形態對決,賴大概率當選
走出無意義的喧囂,靜下心評估最終勝負,我認為“選舉性質”是關鍵,此其一。
想贏,藍,白,郭一個都不能少,此其二。緊抱年輕選民才有機會創造奇跡,此其三。侯友宜是在野陣營最大包袱,此其四。無論勝負為何,柯黨都是贏傢,此其五。郭臺銘支持誰,誰就至少是第二名,此其六。藍白分裂,唯韓國瑜與柯郭合作,方能為在野陣營爭取“立委”多數席次,此其七。國民黨的選情評估與所持民調不可信,此其八。美國就是隻挺賴清德,此其九。
何謂“選舉性質”?近日的阿根廷選舉是一場救經濟的選舉,性質是經濟方法論,手段是民粹;臺灣的換屆選舉性質則自2000年後,每一次都是意識形態之爭——定性為“統獨之爭”並不精確,嚴格說來是“獨立方法論”——而不是經濟與體制改革。
“獨立方法論”,綠營是簡單明瞭,藍營是欲語還休。呂秀蓮曾說,“臺獨”“華獨”一傢親,意思是“臺獨”為先,“華獨”為底線,那麼哪一方比較容易炒作民粹?當然是“臺獨”。
因此,隻要是意識形態對決,綠營占優勢,尤其在中美關系丕變後更是如此。藍營失敗經驗豐富,選前一個月的封關民調,若藍營支持度沒贏過綠營15%,都有輸的可能。反觀非意識形態對決的縣市層級選舉,隻要“中央層級”是綠營當傢,藍營的贏面都大。
一般認為綠比藍更會選舉,其實不大精確,相對客觀地看,與其說綠營很會選舉,不如說藍營始終無法克服意識形態對決的弱勢格局。這與國民黨在思想論述上的“失魂”有直接關聯,而年輕選民普遍厭惡失魂之黨,中間選民則傾向投給看起來勝率較高的選項。
換言之,隻要將選舉性質轉變為非意識形態對決,且這次在野陣營“大致團結”,賴清德的勝率才會低於50%。反之,光憑在野大團結,但選戰性質卻由國民黨主導,並被拖入意識形態對決,贏的機率仍不到一半,更遑論在野分裂。
以上所述9個要點,後8個都是由“選舉性質”為推論基礎的結論,所以最終勝負,並沒有因在野分裂而提前結束,隻是在野黨勝選機率很小,想政黨輪替,需要奇跡。而根據要點二,緊抱年輕選民才有機會創造奇跡。
問題是,趙少康正式成為副手後,仍將選舉性質定為“戰爭與和平”,這就是意識形態對決。
我原先也認為“戰爭與和平”是最佳策略,但那是立論在中美關系緊張的基礎上。臺海在軍事層面劍拔弩張,臺灣民眾有點“戰爭感”,有利於在選舉中打“戰爭牌”,在野陣營不必怕意識形態對決。不過,11月,中美恢復瞭軍事高層溝通,降低瞭不確定性,“戰爭牌”就不大靈光瞭。
除非,選前一周解放軍機日日飛越“臺北總統府”,或發生類似很有體感的煙硝味,那賴清德必敗。
在和戰策略下,趙少康主張兵役恢復四個月,又曾嗆朱立倫“不要做美國棋子”,不論其立場對錯,與美國對著幹,就問侯友宜敢是不敢?那麼,趙到底是為侯加分,還是減分,恐怕很難說,而這就是綠營見縫插針,將選戰拉回意識形態對決的最佳攻擊點。
一句話,趙少康若有用,此前就不必藍白合瞭。事實上,此前趙想選“總統”,民調支持度是個位數,與說“和平統一救臺灣”的王建煊差不多。
什麼因素決定柯粉的投票意向?
