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民進黨造勢炒作數月的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梁行動終於落下帷幕,不同意罷免票遠超同意票1.6萬票。更為尷尬的是,在綠營賣力動員之下,同意罷免票僅開出約7萬票,連罷免門檻的四分之一(7.77萬票)都未達到,被媒體形容“輸到脫褲”。

圖:謝國梁

綠營為什麼輸?一些民進黨支持者列出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比如,有說法宣稱“罷梁”隻靠“公民團體”,“民進黨沒動員”,而國民黨則全黨大動員;還有側翼將失敗原因歸結為基隆市基本盤“藍大於綠”……

上述借口通通站不住腳,甚至無法自圓其說。首先,綠營作為發難者和進攻方,先期準備工作和“彈藥量”相當充沛。其所針對的謝國梁本身並無疏失,且相關爭議案件接連勝訴,罷免並不具有正當性。即便如此,綠營仍要無風起浪,強行推動罷免,顯見背後推動者的固執與蠻橫。

有媒體指出,第二階段聯署,若沒有在地民進黨議員支持根本無法過關。另外,現任民進黨秘書長的前基隆市長林右昌在開票前期多次發文攻擊謝國梁,並前往基隆市帶頭催票,動員規模不可謂不大,動員力度不可謂不強,所謂“民進黨沒有動員”完全是睜眼說瞎話。從開票結果來看,反倒顯示即便國民黨不動員,罷免票也過不瞭門檻。

至於基隆基本盤“藍大於綠”的說法,無法解釋為何林右昌能在2014與2018兩次基隆市長選舉中連續獲勝。此外,觀察2016與2020兩次臺灣大選投票情況,綠營在基隆市拿到的選票反而超過藍營。

圖:林右昌

“罷梁”敗北的真正原因在於民進黨操作不得人心,沒有民意支持。而包括基隆市民在內的全臺民眾,更無法接受由“鬥雞”領導人賴清德掀起的全臺“罷免潮”。

“罷免潮”概念與“青鳥運動”幾乎同時產生,本質上都是“雙少數”領導人賴清德試圖通過煽動“同溫層”鬧事,來挑戰臺灣主流民意的政治鬥爭。

“罷免潮”的離譜之處在於臺灣選舉安排本就高度密集,每隔兩年有一次大型選舉,一旦選後罷免成為常態化,泛濫全臺,那臺灣社會幾乎每時每刻都處於選舉造勢和投票動員之中。這不是鬧事,什麼是鬧事?這不是亂臺,什麼是亂臺?

島內有分析指出,民進黨“罷梁”目的有兩個,一是選輸不認輸,追加延長賽;二是為罷免“立委”暖身,結果被市民賞瞭一個大巴掌。臺媒呼籲,這一場既無正當性又反民主的罷免行動已經落幕,“惡罷”既已失敗,“大罷免時代”亦可休矣!

然而,即便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高喊團結,但民進黨的“罷免潮”操作並未停手。中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指出,又有所謂“民間團體”在臺中市啟動罷免案,開始收集第一階段所需的罷免聯署書。甚至於已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傳出有人已著手發動罷免提案。

另外,“以鬥治臺”的賴清德當局在明年度總預算案審查上,也並未展現停戰意圖,連“好好先生”卓榮泰都變成屢發暴論的“笑面虎”。種種作為顯示,賴當局並不期待“平順過關”,甚至害怕因妥協與調整讓藍綠支持者間的“火藥味”消散。賴當局要的是更加強烈的對立、更加劇烈的沖突。

圖:許智傑

16日,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在廣播節目中以“個人想法”名義,闡述瞭民進黨明年2月“全臺大罷免”的行動思路。他竟認為,現在綠營支持度在增加,所以年初險勝的“藍委”能被罷掉;而年初小贏的“綠委”,卻不容易被罷掉。許智傑說,隻要成功罷掉六席,並補選贏六席,民進黨在“立法院”就能實質過半(57席),成為最大黨。

許智傑的“個人想法”證明,賴清德“以鬥治臺”的策略不會因“罷梁”未過、“罷免潮”難過而改過,臺灣社會所呼籲和期待的賴當局“自我改正”根本不會出現。“罷梁”隻是首戰,今後“既無正當性又反民主的罷免行動”恐怕還多著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