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郭臺銘正式宣佈參加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此前,他動作頻頻,呼之欲出,所以郭臺銘要參選不是新聞,不選才是新聞。7月17日,郭臺銘曾在外媒發佈文章,稱臺灣應該在一中框架下直接與大陸談判,後又將該文在島內幾傢主流媒體轉發,被視為郭臺銘的起手式。但從7月31日起,郭臺銘團隊不斷通過各種渠道放出要宣佈有大事宣佈,但最後都不是參選,無論媒體還是群眾,都會感到疲勞。早前媒體分析他最遲會在8月23日“金門炮戰”65周年紀念會上宣佈參選,但還是推遲瞭一個星期。8月27日,他在成立“主流民意大聯盟”後援會造勢大會上,稱自己是幾個候選人中唯一有財經背景的,他當選會讓臺灣GDP倍增,參選的意圖已經不加掩飾,也為第二天的正式宣佈預熱。

因為郭臺銘沒有政黨背景,也沒有政黨推薦票。他要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首先根據島內選舉規定,要完成“最近一次民代選舉選舉人總數1.5%”的聯署。2020年島內民代選舉的選舉人為1931萬,因此郭臺銘動員的聯署人數須達到近29萬方可登記為候選人。考慮到聯署人數在最後核實中因為各種資料不合格刷掉相當一部分,獨立參選人完成聯署應超過35萬才算保險,另外最終聯署人數的多少也決定瞭參選人的民眾聲勢。2011年,宋楚瑜第三度參選,曾喊出百萬聯署,而最終僅聯署到35萬。2020年,呂秀蓮想獨立參選,最後聯署未能過關。郭臺銘固然“財大氣粗”,但畢竟是政治素人也缺乏基層組織,聯署人數過關不見得是一個很輕松的事情。郭臺銘此前接觸國民黨地方勢力也就成為聯署關鍵。然而,國民黨方面隨即也紮緊籬笆,嚴禁黨內人士為郭臺銘聯署賦能。

民調顯示,目前臺灣島內藍白陣營分裂的情況下,藍白兩個候選人支持度都與賴清德有較大的差距,加入郭臺銘這一變量後,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機構分析,三人的支持度都不會超過兩成,不過從支持度流失看,郭的加入對柯文哲的傷害最大。所以國民黨雖然不希望郭臺銘加入戰局,但以金溥聰為首的“主戰派”卻希望郭能稀釋柯文哲的支持度,這樣才能在未來的“藍白合作談判”中讓柯文哲低頭。

郭臺銘先前要請柯文哲、侯友宜喝“和解咖啡”,但後兩人反應敷衍,見面未能成局。但現在看來可能這就是郭臺銘的既定步驟,是正式宣佈參選前一個動作,假如三人可以坐下喝咖啡,無論談出什麼結果,都可為所謂“主流民意大聯盟”造勢,也為郭正式宣佈參選找出一個理由。但侯友宜柯文哲都未積極回應,使喝咖啡破局,反而使郭臺銘顯得反復無常。

客觀而言,目前幾個參選人中,賴清德顯得最輕松,他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民進黨不斷的“爆雷”,比如最近謝長廷說微量核輻射水有益身體,又比如最近被抓到賴清德“網軍”之類。但除此以外,從他的支持度去研判,穩住基本盤即可。侯友宜最缺乏有效作為,作為島內最大在野黨提名的參選人,候一直表現得很被動。雖然在金溥聰的安排下,侯友宜將其對國民黨的價值認同一次性公開表態,但與其表現還是有點格格不入,侯性格上的溫吞也使“戰鬥藍”感到失望。柯文哲口才好、攻擊力強,對於年輕人有吸引力,但在關鍵議題上,卻更多運用話術,而沒有實際內容。反而是最缺乏政治經驗的郭臺銘,這次不斷針對臺灣的問題提出政策,涉及面非常廣,且這些政策都有相對完整詳細的論述過程,至少在態度上是有誠意的。在兩岸關系上,與侯友宜的“推一步走一步”有所不同,郭臺銘基本與過去的馬英九立場一致。且論述清晰,並幾乎以此為自己的選舉主要議題:主打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比之上一次參選,郭臺銘這次在政治議程設置上有所進步,比如他比上次有更清晰的主張。在選舉策略上,郭也采取瞭明顯經過謀算的所謂“選而不宣”策略,郭臺銘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眉來眼去”,但因為沒有正式宣佈,使國民黨不敢與之公開撕破臉。問題是,時間跨度太長,使郭臺銘想保持的神秘性產生瞭讓人麻木疲倦的反效果。從其民調支持度下滑也可以看出該策略不算成功。另外,很多和郭臺銘來往密切的藍營地方勢力最終也顯得意興闌珊,甚至陸續“跳船”,稱並不支持郭臺銘參選。

而從戰略判斷上看,郭臺銘存在很多失誤。比如有人曾建議郭臺銘一開始就不該與國民黨“媾和”,而是以獨立參選人的態勢以戰逼和。島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反感民進黨也不認同國民黨,但他們當中有人相信郭臺銘的企業背景,有些人則感激郭臺銘當初頂著民進黨的壓力給島內捐疫苗。郭臺銘年初與王金平見面,稱願參加國民黨初選的時候,他的聲勢就打折扣瞭,因為基本盤就局限在國民黨中瞭。而更諷刺的是,當郭臺銘參加國民黨所謂的征召民調的時候,郭還不是國民黨員,柯文哲就笑郭臺銘還沒有搞清楚遊戲規則就參加是不智的。但對於國民黨而言,基本就註定瞭不可能征召一個非黨員去參選。所以國民黨的這次征召對郭臺銘而言是不公的,對國民黨也是一場災難。

作為商人,郭臺銘可能又過於現實。2019年,郭臺銘為瞭參選提名恢復瞭自己的國民黨黨籍,但初選輸給韓國瑜之後就立刻宣佈退黨。且之後三四年間幾乎不問政治,更不提幫助藍營從政人物,2022年臺灣“九合一”選舉,郭臺銘頂著捐疫苗大善人的光環,卻幾乎不為任何藍營人士站臺。所以與2019年不同的是,這次藍營很多政治精英都與郭臺銘保持距離甚至站到瞭對立面。因為過去四年不經營政治,現在出來參選,被認為郭隻是想“收割”國民黨紅利。

郭臺銘創立“主流民意大聯盟”的目的在於塑造自己的話事權。2024這場選戰,藍白合則尚有險勝生機,不合則一點勝算都沒有,所以藍白陣營聯合幾乎是必須的。隻是現實卻是誰也不敢先松口做副手,因為一松口,基本盤支持率就有可能崩塌。就像郭臺銘,當初在國民黨內爭取征召的時候,其實支持度是呈現上升趨勢的,但當國民黨征召侯友宜,郭臺銘在第一時間表示支持的時候,他的民調就不再有起色瞭。

所以,以戰逼合又幾乎是非綠陣營之間的共識,形成瞭為合作不惜一戰的博弈悖論。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未來形勢的發展不見得一定就如非他們預期。郭臺銘宣佈參選,副手沒有確定,卻先敲定發言人人選。此公正是不滿侯友宜核能政策不遺餘力“反侯”的黃士修,針對意味不言而喻。當然黃士修有為核能政策兩度聯署公投的成功經驗,也是郭臺銘當下最需要的。

為什麼郭臺銘要現在宣佈,因為9月13日—17日正式受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被聯署人,並於11月14日公告聯署結果,一方面郭臺銘需要為聯署進行預熱,而另一方面,其實也留下瞭非綠陣營喝咖啡和解的時間。因為真等到正式登記,再談合作就一切都晚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