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田飛龍】

中國是什麼?中國向何處去?中國如何自塑現代民族文明及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根本性設問已經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母題,也是包括西方在內的各國渴求理解與互動的現實命題。

中國文明以其大一統的自發秩序和天下主義的擴展秩序自成一體,並在漫長的古代時間裡傲然於世,不僅提供瞭朝貢關系所及的普遍和平與發展秩序,更是構成人類文明史的東方代表及深邃系統的哲學智慧。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成就面前,世界對中國文明的重新理解與認同的進程已然開啟。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持自身文明傳統和現代化道路,對人類文明進程造成極為重大的影響塑造作用。21世紀的世界新秩序,正在走出美西方塑造的霸權等級秩序特別是美國的單極秩序,朝著人類文明多元性基礎上的多極秩序深刻演變。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與和平發展,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雙軌目標與和諧共生結構積極探索和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世界新秩序的最為正道和生動的文明力量。

多邊主義的理想性

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相對,前者代表文明多樣性與國際關系民主化,後者代表文明單一性與國際關系霸權化。何者進步?何者粗蠻?於規范性上本易於判斷。然而美西方集自身文明歷史厚重與外部元素汲取,在1500年地理大發現以來的500年間竟然取得瞭殖民化、全球化與現代化的體系性成就,塑造而成籠罩、宰制所有非西方文明與民族的全球價值觀和霸權性權力秩序。美國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正是西方霸權的法理表達。西方以“東方主義”消解非西方文明的歷史、文化、政治與生活方式合法性,培植與俘獲非西方文明的主流精英,建立屈從西方霸權的單極化世界。

中國近現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樣遭受精神上的東方主義與政治上的殖民主義的嚴重侵蝕甚至顛覆性改造。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鍛造現代中華民族,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於國際法和國際政治范疇倡議踐行多邊主義,既維護瞭自身文化與道路合法性,也對人類文明多樣性與和平發展事業作出結構性與方向性貢獻。

多邊主義的理想性符合世界絕大多數國傢與民族的根本利益。多邊主義根植於聯合國憲章,是人類和平發展的理想原則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規范框架。反對多邊主義的隻能是霸權主義。多邊主義符合文明多樣性的人類狀況以及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歷史、傳統和現實需要,可以幫助建立更為平等和建設性的中國涉外關系,可以為中國與其他國傢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合作及共同承擔人類和平發展責任提供基礎。

當前的全球治理模式反映瞭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單一霸權,長臂管轄和幹預主義橫行,甚至對歐洲也產生瞭消極影響(如法國“阿爾斯通”事件),限制和削弱瞭歐洲的戰略自主。美國提供的單極秩序也是對聯合國框架的扭曲,整體上並不符合歐洲根本利益,更不符合人類和平發展的整體前途。

中國主張的多邊主義願景及其和平發展路線,是最符合國際社會不同文明、民族、國傢、地區間的最佳方案,也是國際關系民主化變革的重要參考框架,且在有關國際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已經表現出比較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支持。中國近來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蘊含著多邊主義的核心要素與東方文化的包容性倫理。

揮舞美元大棒,美國“霸權遊戲”禍害世界

中俄關系的示范性與開放性

多邊主義要想在理念上具有吸引力,在實踐上可行落地,就必須得到大國的示范性堅持和推行。2023年3月21日,中俄簽署《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對世界新秩序演變中的多邊主義進行瞭積極展示和踐行。

中俄是聯合國框架下多邊主義秩序的主要支持者和實踐者,中俄的這份聯合聲明是多邊主義政治宣言,不是結盟文件。中俄新關系對中國發展與其他大國的關系有一定的示范性,體現瞭中國版多邊主義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是真正的和平主義。