說到底,在野陣營求勝,重點並不在於六成選民“希望”政黨輪替,而在於六成選民是否有一致的“決心”政黨輪替。下決心,需要強烈誘因,對支持者年齡都在40歲以下的柯營而言,“決心=打破藍綠”,但對中老年支持的藍營而言,“決心=反獨反戰”。
藍白兩造是否能整合決心意——心靈契合不可能,至少要有可靠的交集——才是關鍵,因為此攸關選舉性質,而在藍白合的過程中,觀眾隻看到幾個大咖鬥法,卻沒見到有人在“決心層面”上建立共識,這就註定瞭分手。甚至就算合作,也是同床異夢。
趙少康的作用,隻是讓藍白更為對立,選舉性質更分歧,戰力自然相互抵銷,而藍白壁壘分明,針鋒相對,當然會連帶影響“立委”選情。
重點是,趙代表的是深藍,並沒有拓展票源的能力,因此其作用隻有一個,就是虛張聲勢,以壓低白營支持度,氣吞小黨。不過很難如願,因為柯粉都很年輕,愈打愈硬,創造奇跡的意念也愈強。況且,柯粉部分是淺綠,此族群更排斥深藍,趙隻會激發柯營的鬥志,而非相反。
柯粉的主要特征有二:“渴求政治翻新”,“重監督,不在意政局是否穩定”。前者等同於革命,後者則顯示柯粉會分裂投票,“總統”投柯,“立委”投綠,不想投藍。
此兩個特征決定瞭藍營一不小心就會雙輸的結局。而柯文哲若選不上,柯粉就會在“立委”(主要是政黨票)選舉裡集中支持白營,符合柯文哲參選初衷。
因此可以說,隻要白營能在氣勢上壓過藍營,賴清德的支持度就很難上升,若情況相反,柯粉會大量轉投賴營。簡言之,國民黨的“棄柯保侯”愈成功,賴清德票就愈多;但白營的“棄侯保柯”愈成功,賴清德就愈難當選。
“棄侯保柯”,才能避免意識形態對決。隻是,藍營仍有可觀的鐵粉,很難被完全邊緣化,且主流媒體加上假民調皆反柯,“棄侯保柯”殊為不易,這就牽涉到柯文哲的人格弱點與戰略矛盾。
柯文哲的挑戰為何?
藍白徹底決裂後,柯文哲面臨藍綠夾殺。曾經一度自以為是,冷落郭臺銘的柯,現在隻能對郭“抱緊處理”,又輪到郭臺銘掌握“冷落權”瞭。
盡管柯文哲訴求“打破藍綠,翻新政治”,但他是現實主義者,而不是“夢想傢”,訴求的改變是從“利”出發,而不是從“義”,所以,恐怕至今他都沒意識到自己在搞革命,但他的支持者卻覺得是。
一心賭理念,就不會在密室裡棄械投降,但之所以投降,是因為柯的支持度遇到瓶頸。
柯文哲與白營戰狼派幕僚黃珊珊
想改變數十年累積而成的兩黨政治,絕無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歷史上,革命一次就成功的例子是零,無論濺血不濺血,革命需要經歷一段慘烈的過程,沒有犧牲就不會成功。事實是,柯黨不曾付出過什麼慘烈的犧牲,缺乏革命底氣。
此外,訴求革命的選戰,手段幾乎都是民粹,因為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訴求,但柯文哲反其道而行,自我標榜科學、理性,自己又是現實主義者,處處投機,句句空話,那還搞什麼革命呢?
不得不說,上一次大選,韓國瑜訴求“愛與包容”,也是昏招。沒有戰士右臉被打,左臉也伸過去的,選戰是賭命,不是請客喝酒,更別說訴求革命的選戰瞭。
因此,柯文哲發生瞭戰略矛盾的問題,不是訴求有錯,而是太低估實現訴求的成本。所以柯簽下賣身契後,柯黨才會抱團痛哭,致使現實所需的藍白合作也無可挽回。
此一戰略矛盾,凸顯瞭柯文哲的膽小、投機,意志力不堅,卻又過度自信的性格弱點。在藍白郭那場最後的決戰裡,五個人中就隻有柯文哲抱頭沮喪,完全沒有大將風范,連那個在日本意興風發、談笑自若的青山文哲也不見瞭。
所以此前才說,渴望革命的柯粉,是所托非人。革命事業落在騎墻者的肩上,是臺灣民主之恥。
但話說回來,要避免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柯黨扮演的是關鍵角色,如上分析,藍營堅壁清野的“棄柯保侯”,最大得利者就是民進黨。如果在野陣營的底線是“總統”選舉失敗,“立委”席次藍白也要過半,理性上就得“棄侯保柯”,留一口氣給柯粉,也留一口氣給藍營鴿派。
原先被送上“豬狗不如”刑臺的郭臺銘解套瞭,藍營正用同樣的骯臟手段,送柯上刑臺。所以柯文哲的挑戰是,讓戰略符合成本,訣竅就是借力使力,精準運用“哀兵必勝”的原理以小博大,並盡可能避開意識形態對決。
最後,與上次一樣,郭臺銘又在選舉最後階段退出,並享受國民黨惡心的溫言軟語。棄選海闊天空,支持者未散,郭最後表態支持誰,誰就不會是歷史罪人。
總而言之,大概率,趙少康有戲,但沒用,柯文哲沒戲,但有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