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臺媒5月2日報道,臺空軍以“鳳揚項目”為代號,向美國采購66架F-16V戰機,原定於今年初首批交機,現已5月仍未兌現。據臺軍方官員透露,美方已告知,首批交機時間要延遲到2025年年中以後。換言之,新購戰機的交機時間至少延遲超過兩年,原定於2026年66架新機全數交機的目標,確定無法達成。

至於軍售款項,據指出,臺方每年仍依特別預算規劃的進度支付,並未因美方推遲交機而調整金額與付款時間。臺軍方官員說,軍售未能如期、如質完成,也並無“違約條款”。

報道稱,近年來,美國政府一再催促臺灣當局要提升所謂的“戰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武器就是F-16V戰機與陸基“魚叉”導彈,但這兩項軍售項目的交貨進度都嚴重落後。

去年起,有國際媒體已在陸續報道,全球供應鏈因疫情導致生產不順,美國已大量積壓對臺的軍售項目,無法準時交貨。

報道稱,依臺灣地區立法機構2019年11月通過的特別預算案,自2020年起,臺灣地區分7年度編列超過2472億元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2元人民幣),向美國采購66架F-16V戰機

依據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向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報告的交機規劃,首架F-16V戰機應於2023年初交機,共分4年,至2026年底,全數完成66架交機。

現在已是2023年5月,美方卻告知,首批新機出廠時間在2024年年底,交機時間為2025年年中以後。

對此,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國民黨黨團總召曾銘宗5月1日表示,美方既未履約,臺灣方面是否應繼續付錢?他促請臺當局審計部門查賬。國民黨民代賴士葆則說這是不平等條約,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要負最大責任。

報道稱,賴士葆質疑:“美方要求按時間交錢,交貨日期卻是當參考用?”美方交貨時間延到後年,臺灣方面卻沒有相關違約、處罰條款,根本是不平等條約。

臺灣《中國時報》認為,美方以疫情與通脹為由,變相讓臺灣當局承擔成本。蔡當局親美,就算吃瞭暗虧,極可能自己吞下,也不會對民眾說明。而在野黨應該硬起來,好好追究軍售黑箱秘賬。

島內專傢李正修也稱,多達25傢美國軍火商即將在5月初聯袂竄訪臺灣,目的不言自明;臺海地區面臨軍事沖突的高風險卻代表著他們將有龐大商機。美國軍火商究竟是為瞭協助臺灣當局強化防衛能力,還是為瞭爭取蔡當局采購更多軍備,這應該是很簡單可分辨的事。蔡當局若不修正錯誤的兩岸政策,一再升高兩岸對抗,買再多的軍備都難以換得臺海和平,最終隻會淪為美國軍火商的提款機。

微信審核 | 程瑞

內容編審 | 粘軼鋒

微信編輯 | 許海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