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8日上午,研習營營員在雄安智慧體驗中心前合影。

  “2023在京臺灣青年研習營”於10月27日至29日舉行,30名在北京學習、工作的臺灣青年,通過實地參觀和研討交流等方式,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與發展成就。北京大學博士生、臺灣青年林彥辰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雄安新區的實地探訪讓他對中國式現代化有瞭更具象的認識和感受,包括綠色發展在內很多東西都顛覆瞭他的想像,也更堅定瞭他畢業後留在大陸,建設祖國的決心。“臺灣青年要抓住中國式現代化機遇並參與其中,為民族復興和兩岸和平盡一份心力。”\大公報記者 朱燁北京報道

  林彥辰(圓圖)自2017年來到北京大學讀書,至今已度過6年時光,而他所學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也與中國式現代化脫不開關系。他舉例解釋稱,比如融資難的問題,難點在於信息不對稱。

  “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多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也因此導致瞭資源配置不合理,而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過程中對於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將有望改變這一問題。”結合林彥辰的專業所長,他也希望自己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此外,他還有另外一重夢想,即希望成為一名公務員,從政策制度、整體規劃、落地實行等各方面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

  智能建造 減少80%建築廢料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表述也勾起瞭林彥辰的回憶。“從前因為霧霾,北京並不是臺灣同學赴陸的首選,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環境治理,北京的霧霾天變得屈指可數,這是大傢想都不敢想的。”他驚訝地對記者說,“你能想像,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傢,消除霧霾尚且用瞭幾十年時間,而中國不過短短幾年就做到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獨有的特色。”

  關於綠色發展,林彥辰在這一次的“2023在京臺灣青年研習營”中,感受更為直接。參訪雄安新區時,他先是被“裝配式房屋”的外觀吸引瞭,當聽到這些智能建造項目的效率很高,又能夠減少80%的建築廢料之後,更覺神奇。“雄安新區很多東西都顛覆瞭我的想像。”

  海綿城市 切實提升民眾福祉

  他又與記者分享瞭一個叫做“海綿城市”的詞匯,“柏油馬路也好、草坪也好,雨水、污水都能夠快速將其滲透,然後在地下完成回收處理,再回到地面上成為可以灌溉的幹凈水源。如此循環往復,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切實提升瞭民眾生活福祉。”他提到前段時間華北地區的暴雨,在河北省受到積水困擾時,位於河北的雄安新區卻很快滲掉瞭積水,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顯出瞭良好的彈性。“這些令人不可思議的變化,其實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很小的縮影。”

  林彥辰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現代化,是全體民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臺灣青年要抓住中國式現代化機遇並參與其中,為民族復興和兩岸和平盡一份心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