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郭臺銘宣佈參選,打破瞭沉悶的選情,同屬在野勢力的國民黨,立刻將早準備好的倒郭劇本拿出來復誦一遍,稱郭參選,是保送賴清德。柯黨順勢搶話語權,稱自己民調最高,最具實力,喊話會盡力整合在野各方。兩相比較,國民黨的老大心態未改,柯文哲則賊溜溜地想占據團結的道德高地。

上次已談過各參選人的路線,這次我們談談選戰形勢。

希望賴清德當選的讀者們,請保持審慎樂觀,別嗨過頭;不希望賴清德當選的讀者們,宜淡定以對,無需哭倒長城。因為郭臺銘有可能是在野團結的關鍵,也有可能是在野陣營的選情包袱。這一出,劇情有點燒腦,變量還很多,不能過早下定論,可能要到選前一個月,勝負才會比較明朗。

此前回答讀者提問,我給出瞭簡答,以下稍作補充:

1. 在野不整合,賴清德勝率100%。

2. 侯柯郭完全整合,賴清德勝率55%。

3. 侯柯郭整合不完全,賴清德勝率70%。

4. 若郭被過度排擠,侯柯合作,賴清德勝率80%。

3與4的差別在於,侯柯若連手,過度排擠郭,郭的支持者會怒而棄投或改投賴,討厭國民黨的柯粉也會放棄柯,因此侯柯合作的得票率會更低。

沒有郭,隻有侯柯合作,那是國民黨隻想吃掉柯的局面,合作不會順風順水,藍白彼此折磨,賴清德本來就躺著選,有郭,才會逼出整合的急迫感,因為侯柯都會因此流失支持度,現實總是逼人彎腰,沒有人想挺著胸膛倒下。

保留談判餘地,不過度倒郭,讓他在聯署過程中展現實力,若真的欲振乏力,起碼反映瞭現實,郭的支持者沒有憤怒的理由,至少不會因郭最終知難而退而投賴。再者,郭臺銘與柯文哲支持者互斥的程度較低,兩人先整合完成再整合侯會比較順利,雖總體得票率還是會流失,但軟著路的妥協流程比侯柯“硬配”要好一點。

換言之,郭是藍白合作的最佳緩沖區,笨蛋才看不懂,可惜笨蛋還真不少。

郭臺銘參選,以戰促合,能如願嗎?

關於2,就算3人大團結,形成兩個陣營的對抗,在野陣營的勝率依然較低,因為柯文哲的支持者會流向綠營,流失程度端視在野整合的姿態與技巧漂不漂亮。考慮到整合高難度,華麗轉身不容易,因此賴的勝率依然較高。保守估計,在野整合,會流失起碼一成的支持度。

全局的關鍵在於,柯文哲的支持度從哪兒來的?

在野各方的支持度來源

柯的支持度來源不難推敲,主要來自於對藍綠都不滿意的年輕選民,其次來自於對侯友宜不滿,希望郭柯合作的藍營選民。這便是為何,賴清德支持度總難有所突破,侯友宜始終排名第三,因為柯拿走瞭一部分。

賴清德過境美國後,因文宣做得不錯,加上柯文哲誤判情勢,強硬宣稱會選到底,不太願意整合,致使賴支持度上升,柯支持度下降,侯支持度見漲不漲。簡言之,部分年輕人變心回歸綠營,原來將郭柯默認為一組人馬的部分藍營支持者也跑票。

從柯文哲的支持度變化,可見郭臺銘參選,受損最大的就是柯,畢竟兩人的支持者重疊度比較高。此一局面迫使柯提前遞出橄欖枝,稱願意整合,意圖作為在野團結的主要推手,以降低郭號召團結所可能為柯支持度帶來的進一步損害。

那麼,侯友宜的支持度又是從哪來的?

