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的一處住宅去年底被警方破門而入,該住宅隻有幾平米大的空間,卻聚集瞭幾十人。

屋內,有人的雙手被捆綁囚禁 ,層層堆棧如貨物一般,甚至還有三人,被凌虐致死棄屍荒郊……

臺灣發生瞭什麼?

為何警方全副武裝攻堅而入?

1

警方攻堅沖進的是詐騙集團北臺灣的巢穴,在這裡,32名受害人求職被騙。

從早期電信詐騙,到震驚社會的打工詐騙,甚至還有投資金融詐騙,讓人傾傢蕩產。樁樁案件,句句血淚,千金散盡。

臺灣詐諞猖獗,從2020年以來已經成為瞭臺灣最大宗的犯罪。根據洗錢防制辦公室統計,詐騙集團一年洗出境的金額高達七百億臺幣,但這隻是冰山一角,卻讓詐騙成為另類的“臺灣之光”。

國民黨“立委” 吳怡玎:

“過去10年來,我們的產業發展最好的大概就是詐騙產業。非常難過,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個現象證明瞭一件事,臺灣人的頭腦非常好,但也很貪心。

為瞭防止民眾墮入詐騙陷阱,臺灣政府從2004年成立165反詐騙專線。

但數字會說話,翻查近十年數據詐騙案不降反升,僅僅是政府機關的統計數字,2013年有18,772件,但2022年飆升近三成,有29,509件,數字飛速成長。財損金額逼近70億臺幣,2022年查扣22億元。雖是歷年最高,但已讓基層執法人員偵辦疲於奔命。

陳建仁曾是臺灣副領導人,回鍋蔡政府,接下臺灣行政院長上任的要務之一就是為瞭打詐,成立專責辦公室。

詐騙集團幾乎侵蝕臺灣根基,讓綠營政府再投入新臺幣13億元,將先前的新世代打詐行動綱領升級1.5版,隻為反擊詐騙。

民眾黨“立委” 陳琬惠:

“打詐這件事有很多綱領,可都流於口號,沒有實際執行。打詐綱領已經從1.0到1.5,多編瞭非常多預算,但到目前為止就是紙上談兵。”

綱領升級,但打詐卻看不到顯著成果。今年四月臺灣爆發網絡借貸平臺im.B詐騙倒閉,受害人全臺都有,狠狠打瞭綠營政府一巴掌。

臺灣im.B借貸平臺成立八年後,以龐氏式手法假債權真吸金,在沒有借貸者的情況下,上架虛假債權,持續招募新投資者,在收到投資金額後,支付舊投資者的利息,來騙倒受害人。

借貸平臺變詐騙平臺,從投資人間的口耳相傳,變成負責人親自承認這就是一場騙局。

曾姓詐騙主嫌被追查發現原來不是初犯,他還是通緝犯,身背詐欺、重利、妨害自由罪嫌,更讓人意外的是,他貌似黨政關系良好,民進黨重要政治人物紛紛跟他合照,甚至還有人出席與曾姓主嫌的餐敘。

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不知該喜還是該悲。引發全臺關註連日不斷報道的原因不是因為詐騙案,而是宣示打詐的政府就跟騙徒站在一起。

2

倒數半年多就是臺灣大選,但民進黨政治人物近來卻是人人自危,談“詐”色變。

im.B借貸平臺詐騙案,全臺震驚。在藍白兩黨民代追查下發現,口口聲聲喊著打詐的綠營高層,疑似就是護詐團隊。

幾張合照是不是魚幫水、水幫魚,還未能證實,但這些喊著要打詐的綠營人物,卻變相成為詐騙集團的門神,用來取信於投資者,放入更多白花花的新臺幣。

3

盤根錯結的關系有多驚人,要從北臺灣的宜蘭講起。

上屆領導人選舉,綠營在宜蘭大勝17萬票,黨籍立委候選人陳歐珀,更是綠營在宜蘭的主幹骨,連任三屆立法委員,更曾代表綠營參選宜蘭縣長,但距離明年一月大選投票隻剩半年多,這位綠營之星卻被爆出收受騙案主嫌許多好意,甚至夫人還跟嫌犯老婆一起買房。

民進黨“立委”陳歐珀卷入im.B案,黯然退選“立委”不能為綠營止血。因為藍白民代還追查出,行政院所辦的考察會會後,陳歐珀還帶著主導臺灣鐵路的政府要員,前往主嫌豪宅把酒言歡。

時間點上微妙的巧合,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喊瞭好多年的臺鐵改造,賺取的費用可能隻是賤收租金。

陳歐珀絕非第一位負責穿針引線的民意代表,偵辦詐騙案件十多年的基層警察揭露,偵辦過程得擋掉不少“邀約”。

一票一票投出的民代,原來也得靠金主“好意”撐過日常,還因為選舉四年就得花一次龐大金額成為有心人士的可乘之機。

國民黨“立委” 吳怡玎:

“民主走到瞭這個階段,我覺得有點難過。”

4

要選舉的政治人物,因為選舉經費,似乎得與詐騙集團站在一起。一般老百姓也因為想著賺錢,成為重災戶受騙者。2022年臺灣警政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過半都是18歲到39歲的年輕人被騙。

詐騙與低薪成瞭臺灣大選熱門議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有意問鼎領導人大位,他在座談會擁抱為瞭找工作卻被詐騙集團凌虐致死的女子傢屬。

臺灣低薪已經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有媒體民調還發現,有三成民眾三年內沒加薪,努力工作賺錢、咬牙存錢、想找穩定投資,卻還有投資目標物不多的苦惱。

投資金融詐騙是臺灣社會的一大挑戰,破壞人們對金融體系的信任,還削弱經濟穩定性,受害者失去的不隻是資產,還得面對破碎的傢庭與人際關系,甚至阻礙企業發展與創新。

臺灣社會薪資跑不動,竟還讓青壯人口帶起瞭就業歪風。根據臺灣警政署統計,臺灣詐騙集團的嫌犯主要年齡層分佈同樣集中在18歲到39歲的青壯人口,儼然在臺灣形成一種“年輕人騙年輕人”的犯罪型態。

以高薪求職廣告吸引年輕求職者,甚至就連這次破獲的詐騙案主嫌傢中也都是名牌包包,霸道炫富方式可能也吸引瞭屏幕外的年輕人。

執法人員:

腳踏實地的民眾看到炫富的犯罪集團,難道不會心動嗎?如果這個問題持續這麼嚴重,有錢人的所得都來自於犯罪,那誰還要認真工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