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沉寂已久的臺灣海基會向大陸伸出“橄欖枝”,甚至發出“邀請函”。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宣稱,兩岸可在馬祖進行協商,歡迎海協會到“南竿26據點”談“二六共識”。

要搞明白這條信息的背後意涵,先要對羅文嘉的政治背景有所把握。在兩岸關系方面,相較於民進黨內的強硬“抗中派”和“急獨派”,羅文嘉身段較為柔軟,論述較為務實。比如他曾表示,民進黨隻談“主權”是不夠的,還要顧及資本、財富與利益等因素。他在2019年時提出,現階段推動“正名修憲”或“制憲”,恐會加劇臺灣社會分裂,從而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但千萬不要對羅文嘉的“臺獨”立場有所懷疑,因為他在提出“現階段不宜修憲”之後,還有半句話,他相信,“在2040到2050年間,臺灣會自然產生一部全新的憲法”。從謀“獨”路徑來看,羅文嘉屬於傾向低烈度的、漸進式的“緩獨”或“暗獨”。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他與賴清德的關系。羅文嘉因做過陳水扁“文膽”而被視為“扁系”政客,但隨著“扁系”消沉,他逐漸向“賴系”靠攏。2019年,賴清德冒險挑戰蔡英文連任之路,掀起民進黨內鬥風暴。當時身為民進黨秘書長的羅文嘉是主導初選遊戲規則制定的關鍵人物之一。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時任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也就是現在賴當局的“行政院長”。

卓榮泰與羅文嘉一度被指與賴清德聯手發動瞭這場“宮廷政變”,羅文嘉當時否認稱,如果真的是一個政變的劇本,“就不是今天這個結果瞭(指蔡英文贏得初選)”。但從眼下的結果看,心胸狹隘、有仇必報的賴清德竟然在勝選後,對二人大加重用,足以說明問題。

相較於卓榮泰“行政院長”的高位,同樣被視為賴清德團隊核心的羅文嘉並未“入閣”,而是成為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細究起來,頗為蹊蹺。首先海基會不是當局機構,隻有民間身份,且羅文嘉還隻是副手;再加上民進黨持續操作“抗中保臺”,海基會早就成瞭“冷衙門”,難有發揮。這與賴清德人事任命整體的“報恩風格”相當違和,賴清德就是這麼報答羅文嘉的?

有此疑惑者實際上忽略瞭一個重要“細節”——當時海基會的董事長,不是別人,正是被輿論視為賴清德黨內最強對手的鄭文燦。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羅文嘉並非“陸委會推薦”,也不是鄭文燦邀請,而是“賴清德欽點”。因此,羅文嘉名為“副手”,實為“監軍”。

花瞭這麼大篇幅盤點羅文嘉的“政壇八卦”,與兩岸對話有什麼關聯呢?從羅文嘉的過往經歷可見,其與賴清德關系極為密切,受賴高度信任,是一個可以堅定執行賴意志的工具人,形同“賴清德分身”。

如此一來,羅文嘉向大陸拋出的“對話協商”“二六共識”雲雲,就不隻是海基會一個副手在講話,而是賴清德在放話,充分暴露出賴當局對於恢復兩岸對話溝通的急切。

賴清德為什麼急?兩個因素,外部的美國壓力,內部的民意壓力。對美方而言,兩岸鬥而不破最符合美國利益,但賴清德上任幾個月來頻頻發出冒進、暴走言論,大陸方面的反制因此更密集、更高壓,尤其軍事劍鋒更為迫近,這讓美方感受到瞭失控風險。近期一些外國智庫和專傢直接對賴進行敲打就是證明。

對島內民眾而言,誰執政先放一邊,關鍵是要有個安全的環境,要過好日子。賴清德上任以來喊打喊殺,又要搞40萬民兵,又要拉高中生“上戰場”,倒行逆施令人發指。

有島內媒體發佈“兩岸關系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54%民眾認為賴清德“絕不接受‘九二共識’”等論調對兩岸關系弊多於利;87%民眾認為未來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這一比例已明顯超越藍綠,這說明即便是投票給賴清德的4成支持者,其中大部分也認為兩岸該對話。

內外高壓令賴當局不得不調整其兩岸路線,賴清德此前拋出荒謬絕倫的“祖國論”就被不少綠營人物解讀為“釋放善意”,而羅文嘉代表賴清德喊出“二六共識”更將賴當局意圖繞過“九二共識”另辟蹊徑偷渡“臺獨”的意圖表露無遺。

接下來的問題是,賴當局會得逞嗎?大陸方面已給出明確回應。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九二共識”就是明路,就是大道,沒有必要搞什麼“二六共識”。他們應該要做的是,認真回顧兩會協商並取得成果,造福兩岸人民、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光榮歷史,找尋正確的答案,不要另起爐灶。

大陸方面的和平之門始終敞開,隻要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什麼事情都可以談,都好商量。但像賴清德之流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不斷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妄圖在否認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下謀求所謂“對等交流”,無異於癡人說夢,註定徒勞。

誰在真正為兩岸同胞促交流、謀福祉,誰在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相信廣大臺灣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