答案很簡明,來自國民黨剩餘的品牌資產,加上深情支持者,並卯盡全力倒郭的策略。然而,侯友宜本人的條件太差,別說作為在野共主,連作為藍營共主都不可能,以致支持度始終不振。

國民黨在提名過程犯的第一個大錯,是主席朱立倫用黑箱的方式產生候選人,難以服眾。若侯維持高人氣,此問題不大,但現實卻相反,侯友宜自六月支持度曾驟降,全黨都懵瞭,軍心大為動搖。一些資深媒體人認為,郭臺銘是被美國人搓掉的,朱立倫隻是美方的屠刀。我也這麼想,畢竟郭不像侯那麼好駕馭。

第二個大錯是侯友宜選擇金溥聰做操盤手——可能是金毛遂自薦——此公是親美遠中派,馬卸任後,很長一段時間沒出現在江湖上,這次突然蹭進選戰,我猜也是美國授意。

愛新覺羅·溥聰,溥儀的堂弟,馬英九的左右手,馬時期的第一權臣,作風強悍陰險,幾年擅權下來,得罪瞭不少同志。或許因此,黨內始終流傳一則不好笑的笑話:金溥聰分裂國民黨,做小國民黨,是為大清復仇。

侯讓金操盤,立即就來一波黨內整肅,對內恫嚇效果是有,標準的內鬥內行,對外作戰能力全無,妥妥的外鬥外行。因此,黨內大有人表面倒郭,暗中挺郭,分裂之勢一發不可收拾,侯的支持度也不見明顯回升,“侯老三”名號不脛而走。

扶不起的阿鬥,至少其扶手是諸葛亮,侯友宜的扶手卻是趙高。

最後,郭臺銘的支持度從哪兒來?

郭臺銘在2020大選時就累積瞭一定的支持度,主要支持者來自對固化的政治結構與意識形態政治產生不滿的選民,這些支持者希望臺灣政治徹底翻新,全力拼經濟,因此不能簡單以藍綠區分其支持者性質。這就是為什麼柯與郭的支持者重疊度較高,兩人都具有翻新臺灣政治的特質。

根據各種民調,郭的鐵票占比約一成,正好就是影響勝負的關鍵票數。可惜郭是政治外行,基礎不牢,又有識人不明的弱點,除非個人魅力能覆蓋這些缺陷,否則要大幅提升支持度並不容易。

總體而言,在野三方,其實是“翻新政治”與“穩健政治”兩條路線的競爭,郭柯屬前者,國民黨屬後者,前者的總支持度高於後者。因此,郭柯若能好好配合,可削弱國民黨的老大心態,為政局帶來重大變化。

問題在於,柯文哲深怕像其他小黨的命運一樣泡沫化,因此對整合充滿戒心,偏偏支持度又“虛胖”,媒體一捧,人就飄瞭,深怕合作會戳破這個美麗泡泡。

另一方面,郭臺銘給外界的印象是,隻有領導人的位置能接受,因此也使得郭號召團結缺乏正當性。更何況,郭的支持度墊底,自己又要選,球員兼裁判,拿什麼整合別人?

以上大致說明瞭僵局的結構,與整合的最佳路徑。然後我們談談在野大整合的可能性。

郭臺銘的處境還真有點像關公

賴柯侯三人代表各自政黨宣佈參選以來,就有人拿三國故事以古喻今。如賴清德自比周瑜,稱中國大陸是曹魏,周瑜不投降,並在赤壁一戰獲勝。郭臺銘則拿馬超、韓遂被曹操離間的故事,呼籲在野陣營要團結,別讓人見縫插針。郭宣佈參選當天,國民黨有“立委”參選人拿劉表比喻郭,稱吳蜀交戰,曹魏得利,現在又加上劉表攪局。

都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這個我也會玩。根據當前的大選形勢,民進黨是曹魏,國民黨是孫吳,柯黨是劉蜀,郭臺銘是關羽。按所謂三國,是劉備取蜀成功後才正式三足鼎立,但按史實看,劉蜀成立後,關羽坐鎮荊州,足堪稱為另一方勢力,因為劉備給予關公高度的自主性。所以,從某種程度看,當時是“四方”。