中俄關系與中歐關系都可以是多邊主義的典范,這是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和可持續追求。這份文件確立的世界新秩序總原則是多邊主義與和平發展。雙方提出秉持普遍、開放、包容、非歧視和兼顧各方利益的原則,實現世界多極化和各國可持續發展;呼籲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處,合作共贏,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俄致力於推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這份《聯合聲明》提出瞭超出英美1941年《大西洋憲章》的有關多邊主義與和平發展的新觀點和新思維,是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新發展。《大西洋憲章》代表英美自由主義傳統,在二戰特定背景下有其歷史合理性和獨特貢獻。但美國濫用瞭其中的意識形態進行霸權操作,逐步走向瞭危害人類和平發展的反面。

中俄的這份文件有糾偏、競爭和發展的歷史進步性,整體上是對《聯合國憲章》的維護和促進。文件中提及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一價值觀寫入瞭中共二十大報告,並體現於最新通過的《對外關系法》。這一價值序列具有與西方“普適價值”的對話性和競爭性。

中國依然奉行不結盟的多邊主義外交路線,一切承認“一個中國”、支持和平發展的國傢都是中國的夥伴。

真正的多邊主義是不結盟,不對抗,不割裂歧視任何具體文明和人類族群,不自封任何優越性價值和政治體制,而是始終以民族與人類的和諧共生為價值基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契合。任何割裂人類、歧視他者、標榜霸權、追求私利的國傢及其文明類型都不可能是多邊主義的,都將遭受人類社會的道德批判和政治制衡而最終邊緣化。

大變局的風險與中國角色

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臺海危機等,標志著世界舊秩序的快速消解和新秩序的艱難催生,而中國是最有希望的建設性力量。

烏克蘭戰爭是美西方自由帝國主義與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地緣政治大裂變,暴露瞭聯合國安理會制度的結構性缺陷、美式民主全球化的地緣沖突風險以及大國協調傳統及其機制的普遍失效。美西方祭起瞭以其超強霸權為基礎的“全體系制裁”,俄羅斯實施瞭反制裁,全球治理秩序面臨洞穿崩解風險。

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烏克蘭代理人戰爭的一部分,屬於法律戰范疇。這一制裁依據的是美西方國內法,不具有國際法基礎,也對全球食品、能源與科技產業鏈造成重大沖擊。制裁及其升級未能推動烏克蘭和平進程,反而激化矛盾,顯示出制裁被當作地緣政治工具濫用。

中國不是烏克蘭戰爭任何一方,但屬於“戰略調解人”。中國堅持勸和促談立場,依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行事,得到國際社會甚至俄烏雙方的理解。中國提出瞭烏克蘭和平方案的十二點主張,具有公正性和建設性。隻有更多利益相關方認真對待中國方案,烏克蘭和平才有希望。

中國還在更廣泛的議題和范圍內展現多邊主義的政治優勢與和平發展的價值吸引力。在中東地區,中國積極促成伊朗與沙特和解,帶動中東國傢擺脫美式民主與地緣政治陷阱,對接“一帶一路”走和平發展與自主現代化道路。中國在中東地區沒有野心,沒有所謂的“勢力范圍”或地緣政治帝國化的圖謀,有的隻是和平發展的真誠願望和具體行動。

中國促成沙伊和解

中國與美國的全球治理觀不同,中國不謀求霸權和勢力范圍,而是奉行多邊主義和真正的和平發展路線。上海合作組織頗能代表中國的多邊主義理念和實踐。上合組織及其上海峰會是中國推動區域合作及和平發展的重要機構平臺,不是與西方對抗的地緣政治工具。

上述機構目標是促進地區和平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從而與美國在該區域的霸權戰略構成競爭關系。美元是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柱之一,全球金融安全與經濟全球化的穩定性深受美元霸權消極影響。“去美元化”是國際趨勢,根本原因是美國對美元霸權的濫用嚴重損害瞭各國安全與發展利益,並會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威脅。

與多邊主義相適應,世界需要多元的貨幣秩序,需要抑制單一金融霸權,實現更平衡與更安全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而人民幣國際化、數字貨幣發展及中國籌組推動的新多邊金融組織與制度架構的興起,代表瞭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治理秩序的新動向。

