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海市》火到對岸,臺媒:映射瞭當前四處假象、亂象的臺灣

繼大陸網紅老歌《求佛》在島內翻紅後,刀郎新歌《羅剎海市》近日也火到臺灣,受到中時新聞網、《今周刊》等多傢臺媒關註。臺灣《聯合報》日前一篇評論文章稱,《羅剎海市》借由《聊齋志異》裡同名小說描述的世界,暗諷一些社會亂象。文章稱,歌詞也映射瞭當前臺灣島內的現狀——“又鳥馬戶”一點都不少,“四處是假象、亂象”。

報道稱,刀郎7月19日發佈新歌《羅剎海市》,歌詞是借鑒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文言短篇小說《羅剎海市》。蒲松齡的《羅剎海市》中描繪瞭一個以醜為美的“大羅剎國”,那裡顛倒美醜、曲意逢迎。刀郎的《羅剎海市》中有歌詞寫道:“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他見這羅剎國裡常顛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豈有畫堂登豬狗,哪來鞋拔作如意。”

這首歌不僅旋律上頭,融合瞭戲曲與民間小調,刀郎的演唱風格也多瞭幾分戲謔。尤其是歌詞,因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諷刺名篇《羅剎海市》,有隱喻有直白,嬉笑怒罵間極富神秘感,不僅吸引瞭大批網友進行翻唱、解讀,一些學者也加入瞭解讀大軍。

刀郎7月19日發佈新歌《羅剎海市》

《聯合報》文章稱,樂評人稱刀郎創瞭多項紀錄,分別是:上線一周全網播放量突破10億,是影音平臺有史以來新歌發行一周創下的最高播放紀錄;創下自媒體評論區數量之最;創下最多改編翻唱版本,僅一周,河南豫劇版、山東梆子版、京劇版、古琴版、琵琶版、嗩吶版紛紛傳唱。文章稱,對於歌曲《羅剎海市》,眾人解讀不一。

《聯合報》稱,不論是蒲松齡的《羅剎海市》或是刀郎的《羅剎海市》,他們所要傳達的,即在點出那些“為瞭利益不擇手段,扭曲是非顛倒黑白”者,而這些也映射瞭當前臺灣的社會問題。

文章說,臺灣島內“四處是假象、亂象”,“又鳥馬戶”一點都不少,這幾年甚至是變本加厲,德不配位者何其多:政治人物看似好學向上,實則假學歷、假論文、假鍍金;廟堂高官望之似人龍,實則小三、劈腿、性騷擾;各行各業的性騷擾事件頻傳,許多素有名望者一個一個被撕開假面具;官商勾結、利用權勢賺黑錢,基層民眾卻隻能低薪過日子。

資料圖:臺灣“中時新聞網”

在臺灣某檔政論節目中,臺灣名嘴謝寒冰也提到,“在臺灣人看來,(這首歌)就是在諷刺臺灣的現象”,因為歌曲就是在反諷現代社會的一些怪象。

臺灣名嘴謝寒冰在政論節目中提到《羅剎海市》

有島內網民對此表示,“臺灣真像羅剎海市”。↓

也有網民稱,“這歌放在當今臺灣也貼切極瞭.....這些大官心惡、心貪,面貌自然醜又惡 = 完全的聊齋!” ↓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