郭臺銘獨立參選,有點類似關羽北伐襄樊,國民黨拼命倒郭,有點類似孫吳要搶回荊州,柯文哲與郭臺銘保持安全距離,有點類似劉備和關羽彼時的政治距離。

鴻海關公南巡,郭臺銘送駕

根據個人考證與推論,關羽北伐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年紀,當時他已50多歲,相當於現在的70多歲,眼看劉備帶走所有集團大員在蜀建功立業,唯他坐困愁城獨守荊州,作為第一大將,心中的苦悶可知。關羽想趁自己還能戰的時候搞一出大的,完全合理。更何況,他抓準的時機是正確的,水淹七軍就是明證。

73歲的郭臺銘這次參選,恐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戰,四年後怕就玩不動瞭,因此近似背水一戰,會盡全力玩這一局。郭的荊州,就是他累積瞭一生的聲譽,會不會因為這一戰而失瞭荊州,端視他在前線陷入僵局時,會不會與關公一樣滯留在戰場上舍不得退卻。

看史實,無論原因為何,劉備並沒有出兵救關羽(我知道蜀吹不同意這一點),那柯文哲會出兵相助嗎?國民黨真能搶回荊州,斷瞭郭的後路嗎?

獨立參選,隨即會進入聯署流程,郭臺銘需要至少29萬聯署書才有資格登記正式參選。2000年,宋楚瑜聲望最高的時候獨立參選,聯署書近百萬份,這可能是最高紀錄,若郭臺銘這次能逼近這個紀錄,就能站上在野共主的高度,多得是籌碼談整合。即便達到50萬份,也足以讓郭在談判桌上取得有利地位。若少於50萬份,甚至隻有30萬份,代表實力不足,那形勢就對郭不利。

簡言之,聯署過程是郭累積談判籌碼的唯一關鍵,在此過程中,文宣戰,組織戰,與郭的個人表現,都會是媒體的焦點。聯署就是襄樊之役,郭能否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就看這個聯署工程瞭。

民進黨會不會大力幫郭聯署,以保證在野各方互相削弱?不一定,因為讓郭的聲勢竄太高,在野整合反而更有希望。關羽之敗,主因是曹仁奇跡似的死守,拖延瞭戰局。因此賴清德必須在整個過程裡守住其支持度,幫郭聯署也可能是昏招。

國民黨,既無孫權也無陸遜,隻有秦二世與趙高,很難邊緣化郭臺銘,所以想偷襲荊州不容易成功。重點是,破壞在野團結這檔事,國民黨承擔不起。而且,再怎麼抵制郭,也吸收不到他那一成鐵票。

柯文哲呢?若郭能持續沖高聯署數,民調支持度也追上柯,柯的腰就軟瞭,嘴就甜瞭,在野整合會比較順利。反之,郭的聯署狀況不佳,柯會積極佈局“就算賴清德當選,柯黨也贏”的局面。畢竟,他的參選初衷,隻是擴大柯黨的“立法院”席次,沖高政黨票而已,不會與侯友宜抱著一起死。

關羽若成功拿下襄樊,同時保住(南)荊州,孫吳與劉蜀會怎麼樣?答案並不難猜。

結語

郭臺銘今後到大選結束(或他退選那日),會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無差別詆毀,美國也會暗中參一腳,深度考驗郭的智慧,脾氣,以及競選團隊的戰力。

截至目前為止,郭的口拙,政治手腕的生疏,背後戰力不強的藍營地方派系,以及競選團隊不明的作戰能力,處處否定瞭其聯署會有超出預期的表現,因此各方都隻會觀望,甚至看笑話。不過選情千變萬化,郭臺銘能否跌破眾人眼鏡,或接收對手失分而壯大,也未可知。

當然,直到11月公佈聯署結果,郭臺銘也有可能放棄登記,或在整合架構裡願意屈居副手,甚至聯署到一半就停止。郭臺銘的主要毛病,就是做不到承諾。

選擇離開襄樊戰場,回防荊州,也是一條路,這就要看聯署能否打出威震四方的氣勢瞭。關羽在戰爭初期的大勝,也讓他舍不得離開戰場,最後進退失據。

拜關公的郭臺銘,可將演義放在一旁,閱讀一下信史,將關公當時的處境好好咀嚼一番,隻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結局。

無論如何,曲折的劇情至少還要演2個月,在野陣營是否已進入“垃圾時間”,目前未可論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