中國還利用香港平臺籌組“國際調解院”,推動國際司法與糾紛解決機制創新發展,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制度工具。全球糾紛解決主要有訴訟、仲裁、調解三種,國際調解院由中國倡議設立,在香港運行,是國際司法體系發展的重要標志,有助於全球糾紛解決機制和效率的提升。調解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調解的效率和可行性能夠得到檢驗和信賴。香港是國際法治發達地區,也是中國“十四五規劃”有關亞太區爭議解決中心,國際調解院依托香港發揮作用,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抓手。

中國對“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傢具有發展模式吸引力和現代化的更好援助角色。全球南方是發展中國傢和新興國傢的政治自覺,有共同利益和團結行動的基礎。中國式現代化對全球南方國傢形成普遍激勵,“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瞭非西方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全球南方國傢矚目的新選項。對比美西方與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合作、援助與成效,事實勝於雄辯,全球南方的覺醒和行動超出美西方預料和控制。

臺海問題始終是關鍵風險點。有關中國統一臺灣將陷入“烏克蘭陷阱”及引發世界大戰的各種猜測或警告,分析路徑不一,利益動機不一,但確實反映瞭這一問題的極端敏感性及對世界體系演變的深刻影響。

2022年3月,美國戰略學者葛萊儀等發表涉臺智庫報告,扭曲解釋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否定中國對臺灣的法理主權,支持臺灣主權化和國際化,煽動臺海地緣政治對立和沖突風險。2023年7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臺灣國際團結法案》,作為對2019《臺北法案》的重大修正,回應瞭葛萊儀報告的基本主張,試圖推翻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為臺灣主權化與國際化提供美國法律支撐與行動支持。該法案正在美國參議院審議程序中,是否成法有待跟蹤分析。

這些涉臺理論炮制與法律制定,是美國“以臺制華”戰略的最新發展,對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從我國法律層面看,除瞭八二憲法序言中涉臺的“兩個神聖”條款(神聖領土、神聖職責)之外,我國相繼於2005年制定《反分裂國傢法》,2021年制定《反外國制裁法》,2023年制定《對外關系法》,反幹預、反制裁、反長臂管轄的涉外法治體系日漸完備,為新時代開展精準有效的涉臺涉外法律鬥爭及牢牢掌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提供瞭初步法律基礎和執法機制。

一切關於中國統一臺灣就是世界大戰的言論,都是誤解問題性質和煽動地緣對抗的觀點。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無論是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還是中國憲法均支持中國對臺灣的完整主權、治權和管轄權。中國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最佳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中國保留在臺獨勢力和外部幹預勢力極端挑釁下采取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的選項和權利。

無論何種方式統一臺灣,中國都永遠是和平發展路線的最堅定引領者,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面不會變。如果美西方采取幹預主義立場甚至訴諸戰爭手段,就是對中國主權、臺灣地區民眾利益及全球和平安全秩序的犯罪,必然要負上沉重的歷史、政治和法律罪責。

總之,中國是自身文明和人類和平發展的堅定捍衛者,這是一切討論和介入21世紀世界新秩序的國傢、團體與個人必須正視的基本事實。多邊主義是人類文明多樣性和國際法秩序初心的共同反映,是中國涉外交往與涉外法治建設的指導原則。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是人類文明史特別是現代化史的畸生毒瘤,必須通過多邊主義的人類文明力量和政治行動加以治理和清除。多邊主義是開放包容的世界新秩序,中俄關系是示范和開放性的,不是結盟閉合的集團政治,不走西方列強爭奪勢力范圍與擴張的邪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自身道路,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選項,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基礎和方向性要素。中國深植中華優秀文明傳統,深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探人類文明新形態規律和路徑,不懼任何霸權和幹預勢力,必將以“兩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共生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原創性和制度性貢獻。

【本文源自作者接受德法公共電視臺(Arte)重大題材歷史紀錄片《世界新秩序》的采訪,是根據采訪提綱與現場討論擴展而成的一篇思想性評論文章,感謝記者的邀約和討論,感謝香港天大研究院助理院長謝元媛博士在提綱、觀點與論述細節上的討論與啟發,但文責自負。】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