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王義偉/文 今天是2023年8月22日,距離2024年臺灣大選(2024年1月13日)還有143天。
最近一段時間,大陸相關部門在兩岸關系方面陸續實施瞭一系列行動、表明瞭大陸的立場。這些行動和立場宣示,形象一點概括,類似一套“組合拳”。
按時間排序,這套“組合拳”的內容如下:
8月14日,商務部發佈公告,裁定臺灣聚碳酸酯(簡稱PC)存在傾銷,決定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對相關臺灣企業征收16.9%-22.4%的保證金。
8月17日,商務部披露對臺灣地區貿易壁壘進行調查的初步結果。調查顯示,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貿組織關於非歧視原則、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等規則。下一步,商務部將依據有關規定,繼續開展調查工作,適時公佈最終調查結論。
8月18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地區對大陸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不符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違反ECFA有關“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國臺辦支持相關主管部門結合貿易壁壘調查情況,依據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措施。
8月19日,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組織海空聯合戰備警巡。戰區海軍多艘驅逐艦、護衛艦、導彈快艇,以及戰區空軍殲擊機、預警機、幹擾機編隊和火箭軍常導火力單元等任務兵力快速集結,按計劃抵達臺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多方向、立體式、長時段抵近懾壓,塑造全向圍島進逼之勢。
8月19日,中央臺辦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賴清德近日以參加巴拉圭總統就職儀式為由“過境”竄訪美國。賴接受美國彭博社專訪,公然散佈“臺獨”言論,在巴拉圭期間與美國高官公開見面。賴恬不知恥“倚美謀獨”。這是民進黨當局加緊與美勾連的又一挑釁行徑,我們予以強烈譴責。
8月21日,海關總署決定即日起暫停臺灣地區芒果輸入大陸。該決定已通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聯系渠道向臺灣方面通報。
如何理解這一套“組合拳”?筆者有如下幾點看法:
第一,橋歸橋,路歸路。大陸的對臺方略是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放棄非和平手段。兩種統一的方式,都是大陸的選項。所以,兩岸交流不會停。前不久福建舉辦瞭海峽論壇,不久後上海和臺北要在上海舉辦雙城論壇。大陸一系列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措施正陸續落地。與此同時,大陸也要保證人民解放軍始終保持強大的戰力,對“臺獨”勢力形成威懾,並保證能在關鍵時刻抵禦外部勢力幹預、維護國傢統一。從這個角度分析,解放軍的對臺演習將成為常態,而且越來越接近實戰化。
第二,兩岸在經貿交流領域的過招,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ECFA能夠簽署,有一個政治基礎,就是當時執政的馬英九當局是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有“九二共識”,才有ECFA。也正是因為“九二共識”,大陸通過ECFA給瞭臺灣很大的紅利。等到蔡英文執政,民進黨當局一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一方面又不願意放棄ECFA紅利,還對大陸的產品擴大設限。按照臺灣媒體名人的說法,這樣長時間下來,大陸當然無法忍受瞭。
至於經濟因素,在貿易往來中,產品質量不合格,企業為瞭保住市場領先地位進行低價傾銷,是經常發生的。感覺受損害的一方實施反制措施,也屬正常。
那麼,大陸此番出手,是否和臺灣大選有關呢?
這個問題,官方沒這麼說,民眾自有判斷。
第三,這一套“組合拳”體現瞭大陸對臺工作的三個特征,隨機應變、提高能力、塑造態勢。
隨機應變,是指大陸的對臺措施,是隨著島內政局、兩岸關系、國際局勢(主要包括外部勢力幹涉中國統一)的變化而隨機調整、適時出手。
提高能力,既提高和平統一的能力,也提高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
塑造態勢,就是通過國際舞臺(涉臺外交),通過兩岸交流、交手以及其他一切必要措施和手段,塑造一種兩岸關系向統一這個方向走的總體態勢。這種態勢的塑造和促進,既不能太急、太猛,也不能太緩、太軟,需要審時度勢、穩健推進。
具體到這一套“組合拳”,放在島內大選、兩岸關系、國際局勢的背景下分析,反應及時、張弛有度,符合上述三個特征。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