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5月15日,臺軍“漢光39”號軍演兵棋推演部分正式啟動。這次計算機兵器推演將考驗臺軍指揮官作戰決策、幕僚參謀判斷及後勤支持以及各種臨機戰況處置。臺軍聲稱兵推無勝負之分,不過大陸軍事專傢認為,這恰恰表明兵推結果不利於臺軍。在目前兩岸軍力對比情況下,民進黨任何“以武謀獨”的企圖最終都是死路一條。

號稱“美軍也會組團觀摩”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5日報道,臺軍“漢光39”號計算機兵推當天開始,將一連實施5天4夜、24小時不間斷。臺軍官員表示,兵推想定為“敵軍犯臺各種可能行動”,特別著重在解放軍去年8月與今年4月兩次環臺軍演的用兵態勢,並借鑒俄烏戰事,磨煉“各級幹部的作戰指揮能力”。報道稱,美方向來極為重視“漢光”電腦兵推,美軍也會組團觀摩。今年兵推的想定是,解放軍軍事壓力比去年“漢光38”號更大,不過,臺美軍事合作增強,在對解放軍的情報方面應有助益。

臺聯合新聞網15日稱,臺三軍相關部隊將在美軍觀摩團參與下,運用“聯合戰區層級仿真系統(JTLS)”推演平臺實施對抗演習。報道稱,這項“計算機輔助指揮所演習”在當天早晨6時“電光操演”人員召回演習後展開。臺防務部門表示,今年“計算機輔助指揮所演習”,從去年因疫情而實施的圖上兵棋推演(即以面對面研討方式探討敵情應對方針及戰術),回歸“聯合戰區層級仿真系統”計算機兵推,將考驗指揮官作戰決策、幕僚參謀判斷及後勤支持,以及各種臨機戰況處置。今年將由臺“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率學員擔任攻擊一方,由接任臺“參謀總長”的梅傢樹率部隊擔任防衛一方。

聯合新聞網15日的另一篇報道稱,臺防務部門“作戰及計劃參謀次長室”聯合作戰計劃處長林文皇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計算機兵推的想定是以“敵軍犯臺”各種可能行動及近年軍演態勢作為基礎,運用JTLS主要針對指揮作戰現場推演,包含各種想定設計放在系統內,此為訓練系統而非評估系統,因此“推演並無勝負之分”。臺防務部門“訓練次長室”次長張俊志則對記者表示,任何訓練皆具有目標,計算機兵推訓練課目沒有成敗之分,想定各種敵情威脅狀況,磨煉各級聯合作戰指揮的判斷處置,演習結束後將回顧檢討。

強化東部地區防衛想定

中時新聞網稱,臺軍“愛國者”導彈日前出現於臺東市操演,這是以往罕見的情況。解放軍今年4月環臺軍演,山東艦航母編隊在臺灣東部外海參與演練,包括起降艦載機,讓以往臺軍在臺灣東部保存戰力的部署,被迫重新調整。報道稱,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在臺“立法院”備詢時曾說,一旦開打,臺灣不分什麼前方、後方,將會“處處是戰場”。他聲稱,這次“漢光”兵推與演習會調整,並將臺灣東部遭遇攻擊納入演習想定。報道稱,由於美國重要軍售尚未抵臺,臺軍作戰強調“有什麼,打什麼”的情況下,今年“漢光”沒有重要武器裝備加入,火力與去年“漢光38”號演習一樣,幾乎都是同一批武器,軍艦艦齡比去年又老一年,但在解放軍去年8月軍演後,解放軍軍機幾乎天天過所謂“海峽中線”,壓縮臺防空時間。在新購戰機未到情況下,臺防務部門已要求臺空軍提高現役戰機的妥善率。

臺媒報道稱,實兵操演階段將首度在臺東豐年機場進行主力戰機起降,強化東部地區的防衛想定。臺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東部目前沒有戰備道,且臺9線的戰備道也還沒能付諸實行,造成戰略失衡。他認為,此次以豐年機場作為戰備機場的規劃“相當正確”。張延廷進一步建議,恒春五裡亭機場若在沒有落山風的時節,也可考慮進行演練與應用。

“以武謀獨”死路一條

臺軍“漢光39”號演習分為“計算機輔助指揮所演習”(計算機兵推)及“實兵演習”兩個階段。實兵操演規劃在7月24至28日實施,演習重點包括“精進戰力保存”“強化海上截擊與護航能力”“提升國土防衛作戰效能”“堅韌後勤支持措施”與“防疫措施”等。

對於臺軍的“漢光”軍演,有曾服兵役的島內網友認為是在做樣子:“怎麼還在搞這種校閱式演習,基層花瞭幾個月時間操演,隻為瞭那幾十分到一小時給長官看而已……真正的實戰,不是做做樣子而已……”

大陸軍事專傢張學峰認為,臺軍刻意強調推演並無勝負之分,相當於變相承認臺“漢光”演習的兵推部分歷來對臺軍不利。張學峰表示,現代化的兵推可以視為是數字化“紙上談兵”,可以是戰略性的,也可以對某一具體課題展開研究。由於運用計算機技術,合理量化雙方戰鬥力,具有一定參考意義。通常這種兵推進行到底,肯定會分出勝負。近年來,美媒頻頻炒作美智庫關於美中海空力量進行模擬對抗,往往是美軍或慘敗或慘勝,這也表明兵推是有結果的。臺軍可以說“漢光”兵推不重視結果,重視過程,但強調無勝負之分,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顯然是想掩飾對臺軍不利的兵推結果。張學峰表示,現在海峽兩岸實力對比有目共睹,兩岸發生沖突的結果,是大傢無須計算機計算就能想到的。民進黨當局妄圖“以武謀獨”必然死路一條。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